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与道德密不可分,法律背后是道义,真正的法治是良法善治,只有真正把握法律制度背后的价值取向,才有可能正确适用它。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主张正当防卫是人民的权利,并且是人民必需的权利。作为社会主义的正当防卫制度,其根本立场是人民至上,坚持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正义是法律的核心价值追求,我国正当防卫制度也是以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诉求的,它秉承正义立场,对被害人充满着信任和关爱,对不法侵害人有着一种本能的“厌恶”。  相似文献   

2.
随着正当防卫在司法适用上面临的新困境与新问题,正当防卫制度成为现阶段刑法理论研究之热点,正当防卫制度适用的标准问题又为其中的重点。防卫制度之适用以防卫者防卫行为的限度标准为核心,因此,从正当防卫制度防卫限度的适用标准入手,对正当防卫制度适用的限度问题作综述性研究,分析防卫限度标准问题研究之概况,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现行正当防卫制度适用标准问题,从而对后续学者们研究正当防卫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正当防卫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权利,它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正当防卫的行使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些限制条件,才能更好地行使防卫权,维护合法权益。并且颁布立法解释,统一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法定标准;规范司法过程,统一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司法认定。  相似文献   

4.
在拐卖妇女犯罪中依法规范适用正当防卫制度,既是正当防卫制度中“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立法精神体现,同时也能更加全面有效的保护被拐妇女合法权利。在拐卖妇女犯罪中认定正当防卫行为应准确把握以下因素:非法拘禁行为可以作为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共同实施不法侵害的人也能成为防卫对象;防卫限度的判断要考虑双方力量对比以及进一步造成损害的现实可能性;认定防卫过当时综合考虑不法侵害人的过错程度和不法侵害的周期长度。  相似文献   

5.
新《刑法》第二十条重新界定了正当防卫的概念,放宽了防卫限度,增设了无限防卫权,与1979年的《刑法》相比,进一步完善了正当防卫制度。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公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有利于司法机关正确认定正当防卫。但在具体适用正当防卫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正确认定防卫意图,准确判断防卫限度,严格把握无限防卫权。  相似文献   

6.
正当防卫制度直接维护受害人的权益,但却忽视了加害人被不当防卫行为侵害的可能,欠缺对加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作为公平正义的象征,法律有必要考虑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尽可能完善相关规定,以实现保护与惩罚之间最恰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规定进行了超时空的实践考察和理论探讨。作者认为 :两部《刑法》从有限防卫到无限防卫的立法演进 ,并非给实践划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提供现成的答案 ,因而界定某一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时 ,应以事实分析和法条入套为基础 ,以立法主旨为罪与非罪的视角把握 ,才能杜绝有悖刑法价值的错案发生  相似文献   

8.
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且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形,防卫过当行为构成了犯罪,符合我国的犯罪构成四要件。构成防卫过当的关键因素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特殊防卫制度既是对正当防卫的一个补充,也是对防卫过当范围的一个限制,它体现了"法律不强人所难"的思想,是对人性弱点的一种包容。  相似文献   

9.
只有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防卫才是正当防卫,超出这个范围的防卫需负法律责任。正当防卫的范围包括三个方面:正当防卫保护权益的范围、不法侵害的范围和防卫的限度范围。  相似文献   

10.
正当防卫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公权力难以及时介入情形下的私力救济权。刑事立法对公民的正当防卫权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态度,但司法实践总体呈现“谨慎出罪、量刑偏重”的倾向,这既有理念的原因,也有制度和技术的因素。在考察域外立法例与实务运作以及本土语境下正当防卫制度根基的基础上,应当通过树立根植于本土的公众司法观,从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重新厘清防卫意图与伤害意图的关系,以“重行为、轻结果”的判断标准重构行为相当性判断准则,并最大可能地摆脱案外隐性因素对刑事审判的影响等途径唤醒沉睡的正当防卫制度。  相似文献   

