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心理人类学家许烺光的"心理-社会均衡"(PSH)理论和"基本人际状态"概念应用到中国政治的研究,考察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型与《尚书.禹贡》描述的"服国"模型、"朝贡体系"模型以及儒家的"修齐治平"模型之间的相似性和本质特征,以及中国传统国家形式"服国"的特点及其与"伦人"这种基本人际状态的关系,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式、国家形式以及中国人独特的"政治经验"。作者的分析表明,基于"伦人"社会的中国政治经验可能暗示着一种比现代国际秩序更高、具有某种"后现代"特点的国际秩序原则。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特点是:亲属集团在"心理社会均衡"模式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由于亲属集团成员的资格具有恒定、自动和不可转换的特点,个体生活在一个高度稳定、较容易得到心理社会均衡的亲密圈子中。与之相联系的两个层面的心理文化取向是"人伦中心"和"人与人之间的彻底和谐"。这些特点不仅反映在中国人的日常行为上,也反映在中国这个行为体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和行为上。当今中国提出的"和谐"理念的心理文化基础有消极和积极两种含义,消极意义的和谐是指伦人这种基本人际状态具有较高的均衡度,行为体的行为较趋于静态、消极、内敛;积极意义的和谐是指在伦人这种基本人际状态下,人们有一种把人际关系的和谐作为最值得追求的东西而加以提倡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将行为导向追求和谐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在苏俄是否需要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问题上,列宁将主张"革命战争"的言论称为"革命空谈"。他指明了"革命空谈"产生的原因:一是"左派共产主义者"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二是他们落入了俄国资产阶级和英、法资产阶级的圈套。他分析了"革命空谈"的危害:一是坚持革命空谈只会使苏维埃共和国更加"屈服于"德帝国主义,二是它不仅不能促进德国革命反而会妨碍德国革命的成熟。列宁提出必须善于区别情况不同的"妥协",肯定正确的、必要的"妥协"。  相似文献   

4.
许烺光的“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及其中国文化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社会均衡”是美籍华裔学者许烺光提出的理解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关系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将人理解为一种“社会文化场”而不是孤立的个体,从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文化规范以及心理与社会动态均衡的角度把握人。采用这个理论对中国、印度、美国等几个大规模文明社会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该理论在几个方面与许氏的中国文化背景相联系:与儒家的“修、齐、治、平”模式有相似之处;与中国文化从人的“相互性”出发把握人的特点相一致;重视亲属集团以及中国文化中的中和、平衡思想。许氏在参考中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这个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人际状态”概念,不仅对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我们从文化心理角度重新审视目前主要基于西方经验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以及相应的主流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政治现象 ,其内容主要包括 :它的提出、完善与最终定位 ;学术界、理论界对它的解释和宣传 ;全党和全国人民对它的学习和贯彻。不论人们有什么样的价值判断 ,包括这些内容的一种政治现象本身却是客观存在的。系统地分析、研究它产生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对于理论上正确认识“三个代表”的功能和意义、实践上正确贯彻它的基本精神 ,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心理-社会均衡”是美籍华裔学者许娘光提出的理解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关系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将人理解为一种“社会文化场”而不是孤立的个体,从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文化规范以及心理与社会动态均衡的角度把握人。采用这个理论对中国、印度、美国等几个大规模文明社会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该理论在几个方面与许氏的中国文化背景相联系:与儒家的“修、齐、治、平”模式有相似之处;与中国文化从人的“相互性”出发把握人的特点相一致;重视亲属集团以及中国文化中的中和、平衡思想。许氏在参考中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这个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人际状态”概念,不仅对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我们从文化心理角度重新审视目前主要基于西方经验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以及相应的主流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总体上而非仅仅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在各个阶段对"生活者"概念的理解。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考察了生活者的存在,认为生活者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异化形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考察了生活者经营生活的状况,认为"生活过程"的概念是马克思人学思想与唯物史观的中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重新从消费的视角出发解释生产,指出将物质生活作为"需要—生产—满足需要"的过程来把握,是从生活的视角出发而产生的理论路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论述了人与土地之间物质变换的破坏,将人与自然物质代谢的破坏视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状态。  相似文献   

