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湘潮》2020,(2)
正在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册上,有一位20多年不为人知的神秘人物,他就是我国金属物理学家、核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过程中,陈能宽领导核装置爆轰物理、特殊材料以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组织并且参加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以及核装置球面起爆的方案制定和研究,成为我国核武器爆轰物理学的开拓者之一。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陈能宽同钱三强、朱光亚等核科学家为祖国核工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孟兰英 《共产党人》2006,(20):52-55
朱光亚,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国防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他作为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一起,负责并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为原子弹、氢弹技术的突破及武器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铸造和建立我国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3.
朱光亚,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国防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他作为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一起,负责并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为原子弹、氢弹技术的突破及武器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铸造和建立我国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4.
自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科技人员激发出向研制氢弹奋斗的极大热情,但当时也只知道氢弹的一般原理,即用原子弹当扳机,先将原子弹起爆,爆炸产生的百万度以上的高温,将使氢弹的热核材料产生剧烈聚变,释放出更大的原子能,使温度和压力极度升高,因而产生更大当量的爆炸。但中国科技人员不信邪,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无数的计算,终于将氢弹的原理奥秘揭示出来。随后,投入到紧张的研制中。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终于爆炸成功。在当时离氢弹爆炸试验的靶心十多公里的位置,有一排半人高的观…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有卓越贡献、有广阔视野、有超凡魅力的人,他的智慧就能迸发出炽热的能量与光芒。对照他的科学生涯,对照他赤诚无私的爱国情怀,会映射出我们这个民族慷慨奋进的生命质感。20世纪60年代中叶,中国相继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其间隔时间之短、实现速度之快,为世界之最。为中华民族揭开氢弹秘密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核物理学家,就是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弹一星"功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有卓越贡献、有广阔视野、有超凡魅力的人,他的智慧就能迸发出炽热的能量与光芒。对照他的科学生涯,对照他赤诚无私的爱国情怀,会映射出我们这个民族慷慨奋进的生命质感。20世纪60年代中叶,中国相继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其间隔时间之短、实现速度之快,为世界之最。为中华民族揭开氢弹秘密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核物理学家,就是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于敏。  相似文献   

7.
正以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为标志,我国核工业开始快速发展,氢弹爆炸、核潜艇下水、运载导弹发射成功、人造卫星上天、核电站建成,从而提高了工业制造水平,加强了国力和国防力量。这是中国人民有骨气有智慧有能力的见证,也是开国领袖毛泽东、周恩来运筹帷幄、精心谋划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1914年12月11日,罗舜初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东二区大洋坝村一户贫民家庭。他少年时期参加少年先锋队,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屡立奇功,有"旋风勇将"的美誉。建国后,授衔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他呕心沥血,主持海军和核潜艇工作,主持完成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参与组织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制成年份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日本中国反应堆19421946194719481956原子弹19451949195219601964氢弹19521953195719681967卫星19581957196519701970喷气机19421945194119461958MZ飞机19571957195819591965试制计算机19461953194919571958计算机(商品)19511958195219591966半导体原件19521956195319541960集戌电路19581968195719601969摘自《文汇报》1995 .1 .7一32一中国与其他强国重要科技成就时间比较…  相似文献   

10.
瞿玲 《党的建设》2011,(5):25-25
中核兰铀浓缩有限公司是中核集团公司核燃料生产的骨干企业,曾先后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座核电站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星下朱光亚     
朱光亚,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国防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他作为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一起,负责并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为原子弹、氢弹技术的突破及武器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铸造和建立我国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朱光亚曾担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之一,周光召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他将自己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中国的国防事业。风雨几十年后,作为经历过“两弹一星”时代和改革开放时期的科学家,周光召在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时,用三个字做了概括:平常心。“我想应该有一种平常心。  相似文献   

13.
1964年10月16日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记住的日子。这一天,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在西部地区爆炸了自己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震惊世界!而仅隔两年零七个月,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再次创造了世界上从原子弹试验到氢弹试验成功的最快记录。无数中国人尽情抒发内心的兴奋...  相似文献   

14.
1964年、1966年,我国实现了原子弹、氢弹爆炸,震惊了世界,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为保卫世界和平、防止核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弘扬国威、振奋民族精神起了巨大作用。这与周恩来同志对两弹发展的呕心沥血和卓越的领导艺术分不开。 一、高瞻远瞩 超前思考 1944年,我们党还处在延安时期,小米加步枪,能否取得全国政权,对一些人来说还是个疑问。这时,周恩来就指示情报部门获取了美国正在研制原子弹的信息。当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V—2导弹和美国在1945年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时,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指出这  相似文献   

15.
<正>1958年6月,当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坚定地提出"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时,还清晰地预判了搞成这件事的时间表:"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的。"这些掷地有声的话,不单单是一种口号,它既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发展原子弹、氢弹和洲际导弹等尖端武器的决心,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发展国防力量的信心。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就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忘我奋斗,独立自主地完成了"两弹一星"等尖端国防技术的突破,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奠定了中国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他是我国核武器研制和国防科技工作的主要组组者之一,从1955年我国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起,40多年来一直在核技术领域担任领导工作,先后参与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中子弹以及同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导弹相配套的几乎所有核弹头的研制工作,为铸造我国强大的核反击力量,为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创立和发展,建树了不朽的功勋。他敏锐跟踪国际核武器发展前沿,先后组织、领导了原子弹小型化、武器化和氢弹的研制工作,并成功组织了核试验从地上到地下的转变,为打破核大国的垄断和禁试阴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1945年出国考察原子弹算起,他已与原子弹打了半个多世纪的交道,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如今,他仍清醒地认为,在新形势下核力量的战略地位没有改变,战略核武器仍是大国实力与地位的象征,和平不是乞求得来的,而是在力量的抗衡中取得的。为此,年近八旬的他仍继续在国防高科技战线上辛勘地耕耘着……  相似文献   

17.
1964年10月16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几千名参加演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职人员正式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天晚上,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全世界宣布了这条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消息。时隔不到3年,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向世人宣告由我们中国人自己研制的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了。原子弹、氢弹这“两弹”的爆炸成功,标志着从此结束了我国没有核武器的历史,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为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核大国垄断的格局被动摇了。1967年6月,我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花了7年,苏联是4年,而中国只用2年零8个月。这种速度,不能不引起世界震惊。 了解我国核发展情况的人们都清楚,钱三强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0,(12):107-107
1967年6月17日,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是中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周恩来在国际国内环境都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为我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发展投入了巨大精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在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他又为原子弹和导弹的"两弹"结合以及氢弹试验付出艰辛努力;在自力更生研制核潜艇、提高电子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发展及应用水平上,作出了全面具体的指导;为"东方红一号"卫星从任务确定到研制到最后发射成功的全过程倾注了巨大心血。在领导我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过程中,周恩来始终着眼于国防现代化建设,他提出的自力更生、协同攻关、确保质量和安全等工作要求和方法,以及贯穿始终的全局眼光、系统原则和民生情怀,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