11.
新刑法将无限防卫权刑事立法化。但无限防卫权的确立损害了“刑罚权应由国家统一行使”的原则,损害了刑法的公正价值,损害了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违背了正当防卫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我们应在立法上尽早取消无限防卫权,完善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无限防卫权立法化的价值及其缺陷作了较深入的探讨,认为无限防卫权的刑事立法化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弊大于利,建议在修订我国现行《刑法》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并借鉴国外立法例完善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相似文献   

13.
防卫挑拨中防卫权的问题,一直以来是正当防卫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通说一般否定挑拨防卫中挑拨者具有防卫权,理由往往有二:其一,挑拨者完全是出于加害的意思而实施反击行为,主观上欠缺防卫意思;其二,基于权利不得滥用的考虑而限制挑拨者的防卫权。但是,无论是立足于正当防卫的本质,亦或是从防卫意思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实务部门处理防卫挑拨案件意欲达到的社会效果而言,司法实践中这种完全剥夺挑拨者防卫权的做法,是不值得赞同的。故而,为了真正实现正当防卫的规范目的和制度价值,需要对防卫挑拨的具体情状作出区分,并根据防卫挑拨的不同情状有限地赋予挑拨者以防卫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典型案例的分析入手,研究和探讨新刑法中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本意和适用原则.刑法中正当防卫的制度设计更多的是关注对公民防卫行为合法性的确认和保护,而不是赋予公民制裁和惩罚不法行为的权利.故而对特殊正当防卫中公民防卫权的适用必须加以严格的条件限制,避免防卫权膨胀而被滥用的危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刑法对社会生活应有的指引功能,同时使我国正当防卫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正当防卫理论若干争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正当防卫问题的研究,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一直比较重视。尤其是1997年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作了重大修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明确和放宽了(一般)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其二是增设了关于特殊防卫的规定。上述修订引起了刑法理论界对正当防卫诸问题的新思考。本文试图对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和特殊防卫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当防卫制度作为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立法过程中,立法者的价值观亦通过法律规范形式转化到法律当中,正当防卫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蕴涵于其存续之时人们的价值追求中,只有通过价值考察才能被人们清晰地认识到。价值是一个繁杂庞大的理论体系,它可以分为物质意义上的价值和精神意义上的价值,笔者在本文主要探讨正当防卫制度精神层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不作为与作为的不法侵害在法律上的等价性、正当防卫的制度价值以及世界各国刑法学界的通说决定了对不作为的不法侵害可以实行正当防卫。对不作为的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应当具备五个条件 ,需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财产防卫     
财产防卫是英美法系国家刑法防卫制度类型之一,也是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产防卫的前提条件是存在对财物的毁损或侵占行为;财产防卫的时间条件以非法占有行为结束为限;财产防卫的限度条件结合财物的价值和不法侵害的方式和强度来确定,对财产的不法侵害中如不含有对人身的暴力侵害,有必要设置警告程序。抢劫罪的防卫具有财产防卫和人身防卫双重性质;对入室盗窃行为可以使用致残或致命的暴力防卫。  相似文献   

19.
旧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导致实践执法的困难,妨碍公民正确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新刑法完善正当防卫的概念,明确正当防卫的性质,修改和完善正当防卫的条件,确立了公民的无限防卫权,使正当防卫制度更加完善、明确和具体,有利于公民正确地实行正当防卫,依法保卫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通说对防卫意思的理解标准过高,限制了正当防卫成立的范围,应予修正。犯罪的危害性是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客观危害与主观违法意图的统一,防卫意思是阻却防卫行为行为无价值属性的主观正当化要素。防卫意思的内容是认识到防卫行为针对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并且没有主导的积极加害意图。防卫意思中不包括对不法侵害人损害结果的希望与追求。防卫意思可以和加害意图共存,过失行为中也可能有积极的防卫意思,可以肯定过失的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