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去重庆谈判,44天中与蒋介石会谈了10次。事后,陈布雷问起毛泽东,蒋介石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据说一天要抽五十支烟。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会谈期间,竟然绝不抽一支烟,我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  相似文献   

2.
在台湾,我很偶然看到蒋介石时代的小学“国文课本”——在大陆叫语文课本。几乎在每一册国文课本里,都有颂扬“总统”蒋介石的课文。  相似文献   

3.
决战前夜 1949年1月1日清晨,号称远东第一大城市的上海,被浓雾紧紧地裹挟着。这一天,各大报都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的元旦文告,而中国共产党则通过设在北方一座小山村的广播电台,向全世界播放了毛泽东主席的新年文告——《将革命进行到底》。蒋介石的文告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狡诈,毛泽东的文告则充满了难以抑制的自豪和气魄。 浙江奉化溪口,蒋介石的故乡。四明山绮丽风光和九曲到溪的灵气,使蒋介石至死都对这块土地怀着深深的眷恋。在他统治大陆的二十余年间,几乎每年都要回乡一两次;而每次下野,溪口都…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轰动全国,毛泽东与蒋介石的这次会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而在三年前,即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毛泽东与蒋介石曾有过一次酝酿会面的事。后因时机不成熟,中共中央派林彪赴重庆与蒋介石见面,以便打开谈判之门。《一次为毛泽东重庆之.行埋下伏笔的国共谈判》将向您细述其详,展示历史上至今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一幕。  相似文献   

5.
博览之窗     
晚年毛泽东和蒋介石的统一梦 70年代上半期,对于毛泽东和蒋介石来说,是他们人生的最后岁月。历史把他们的希望与遗憾、成功与失败、喜悦与忧伤交织到生命的最后。 在毛泽东和蒋介石个人之间,毛泽东早已以“老朋友” 称呼蒋。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巧妙地把蒋介石拉入中美间的历史性对话中。他握着尼克松的手幽默一语:  相似文献   

6.
沈沉 《党员文摘》2003,(4):11-12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蒋介石积极准备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发动内战,以消灭共产党。中共中央针对此局势,准备以不变应万变。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报告,发表了《蒋介石在挑动内战》的声明,与蒋介石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然而,第二天即8月14日,蒋介石却出人意料地向延安发来电报,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商国是”。为了弄清蒋的意图,毛泽东找来李克农。  相似文献   

7.
赵凌 《党史纵横》2002,(5):48-4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虽然退出大陆,偏守台湾一隅,却不甘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处心积虑地等待时机准备反攻大陆,妄图夺回业已失去的“天堂”。因此,解放初期,台湾方面经常向大陆派出特务刺探情报、进行颠覆活动,甚至暗杀中共领袖及党政军主要负责人。有一次,甚至将枪口“瞄”向了毛泽东。1949年10月,毛泽东依依惜别了入城后的第一站———香山的双清别墅,住进中南海丰泽园,开始了“红墙”内的政治生涯。虽然搬进了中南海,毛泽东却依然无限留恋长期战斗、生活过的农村,…  相似文献   

8.
我觉察到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个人在谈到他们的国家时,所用的手势和语言,似乎都表明他们国家的命运是和自己浑为一体的。这两位领导人在历史上同时出现,一位成为胜利者,一位成为失败者。说来也奇怪,毛泽东和蒋介石在许多方面都很相象。他们都是东方人;毛泽东一生只有两次离开中国,1949年和1957年,他先后两次去莫斯科会见苏联领导人。蒋介石也只有  相似文献   

9.
论蒋介石在台湾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蒋介石在台湾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李松林纵观蒋介石晚年在台湾的所作所为,其对历史的作用充满了二元色彩,这种二元色彩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第一,蒋介石退台后认真总结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教训,但其论点多属偏见与谬误蒋介石遭兵败大陆的沉重打击,退台之初整日闷...  相似文献   

