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会博览》2005,(13):6-6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公布了《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并将于2005年8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2.
双周·数字     
《南风窗》2003,(13)
土地市场:权力干预空间不小《人民日报》社论指“寻租”行为不容忽视6月25日是第13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可持续发展”。目前来看,市场的含义主要有二:一是国有建设用地市场配置的程度。国有建设用地很大一块带有公用划拨性质,但非公用性质用地24%的有偿使用和市场配置的比例仍有偏小嫌疑,说明国有建设用地流走了不少权益。二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竞价市场是否发达。在出让这种有偿方式中,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比例只有15%,相当比例是以协议出让这种容易操纵的方式完成的。6月11日,国土资源部规定,8月1日起,同一块地有两个以上意向使用者,就不能协议出让。在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上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也是今年纪委系统查办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多数城市现有的建设用地都已经无法满足其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亟待集体土地填补空缺,这给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在我国最终确立提供了机会。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城市的建设必须使用国有土地。这一方面使珍贵的土地资源被浪费,并且阻碍了城市化的推进,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法律对其作了诸多限制,但是由于巨大利益和需求的吸引,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交易早已隐性存在,却因为法律的不完备,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隐患。本文着眼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存在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期对我集体土地流转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张丽丽 《工会博览》2010,(4):146-146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及闲置的有效途径,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但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发生率很低,农村土地仍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因此,系统地分析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各种制约因素,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半月大事     
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和《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01,(4)
曾经在党和国家机关中担任过重要职务的资深经济学家杜润生日前撰文说,从中国政治、经济大局出发,为调动亿万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亟需给农民创造一个好的制度环境。其中,土地制度是第一位重要的。中央规定,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赋予农民长期的土地使用权,现在应进一步给予法律保障,把从公有制分离出来的土地使用权,以法律形式肯定它是一个经济  相似文献   

7.
郁永勋 《法制博览》2024,(10):139-141
2004年9月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二款首次给予了实际施工人法律保护。2018年10月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对此制度进行了完善,于第二十四条规定了判决发包人承担责任必须查明发包人欠付工程款数额。2020年12月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三条,对发包人承担责任的细则作了进一步的规定。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现有规定及解释仍然不能应对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形,多地不同法院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混乱现象,诸如实际施工人行使权利的要件是哪些、发包人承担责任的性质如何、工程价款范围如何界定等问题在现有法条及司法解释中尚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将围绕系列问题展开实证分析及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小虎 《南风窗》2008,(9):34-35
一、国家在土地问题上的双重身份及行为国家是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又是国有土地的所有者,双重身份导致了一些行为特征。作为管理者的行为包括,规划、制订有关规则、相关的制度甚至法律,还有税收,还要做一些基础的工作,如调查、评价、登记,还要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作为国有土地的所有者,要收取地租,包括短期租金,出让金,  相似文献   

9.
小禾 《南风窗》2007,(21):19-19
10月中旬,国土资源部公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39号令),明确规定工业用地必须通过招拍挂公开方式出让,而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则必须在完全付清土地款的情况下才能获得,不得进行按比例分期发放。  相似文献   

10.
赫兰 《法制博览》2023,(31):145-147
伴随建筑市场不断升温,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越来越多。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的产生不仅牵涉建筑工程各方利益,也会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合同面临着立法不完善以及法律文件标准不统一这两重困境,导致合同纠纷的产生不易解决。因此,笔者在探析建筑施工合同法律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合同纠纷法律实践,分析建筑施工合同纠纷的几种类型及产生原因,提出几点解决建筑施工合同纠纷的法律建议,以期为今后的法律实践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年未动工开发即属闲置土地."国土资源部今日在其官网发布了2012年5月22日修订通过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再次明确了闲置土地的定义.与此同时,对于闲置土地的处理,未动工开发满一年的按照土地出让或者划拨价款的百分之二十征缴土地闲置费,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则将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该办法将从7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12.
武建东 《南风窗》2008,(5):68-69
目前中国尚有大量的土地使用权等生产要素没有流通,而这一问题牵涉的利益的复杂程度,使它的改革进度具有不确定性,这也就意味着资产价格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韦晓蕾 《法制博览》2024,(8):157-159
本文以乡村振兴与中小企业法律困境的协同发展为研究主题,分析了中小企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土地使用权、融资难题等法律困境,探讨了这些法律困境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完善土地制度、优化融资环境、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等协同发展的路径,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法治支持。  相似文献   

14.
吴勇 《法制博览》2022,(3):96-98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设施数量的日益增多,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在司法实务中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合同纠纷问题,这对我国当下蓬勃发展的建筑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发展阻碍.建筑工程合同以及其合同纠纷会影响到实际施工人、总包人、承包商以及挂靠人等四方的权益,同时也会对建筑工程的工期、质量以及价格结算等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针对与建筑工程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性质,其并非通常所争论的民事合同或者行政合同,而是在本质上属于经济法中的政府商事合同,是我国对城镇公共物品提供方式改革的产物。通过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历史的回顾和五种使用方式的公共性维度的比较,以及对传统公法与私法、传统古典合同法下争论的批判,认为我国应当采取政府商事合同的治理模式来改进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行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一般规律,对于存在着土地所有权的社会主义社会依然适用,对于指导我国完善当前城市国有土地出让制度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国当前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圈地热,地方政府与失地农民利益失衡以及土地出让中的腐败等问题,需要依照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出让收益分配制度和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杨楠 《法制博览》2023,(3):86-88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执行异议规定》)的制定背景,该司法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能够排除强制执行的另案生效法律文书,从文书类型上看,应当包括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以及仲裁裁决;从文书内容上看,其中应当包括或者隐含对执行标的物权进行确认的内容;从纠纷类型来看,“权属纠纷”并不仅限于物权确认纠纷等《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对财产权利进行确认的纠纷,还应当包括“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析产纠纷”“继承纠纷”“离婚纠纷”等各类纠纷,但最为关键的是这些生效法律文书中必须包括对财产权属进行确认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8.
梳理我国《宪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可知,我国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态度从全面开放到完全禁止,现在是限制开放,而未来必将在更深程度和更大范围开放;地方法规和中央政策对法律的"突破"显示了这一点,九龙坡区千秋村作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试点地区,在7年试点中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笔者借其实践经验,建议重新规划法律,建立统一土地流转市场,发挥农村活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最高司法机关自刑法实施以来,制定了许多司法解释。本文将会对刑法司法解释的含义、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刑法司法解释明确性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地忧思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改革开放以来,哪一行业造就的百万富翁最多?——地产业。 哪一类问题引发的上访集会等群体事件最多?——集体征地。 什么问题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最多?——国有土地转让。 什么社会现象在中国造成的失业最具爆炸性?——农民失地。 对中国银行系统最新的最大威胁是什么?——地产开发热。 从成克杰、胡长清到东北杨斌到上海周正毅,案件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是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