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洁 《人民公安》2013,(Z1):54-55
也许007的老影迷会更加了解Q博士,自2002年的《择日而亡》后,Q博士这一角色在银幕上消失了十年,在作为邦德银幕诞生50周年纪念之作的《大破天幕杀机》中,这一经典角色终于银幕重生。影迷们印象最深刻的Q博士恐怕都是戴斯蒙德·莱维林演绎的长者形象,他  相似文献   

2.
1921年12月4日,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开始连载;整整70年过去后,《小说界》1991年第4期则刊登了以最具阿Q精神的陈奂生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的末篇——《陈奂生出国》。这一戏剧性的巧合令我们深长思之!“阿Q”,作为传统农民性格负面集聚的象征符号,从未庄始行,经过70年漫长岁月的跋涉,终于走向了世界。这是一个多么值得寻味探索的过程。在这  相似文献   

3.
年到75岁,1999年春能率大陆作家代表团到台湾去作文化交流,这曾使我有一种似在梦中的感觉。到台湾后,50年前去台湾的一些熟识的前辈、同学、亲戚,大多数已不在人世,有幸见到的也已白发苍苍,自然免不了有一些感慨。老同学宗之珍女士,是已故的北大名教授宗白华先生的妹妹,赠我一件“礼物”,是1948年3月间我写的刊登在台湾《新生报》上的《访问胡适博士》一文。这篇旧作我早已轶失,看了自然又引起了我那段珍贵的记忆。胡适博士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客观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的学者不会不研究他的。我觉得哪怕文中只写了他的…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在中国电影史上有许多值得记住的"第一": 第—部由中国人拍摄的影片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景丰拍摄的《定军山》。第—位走上银幕的中国演员 1905年在《定军山》中出演主角的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第一位走上银幕的中国女演员 1913年在影片《庄子试妻》中饰演侠女的严姗姗。  相似文献   

5.
唐时风 《台声》2006,(7):65-69
阎延文博士历时10年,终于完成“台湾三部曲”(《台湾风云》、《沧海神话》、《青史青山》)的创作,真可谓10年磨一剑。那么,“台湾三部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阎延文在创作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她是如何处理历史小说的“正说”与“戏说”矛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阎延文博士。美国汉学家盛赞“台湾三部曲”记者:我知道您刚从美国宣传《青史青山》回来,能跟我们说说此行的见闻吗?有没有什么让您感动或印象至深的事例?海外华人对这本书的反映如何?阎延文:我这次是受全美中国作联的邀请到美国进行文学交流和访问。早在2003年,《台湾风云》…  相似文献   

6.
知识窗     
银幕上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绚丽多采的生活一直是我国文艺创作的热门题材,其中尤以银幕上的表现为最。有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已有27个少数民族的生活被拍摄成电影,现列举如下:壮族:《刘三姐》;回族《回民支队》、《马本斋》、《六盘山...  相似文献   

7.
从2001年起,《哈利·波特》的传奇魔力从图书界又延续到了大银幕。《福布斯》曾预测,待8集影片全映之后,罗琳最终个人财富将与35岁时的比尔·盖茨比肩。在我敲打这些文字时,《哈》系列最后一部的全球票房已达11.34亿美元,成为影史第三大卖座片,仅排在《阿凡达》和《泰坦尼克》之后。  相似文献   

8.
2007年2月初,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参加了中共中央举办的为期6天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江泽民文选》研讨班。在这个研讨班上,中央党校教授刘炳香博士就学习《江泽民文选》的重大意义对他作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陈鹏 《福建乡土》2014,(5):36-39
李贽自幼随父读书习文。12岁作《老农老圃论》,初露才情。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25岁时乡试中举。29岁时,为了“假升斗之禄以为养”开始做官,任河南辉县教谕。33岁时迁任南京国子监博士。35岁时携带家眷到北京等候补缺,期间开馆授徒,越3年任北京国子监博士。43岁时改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在南京研究王阳明学说,受到主观唯心主义和良知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光溪,中国首位“WTO与区域经济合作” 专业博士研究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副部长的秘书,连续13年直接参与中国复关/入世谈判,1996年3月在日内瓦首创中国“入世” 一词。本文是根据刘光溪先生在我省作的《入世后我国面临的新形势及政府职能转变》报告录音整理的,仅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1.
罗屿 《小康》2011,(7):100-103
作为送给建党90周年的礼物,电影《建党伟业》更像是在求证"为什么"——1911年至1921年这十年乱世间,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屏幕上中共一大的召开,为影片中的求证画上完美句点;而银幕外,关于那些"为什么",还有更多可探究之处  相似文献   

12.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围绕《城市化:中国现代化的主旋律》一书,笔者对上海市计划学会理事、同济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博士郁鸿胜研究员,作了专题访谈。……  相似文献   

13.
荧光棒、大条幅……这些在歌星演唱会上早已司空见惯,可影院里也现此景,尚属“新鲜”:9月25日晚,广州某影城内“荧光”闪烁,众人不时起立尖叫,还和着银幕齐唱《倔强》——“五月天”的歌,他们是这一台湾音乐组合忠实的粉丝,正包场观瞧自己偶像主演的电影《五月天追梦3DNA》。  相似文献   

14.
星闻人物     
《观察与思考》2008,(6):64-64
彭帅/孙甜甜晋级半决赛,王志:将主持《焦点访谈》,张睿恩:为残障儿童筹款,王宝强:转战大银幕,  相似文献   

15.
罗屿 《小康》2012,(10):106-109
1992年陈忠实把50万字的《白鹿原》书稿交给了《当代》编辑。1993年6月《白鹿原》出版,几年后获第四届茅盾@学奖。2012年9月15日,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全国公映。走过近20年,无论小说最初的删节,还是电影在银幕重生《,白鹿原》一直与争议相伴  相似文献   

16.
阿军 《传承》2003,(1):35-36
《长征组歌》这首脍炙人口的音乐史诗,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文艺舞台上演出最多、银幕上复制最多的作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奠基石之一的红军长征,通过《长征组歌》的传播,已经深深地印入全国亿万人民的心扉。近日,我在北京采访了原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肖华将军的夫人王新兰,王新兰讲述了肖华创作《长征组歌》的过程。肖华创作《长征组歌》是在一次大病中。1964年2月,肖华得了严重的肝炎。一向对自己身体不在意的肖华不得不在医生的警告下,由王新兰陪同到杭州疗养。9月,肖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部主任。此时,全…  相似文献   

17.
邵磊 《人民公安》2020,(8):6-11
人民警察的形象在银幕上并不少见,《破冰行动》《湄公河行动》里在惊心动魄中出生入死的铁血硬汉,《无间道》里小心翼翼、生死一线的警方卧底,《法医秦明》里凭借过硬专业技能侦破曲折案件的帅气法医……这些角色,给“警察”这一光荣神圣的职业“吸了不少粉”。  相似文献   

18.
40岁以上的人大多会知道杨在葆。他在《从奴隶到将军》、《血,总是热的》、《代理市长》等多部人们熟悉的影片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银幕硬汉形象。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杨在葆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  相似文献   

19.
马小娟 《人民公安》2013,(18):71-71
根据美国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小说改编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第5次被搬上大银幕后,终于也和中国观众见了面。  相似文献   

20.
彭定中博士为美国杜邦公司副总裁兼杜邦公司全球非织造物业务总经理和杜邦大中国地区董事长。去年11月上旬,他第二次应邀出席上海科技论坛,作了题为《可持续发展——21世纪企业成长的目标》的专题演讲,博得满堂掌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