8.
同一民族的文化,其软实力有着"潜"与"显"的显著差别。"潜"表现为文化主体性的迷失,"显"则表现为文化主体性的确立。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主体性出现了性质和程度不同的两次迷失。第一次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源于民族的生存危机,是全局性的。第二次表现为改革开放初期一些社会思潮中的西化倾向,具有局部性质。两次迷失都凸显了硬实力是文化软实力彰显基础这一内在逻辑,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解释框架仍然是唯物史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宣告了文化主体性的确立。当下中国学术领域文化主体性觉醒趋势显著,这既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转向显在状态的表现,也是其进一步彰显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9.
唐齐 《法制博览》2024,(8):160-162
针对如何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一问题,从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入手,提出造成学生兴趣不高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话语体系的错位。通过教学实践,提出“新鲜话语”的概念,以生活语言、学生语言、网络语言替代传统教学语言。将“法言法语”和“新鲜话语”融入教学方法之中,平衡“法言法语”和“新鲜话语”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龙 《台湾研究》2014,(6):88-94
台湾自视为民主化的“灯塔”,但“太阳花学运”暴露出台湾民主存在诸多问题,引发广泛争议。争议中的共识是台湾民主出了问题,但也存在分歧,即究竟该对近三十年来的台湾民主化持什么态度,肯定、否定,抑或其他?分歧的产生与民主质量理论运用到台湾民主研究有关,民主质量的概念特性导致不同学者对其内涵的理解有所不同。有将其理解为狭义的“民主”的质量,包括竞争性选举、政党轮替等;也有将其理解为中义的“民主政治”的质量,包括法治、宪政、分权、人权等其他政治范畴;还有将其理解为广义的“民主政体”的质量,包括政治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等政治、经济和社会范畴。通过民主质量理论可知,台湾基本实现了巩固的民主,但尚未实现优质的民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上半叶刊布于中国期刊上的"苏俄通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闻文本。数量众多的"苏俄通讯"总结了苏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苏俄经验"中国化"的主张,如中国在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教育上推行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在生活上推行共产主义生活方式。中国接受苏俄经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把苏俄经验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同时学习苏俄民众的埋头苦干精神。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对于"亚洲主义"、"东亚模式"、"东北亚共同体"等等研究,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前提, 就是把"亚洲"--"亚细亚"作为-个既定的存在。因此,特别对于传统上受汉字文化圈影响比较 深的东北亚各国来说,"亚细亚"这一概念的产生和含义的变迁至关重要。这不仅仅因为"亚细亚" 并不是生活在如今亚洲这块土地上人们自觉的认同,而且从一个词汇到形成一种观念,从地理范畴 的概念到政治意义上的集团概念,"亚细亚"都是一个不断被建构、不断变化、丰富多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郑东兴 《法制博览》2023,(35):61-63
文章说明了商标与“在先著作权”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商标侵犯“在先著作权”构成要件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以完善“在先著作权”认定的司法建议、“在先著作权”制度具体完善建议为切入点,提出了一系列商标纠纷案件中的“在先著作权”认定制度完善建议,包括回归到《著作权法》侵权判定基础、采取商标版权化知识产权战略等等,以期平衡公共利益与“在先著作权”。  相似文献   

14.
张珂 《法制博览》2015,(7):20-24
"婚内强奸"问题一直是各界争论的热点,最高院虽确立了基本规则,司法界也还是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各地针对妻子起诉丈夫强奸案件的判决结果不一。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的主流观点是"婚内强奸"不能纳入强奸罪。本文首先对"婚内强奸"的概念进行辨析,然后指出"婚内强奸"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想象不应被忽视,继而从女性主义法学的角度探索"婚内强奸"入罪的理由,最终得出"婚内强奸"应当入罪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还“农民工”一种合体的称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君 《工会博览》2006,(23):1-1
又到年关岁末,自然想到了"农民工"。或许不久媒体会大张旗鼓开始报道:"民工专列"要开了,"民工潮"到来了,"民工状况不容忽视"探讨开始了,"民工维权"有所改善了……在2006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这样描述农民工:"(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媒体获悉,近来一些地区政府部门为根本解决"农民工"问题,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法规为"农民工"一词正名,读后令笔者颇感兴趣。如西安市雁塔区委、区政府要求对"外来人口、外来务工人员、打工者、农民工"等称谓统一规范为"新市民",并出台了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较早诞生的概念,在恩格斯那里,马克思学说专指马克思本人的学说,而列宁则把整个马克思主义当成了马克思的学说,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意义上使用马克思学说概念,当下中国学界多是在严格区分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基础上使用马克思学说概念的。理清马克思学说概念的历史线索,是科学构建马克思学说体系的前提,是划清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方向的保证,对于继承马克思学说的基本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9年5月25日,欧盟理事会批准了以引进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和内容的"蓝卡"计划。目前,世界各国、各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为满足本国和地区经济发展和加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推出引进人才政策的国家正在增多,而且发达国家的重视程度较高。欧盟"蓝卡"计划,就是最新的重大举措之一。欧盟的"蓝卡"计划与美国的"绿卡"制度在性质上都是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但在具体举措上存有差异。中国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应采取以下战略对策:第一,提倡建立国际人才资源新秩序,把握人才战略主动权。第二,建立人才需求评估机制,确定人才引进的类别和配额。第三,制定引进人才配套政策,完善吸引高层次人才工作。最后,鼓励外流人才回国工作,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80年代福利国家改革以来,福利国家生产系统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原有的资本主义类型学理论已无法较好地解释生产系统的内部变迁。在此背景下,本文对"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和"雇主中心论"进行了逻辑上的分析,并对其理论的修正进行了述评。要言之,"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为福利国家生产系统的内部变迁提供了制度上的解释,而"雇主中心论"则进一步连接起了政府和市场,打破了以往福利国家理论领域中政府和市场二元论的窠臼,为福利国家生产系统的进一步丰富和多元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作为儿童权利国际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建立了儿童权利保护的最低限度标准,奠定了儿童权利保护的最广泛、最可能取得共识的基础。该原则在其他围际性和区域性文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然而,该原则在运用中存在三大问题:一是适用范围问题;二足与“平等”原则的区分问题;三是国内法衔接问题。“非歧视”原则的中国实践表现为“儿童优先”,并以专门法即《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形式体现出来。“非歧视”原则的完善,需要在立法、司法中贯彻“儿童本位”观;考虑在相关儿童法律中确立儿童非歧视权;进行儿童权利教育。  相似文献   

20.
“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是中国现阶段均衡协调改革中各种利益关系.转换制度变迁方式,重构政府、社会和市场关系的必然选择。自2008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具有较为完善的系统结构,采取了强制性制度创新+渐进方式的模式,抓住了改革的核心产权问题,兼顾了多方利益,具有重要的政治、社会价值。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