10.
天安门,国人向往的圣地。在共和国建国一周年庆典的前夕,一双罪恶的毒手伸向了她。 (一) 1950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被逐出大陆,中国的北方邻国朝鲜战火又起,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和世界人民的反对,悍然出兵朝鲜,并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推进,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美国曾耗费巨资扶持的蒋介石集团被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得个落花流水,使美国人伤透了心。然而,美国人并不甘心他们在中国的失败。一方面,美国继续支持蒋介石集团,时刻准备“反攻大陆”,…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叶剑英转述毛泽东一段话,在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六卷第649页中如是记载:(1976年)6月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同华国锋、王洪文、张春桥、汪东兴等谈话。毛泽东说:我一生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打倒了蒋介石,把蒋介石赶到台湾,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一件是胜利地进行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与此同时,《毛泽东年谱  相似文献   

12.
黄瑶 《党史博览》2018,(8):40-43
正毛泽东提出和平建国路线图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1日,毛泽东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这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会面11次,直接面对面长谈三四次,有时谈话时只有他们二人在场。经过这些超近距离的接触,毛泽东对蒋介石的观感是:我看蒋介石凶得很,又怕事得很。他没有重心——民主或独裁,和或战。最近几个月,我看他没有路线了。只有我们有路线,我们清楚地表示要和平。  相似文献   

13.
<正>1946年到1949年的3年间,中国大地风云变幻:先是蒋介石把毛泽东赶出延安,后是毛泽东把蒋介石赶出大陆。回顾这场浩大的战争,人们不禁感叹:"毛泽东用兵真如神!"《孙子兵法》云:"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毛泽东改为:"知彼知己者,百战百胜。"毛泽东重视的"知己",包括保卫工作;"知彼",那就要靠情报工作。中共领导人中不乏有人用谍亦如神。秘密电台"钓鱼"毛泽东撤离延安,却不肯离开  相似文献   

14.
11月16日上午,海协会副会长王在希率大陆“文化教育交流团”拜会国民党中央,交流团团员、北京东润菊香书屋公司董事长孔东梅是毛泽东的外孙女,正好碰上出面相迎的蒋介石的孙子、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孔、蒋两人握手言欢,昔日毛蒋政治恩怨一扫而尽!王在希率“文化教育交流团”一行13人上午拜会国民党中央,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一系列措施逐步影响到台湾内部,引起美国政府的严重不安,于是加紧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蒋介石希望大陆方面有所行动,以维系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系。1959年,毛泽东跟当时苏联驻中国大使透露,1957年蒋介石曾经托人带话给周恩来,希望我们能好好地把金门炸一炸、打一打。1958年,国际局势紧张,美国对我国台湾的干涉也进一步升级。是  相似文献   

16.
《党史纵览》2001,(3):54
70年代上半期,对于毛泽东和蒋介石来说,是他们人生的最后岁月。历史把他们的希望与遗憾、成功与失败、喜悦与忧伤交织到生命的最后。 在毛泽东和蒋介石个人之间,毛泽东早已以“老朋友”称呼蒋。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巧妙地把蒋介石拉入中  相似文献   

17.
近日,《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一书在北京出版,成为60年来首度在大陆出版的蒋介石个人著作,这引起了台湾舆论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8.
较量,又重新开始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在万人欢呼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此时,偏安成都的蒋介石眼看形势无法挽回,不得不考虑撤离大陆,逃往台湾。但他不甘心如此轻易地将中国大地拱手让给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的批准下,“游击骨干训练班”成立了,地址在成都市北较场国民党陆军学校。训练班的学员绝大多数对蒋介石国民党忠心不贰,是反共立场坚定的国民党保安团、警察头目、地主恶霸、帮会头子以及惯匪大盗。训练班从成立到解散,前后共培训三千多名“游击…  相似文献   

19.
张家康 《湘潮》2013,(3):33-36
皖南事变后的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走向紧张与对抗,但随之而来的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国共两党党首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有意缓和两党关系。蒋介石提出面晤毛泽东的意愿,而毛泽东也以真切的心情,积极地予以回应。虽然这次毛蒋会晤因故最终没有实现,但却为1945年的重庆谈判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刚成立,逃至台湾的蒋介石,抛出了《关于大陆失陷后组织全国性游击武装应变计划》,周密地部署了隐藏在大陆的特务的活动。毛泽东看完这份绝密军事情报后说:”怪不得最近各地土匪活动猖獗,原来是这位蒋总裁在那里同我们捣鬼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