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阿富汗战争是美国为清除基地组织及其庇护政权塔利班而进行的一次拥有广泛国际支持的反恐战争的话,那么美国为发动伊拉克战争而摆出的许多理由。则更多地属于“莫须有”性质。这场战争将给世界带来一些变化: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与美国“一超”霸权图谋之间的碰撞将更加激烈。伊拉克是布什政府“先发制人”战略的实验场,是美国实施“一超”战略的关  相似文献   

2.
此间有迹象显示,把伊拉克危机“阿富汗化”,仿效“阿富汗战争模式”推翻萨达姆政权,将是美国下一阶段反恐战争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对伊发出的战争威胁逐步升温,巴格达上空再次笼罩战争阴云。  相似文献   

3.
鞠敏 《党政论坛》2003,(5):10-12
伊拉克战争,本是一场应该努力避免的战争,最后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如今,随着形势的发展,伊拉克战争正引发人们越来越多的思考。 美国打伊拉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政治、经济和军事,也与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有关。  相似文献   

4.
如果单从美国媒体传出的信息看,伊拉克战争有诸多“奇怪”之处:被“炸死”、“炸伤”多次的伊拉克领导人频频复活,身体健康地在电视上露面;已经“投降”的伊军将领率领“被俘虏”的战士继续战斗;开战第二天就已被控制的地区在战争进行到一周后依然造成美英联军的人员伤亡…… 战争才进行了几天,美国军方、政府与新闻媒体声气相通、紧密一致的消息口径,已经令人频频大跌眼镜。也许正如人们所说的,战争开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2月初在 美国国会的一次讲话中 说, “对伊拉克战争能够重整中东秩序,使之符合美国的利益。”在美国看来,伊拉克战争将在推翻萨达姆之后,成为中东地区民主化进程的一个典范,以此来“重整”该地区秩序。这不禁让人想起10多年前,当第一次海湾战争打响时,老布什所提出要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如今第二次海湾战争在即,这场战争是否是建立美国式世界新秩序的分水岭呢?当  相似文献   

6.
刘顺 《瞭望》2002,(Z1)
随着阿富汗战争基本结 束,种种迹象表明,美 国已把下一步打击恐怖主义的矛头对准了伊拉克,布什总统在1月底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更是把伊拉克列入“邪恶轴心”。据悉,美国政府已经决定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并制订了对伊动武计划。目前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只是个时间问题,用美国中东特使的话说,现在对美国来说不是“是否”而是“何时”对伊动武。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日前披露,美国国防部的军事策划人员已向美国总统布什提交  相似文献   

7.
当布什在1月下旬的国情咨文中宣布伊拉克为“邪轴”国家时,美国国内舆论调查显示,超过70%的美国公民支持白宫发动伊拉克战争。今年6月,当攻伊声浪开始高涨时,这几乎也成为一种两党共识。美国众、参两院两党议员中的多位重量级议员挺身而出,支持白宫用武力推翻萨达姆政府。但随着欧盟国家、海湾国家等美国盟友或朋友纷纷表示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国内  相似文献   

8.
3月20日 伊拉克当地时间5时30分左右,伊首都巴格达、南部城市巴士拉等城市遭到美军第一轮导弹袭击。美军此次代号为“斩首”行动的空袭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 6时15分(华盛顿时间19日晚22时15分)布什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和盟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正式开始。 8时35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发表电视讲话,猛烈抨击美国的侵略行为,号召伊拉克人民抗击美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两个多月了,战争的发动者和预期最大受益者——美国和英国——恐怕在感受到胜利者滋味的同时,也尝到了尴尬的滋味。特别是布什和布莱尔这两位“战争英雄”,正在为获得“英雄”桂冠而付出沉重的代价。伊拉克战争所留下的诸多后遗症正在不断地袭击美英两国,并且已渡过潜伏期,症状趋于表面化。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08,(2):61-61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就是烧钱,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究竟花掉多少钱?美军伊战开支的最新估算,出自民主党之手,据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JEC)大多数成员通过的一份报告估算,迄今为止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已发生的各项开支达1.6万亿美元。如果战争持续到2017年,其各项开支将会达到3.5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近几个月来,派兵参加驻伊拉克联军的国家,有的已经公然撤除,有的悄然减少了驻军人数,有的则表示不久将要撤离。这使拼凑与主导多国部队协助占领伊拉克的美国感到十分恼火与尴尬,不得不设法挽救“正在坍颓的”伊战联盟。 美国联合英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相似文献   

