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4,(1):4-4
去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据悉,此后我国探月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执行该任务的“嫦娥五号”预计于2017年前后完成研制并择机发射。  相似文献   

2.
国内     
《时事报告》2010,(11):88-89
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探月工程二期一共有三次任务,包括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三号和四号处于初样研制阶段,估计2013年前后在月面实现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三期工程的目标是进行无人采样返回,计划在2020年之前完成。  相似文献   

3.
《时事报告》2011,(2):88-90
国内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 2010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是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成就,  相似文献   

4.
天下     
中国◆胡锦涛在庆祝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0年12,9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5.
《人民公安》2016,(5):4
正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介绍,嫦娥五号有望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6.
国内要闻     
《当代广西》2014,(2):4-4
正习近平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月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7.
人物     
<正>探月工程领导小组中国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二号,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30日,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部分成员与记者见面,从左至右分别为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栾恩杰,探月工程副总指挥阴和俊,探月工  相似文献   

8.
开阔视野     
《当代广西》2012,(4):59
中国月球车指日可待据2012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透露,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二期中的嫦娥三号任务,目前已经圆满完成月球着陆器的各项验证性试验,技术方案得到验证,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国内要闻     
正习近平: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继续努力2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他强调,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要为实现探月工程总目标乘胜前进,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继续努力,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此次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我非常激动。按照我们确定的探月工程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第一步是无人月球探测。无人月球探测里面又分为三期,第一期是绕月探测,已经完成了,由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完成,第二期是落月探测,落月探测只完成了一半,嫦娥三号落在月球正面,嫦娥四号的要求非常高,要落到月球背面,而  相似文献   

11.
正从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中国的航天之路走得越来越远。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往返太空;2007年,嫦娥一号首次实现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梦想;2014年,探月工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半月时政     
正1月6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决策者说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新年贺词中说。  相似文献   

13.
开阔视野     
嫦娥为何撞向月球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重重地撞击在月球平原丰富海。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死亡换回的是多项世界第一。一张世界上最全面、质量最高的立体全月图将在不  相似文献   

14.
庞之浩 《时事报告》2010,(11):46-47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10月9日,“嫦娥二号”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进入100千米×100千米环月圆轨道,开始长期运行。  相似文献   

15.
石磊 《时事报告》2007,(6):25-27
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预计将于2007年10月升空。“嫦娥一号”奔月为哪般?成功“奔月”需要哪些关键性技术?让我们通过本文来了解。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20,(24)
正在成功发射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后,"长五"火箭今年还将把"嫦娥五号"探测器送上太空,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长征五号成为新一代运载火箭中首个进入高密度发射的型号,也预示着新一代火箭正逐步走向舞台中央。  相似文献   

17.
《党建研究》2012,(6):71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和激励自己,在重大工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曾用"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诗句来吟咏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的西昌邛海月色,西昌市因此得名"月城"。西昌也是中国三大航天基地之一。2013年12月2日,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从这里出发,开始了真正的探月之旅。这是人类第130次探月之旅。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被称为"玉兔"的月球车组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1月7日8时34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终于进入绕月周期为127分钟,高度200公里的极圆形环月工作轨道。在这个瞬间,上海天文台的监测室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30多名技术人员紧紧相拥,热泪盈眶,欢呼起来。他们胜利完成了我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奔月阶段的VLBI精密测轨任务。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7,(6):101-102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地球轨道。10月31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三次近地点变轨.进入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开始奔向月球。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顺利进入工作轨道,即将进行绕月探测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