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虐待儿童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儿童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在加强法律的监管同时有必要提高社会各界人群对儿童虐待的认知度。对儿童虐待的认识度和关注度越高,社会就越可能为预防儿童虐待,进而为保护儿童合法权益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儿童虐待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鹏飞 《法学杂志》2012,33(10):56-60
儿童虐待是一种严重侵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我国规制儿童虐待的法律主要有专门性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与非专门性的《宪法》、《刑法》、《婚姻法》等法律。儿童虐待防治法律制度存在立法形式分散,缺乏系统性;儿童虐待报告制度残缺不全;调查与处理制度暂付阙如及受虐儿童保护制度设计不合理等缺陷。借鉴域外经验,我们应将儿童虐待定义明确化、制定儿童虐待强制报告制度、设立儿童代理人制度、改革儿童收养与寄养法律制度并设立儿童虐待调查与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孙运梁 《法律科学》2013,31(3):75-83
在我国许多虐待儿童的行为,由于没有造成轻伤以上的后果无法以故意伤害罪评价,由于加害被害双方不是家庭成员不能定为虐待罪,也无法以其他罪名有效规制,至多由公安机关处以15日的行政拘留,这样未充分体现对暴力行为的打击以及对人身的特别保护.为了惩罚和预防虐待儿童一类的暴行,为了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全面严密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我们应借鉴日本、英美刑法的立法理念及法律规定,将暴行罪引入我国刑法,将以殴打或其他暴行侵犯他人身体的行为纳入刑法的评价视野,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包括儿童在内的公民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虐童”事件频发.强化对“虐童”的刑法规制势在必行.从必要性上看,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规制“虐童”行为存在突出困境.一方面,非刑事性儿童立法呈现出“静态化”的缺弱;另一方面,刑事立法保护儿童功能缺失.着眼于我国当前国情,全面移植发达国家或地区制度经验,构建防治儿童虐待综合管理体系尚不具有现实可能性.恰当运用刑法的威慑力,既可以更好地“对接”我国相关儿童立法中涉及的刑事责任,又足以“补强”我国社会转型期儿童保护立法整体上的缺弱.从可行性上看,一方面,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已有通过刑法规制“虐童”行为之立法先例,另一方面,国内积极有利的因素包括:关注未成年保护的良好法制氛围;我国现行刑法中针对“虐童”行为潜力较大的储备资源.在当前,刑法规制“虐童”行为客观上存在两种思路:设立“虐待儿童罪”或修正虐待罪.两种思路各有千秋,当务之急是尽快将虐待儿童的行为更有效地纳入到刑法的调整中来.  相似文献   

5.
裴斐 《检察风云》2014,(11):15-15
在美国,儿童保护制度的目标就是保护儿童免受伤害,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拥有一套完整的儿童法律保护体系,主要包括强制报告制度、受理登记和调查程序、寄养和监护临时措施或长久安置、家庭维护以及将儿童从家庭迁出的司法审查程序。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通过报告的方式向地方法律执行机构或社会服务机构发起对儿童受虐或被忽视的调查请求。经过调查,如果发现有证据证明存在虐待行为,这些机构将采取措施保护儿童。  相似文献   

6.
虐童行为情节恶劣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最终以故意伤害罪、虐待罪等罪名定罪处罚。但这些罪名并不具有保护儿童的针对性,在司法实践中也可能出现关于定罪量刑是否适当的争论,导致对儿童利益刑法保护的混乱。鉴于虐童行为的本质更倾向于虐待罪,立法可以通过扩大虐待罪的主体范围,并适当提高虐待罪的法定刑,来实现对儿童更为有效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虐待儿童事件呈现频发之势,由于刑法的漏洞,司法机关也无法作为。我国现行刑法关于虐待罪的规定难以有效保护儿童的权利,有必要对司法救济新途径进行探讨。本文尝试从非家庭成员虐待与家庭成员虐待两方面阐述现行司法机关的"无能为力"并从扩大虐待罪的主体和增设虐待儿童罪两条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世界各国各种形式的虐童现象居高不下,而家庭环境中儿童虐待现象尤为突出,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家庭环境内儿童虐待的心理危害和致成因素,才能真正贯彻"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儿童权利是当今世界人权的重要内容,唯有将其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才能防止和降低家庭环境内儿童虐待现象的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虐待儿童致伤、致死的案件时有发生,未被发现的虐待儿童案件可能更多。而许多儿科医生和法医都缺乏虐待儿童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正规培训,导致许多虐待儿童案件被漏诊、误诊及错误鉴定的发生。本文复习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我国国情,初步总结出关于虐待儿童案件的临床诊断及法医学鉴定要点,以期为虐待儿童案件的早期发现、准确鉴定及受虐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保护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溺亡、虐待、性侵——这些残酷的字眼,在近期发生的一些社会新闻中与未成年人紧紧关联在一起。有法律界人士指出,这些事件折射出中国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层面仍存在不足,即有效监护制度的缺失、"虐待儿童"的无罪名可定等问题,暴露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相似文献   