12.
2003年3月20日,就在美国总统布什发出最后通牒的期限还差40分钟之际,美国军队发射的巡航导弹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炸响,美英对伊作战的“斩首行动”开始,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在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下,美国为什么又一次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  相似文献   

13.
伴随新世纪的钟声带来的是“美国决不放过伊拉克 !”的恫吓。在竞选时发出这一警告伊拉克的人如今成了美国新世纪的第一位总统,而他就是十年前对伊发动海湾战争的美国总统老布什的儿子——小布什。 10年前海湾战争中的铁腕人物又纷纷成了美国新政府中的要员,笼罩在伊拉克人头上的战争阴影就是这样挥之不去。 美国如此对伊拉克“穷追不舍”,没完没了,原因当然不是单纯的,是多方面的,但石油资源无疑是这场战争发动以至延缓至今的最重要的原动力。 10年前,美国为确保稳定的石油供应而发动了海湾战争。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大国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14.
阿富汗战争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同时,美国还推动以巴和谈,制订了中东“路线图”计划,并和联合国、欧盟和俄罗斯一道共同实施该计划。美国的设想是以巴以问题和伊拉克问题为中心,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来带动美国中东政策的落实,从而在中东地区做出有利于美国的长远战略安排。虽然目前美国已经完成了对伊拉克的军事占领,但整个中东地区局势并未按照美国的设想发展,美国的中东政策仍然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亚平 《侨园》2002,(5):38-3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要攻打伊拉克的声浪可谓甚嚣尘上。美国总统布什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和“采用一切手段”来推翻萨达姆政权。布什认为只有伊拉克变更了政权,“世界才会更安全、更和平”。那么,布什政府为何甘愿冒被指责为穷兵黩武的风险,执意要在海湾再打一仗呢?显然,除了老布什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与萨达姆有一段情仇恩怨外,小布什还有他的更深层的战略考虑。首先,推翻萨达姆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9·11”事件后,美国的外交重心发生了重大转变,打击恐怖主义成了美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曾说过,反恐战争可能要10年、20年甚至50年。如何把一场长期的反恐战争进行下去,不断寻找恐怖目标并铲除之,从目前来看,被指为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伊拉克就是这样一个符合美国战争需要的目  相似文献   

16.
丁易 《学理论》2010,(1):60-62
围绕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受挫过程描述布什政府危机言论的历史。布什总统9·11之后发表了煽情的夸大危机的言论,反恐备战和占领伊拉克过程中将此类言论充分展开,美国陷入战争泥潭后此类言论一度达到高潮,布什第二届总统任期中,他的“立场坚定”的美名就已失去了修辞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得手之后,美国内保守势力不断鼓动布什政府趁势一举铲除被美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尽管布什政府也有此意,但还没有真正下决心要对伊拉克大动干戈。 但是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导致布什政府在对伊拉克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问题上举棋不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鲍申 《瞭望》2002,(41)
美国总统布什10月7日在 辛辛那提举行的一个集会 上就伊拉克问题发表了态 度十分强硬的电视讲话。布什讲话 的目的是为了打消美国公众对可能 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的疑虑。他 称,虽然美国并非马上就要对伊发 动军事行动,战争也并非不可避 免,但如果伊拉克不销毁大规模杀 伤性武器,美国将率领盟国“解除 伊拉克的武装”。布什是在国会即 将讨论伊拉克问题之际和美国内 对可能对伊拉克动武颇有争议 国际社会对此也表示普遍反对的 情况下发表上述讲话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近日在国会陈述伊拉克问题时说,“伊拉克战争能够重整中东秩序,使之符合美国的利益”。中东的报刊认为,鲍威尔的论调是一个信号,美国不仅要借攻伊推翻萨达姆政权,还要按照美国的战略设想,描绘中东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版图。美国认为,无论从能源供应还是从地缘政治来讲,中东都是美国必须控制的战略要地。“9·11”事件以后,美国对其中东战略及其实施策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伊拉克则是美国实施其中东新战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近几个月以来 ,美国进攻伊拉克的战备紧锣密鼓 ,为了寻求对伊战争的国际支持和合法性依据 ,美国曾经进行一连串的外交努力 ,争取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不过 ,美国已经表示 ,即使得不到联合国授权 ,他也要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果然 ,海湾地区又一次战争终于在 3月 2 0日打响了。这场战争成为全球目光的聚焦点。对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目的以及战争的后果 ,全球观察家纷纷发表评论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本文也试对这次战争的深层原因和战争的性质及其后果问题作一个分析。一、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深层原因虽然国际社会曾经为避免新的海湾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