11.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同时也是柔弱而需要保护的。因此我国《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都规定不得虐待儿童,《刑法》也设定了虐待罪。但是,这对保护儿童免受虐待是远远不够的。认识国外干预虐待儿童行为的方式,有助于思考我国如何针对儿童虐待行为建立和完善儿童权利干预和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来,频发的虐童案件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我国现行的防止虐待儿童法律救助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虐童行为无法被及时制止,带来了一些严重后果.本文指出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地方,结合我国现状,可以通过明确虐童行为的外延,完善现行举报制度,建立专门的虐待儿童处理和救助部门,完善防止虐待儿童法律救助制度,保障儿童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3.
余真 《法制与经济》2009,(10):50-52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同时也是柔弱而需要保护的。因此我国《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都规定不得虐待儿童,《刑法》也设定了虐待罪。但是,这对保护儿童免受虐待是远远不够的。认识国外干预虐待儿童行为的方式,有助于思考我国如何针对儿童虐待行为建立和完善儿童权利干预和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反对虐待动物和保护动物逐步成为近现代动物保护立法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潮流.我国目前动物福利现状虽不乐观,但福利保护意识已经觉醒.本文以动物福利的法律归责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在保护动物方面所建立的法律规范,并明确虐待动物所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3月27日至28日,中国动物保护与管理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来自多个方面的法律专家、学者对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稿)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呼吁我国应从反对虐待动物开始逐步健全动物保护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16.
各种虐童行为严重侵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然而我国刑事法律在虐童问题上的空白,使得一些涉及虐童事件的嫌疑人很难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以致于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文章拟通过对虐待罪的分析,提出完善我国虐待罪的立法建议,以有效打击虐待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进而维护社会和谐,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7.
<正> 虐待儿童(child abuse)是一项重要的社会问题,为保护儿童不受虐待的伤害和摧残,加深对虐待儿童的了解,及时揭露、惩处施虐者的犯罪行为,现将作者遇到的1例长期虐待儿童致死的尸检结果,结合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谢彩凤 《法庭内外》2014,(12):36-36
有关老师体罚和虐待学生的新闻,总能引起热议。即便在当今时代,体罚教育是否应被废除的问题,竟然还没有明确答案。在美国,虐待和体罚的概念被区别对待。法律严格禁止虐待学生的行为。法律对虐待儿童的定义非常广泛,不仅包含明显的身体伤害、性骚扰等,还包括言语侮辱、精神虐待、歧视等更隐蔽的虐待行为。  相似文献   

19.
代理性孟乔森综合症于1977年被发现,至今被一些国家定性为儿童虐待行为。在中国儿童保护领域,这个概念还没有被关注。因此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了解其表现形式、法律后果以及在司法上带来的难题,对及时发现、处理案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磊 《检察风云》2024,(2):48-49
<正>虽然韩国对虐童惩戒力度不断加大,但近年来的虐童事件却有增无减。2023年10月22日,韩国法务部表示,将从本月23日开始对《虐待儿童犯罪处罚等相关特例法》修订案进行立法预告。通过本次修订,将进一步加大对虐童犯罪相关惩处力度,加害者未来将难以适用缓刑,这也是韩国法律体系中加强“保护儿童权”基调的又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