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政》编辑部:我们镇订了10多份《中国民政》,每一期来了我都要翻翻,有吸引人的文章,有与工作关系紧密的文章,我都要认真阅读。我感到,贵刊离我们很近,因为它是我们基层民政工作者自己的刊物。我爱看“取经送经”、“社会写真”、“人生风景线”等专栏中的文章,因为它写的是我们身边的人、身边发生的事,有一种亲切感,有些文章有实用价值,对指导工作有益。我尤其喜欢“助理员之窗”和“鼓与呼”两个专栏,前者“解渴”,既道出我们的心情,又谈出许多好的工作心得,想一想,人家怎样做的,我该怎样做;后者“解烦”,作者了…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中国民政》是我喜爱的一本刊物,每期必读,确实从中得到很多教益,既了解了民政工作的总体动向,又从中学到了不少好的经验,对指导工作起到了其他刊物所起不到的作用。这里也有点建议,提出来供参考。从刊物内容来看,没什么可挑剔的,作者写得好,编辑编得活,特别是1994年以来,容量大有增加,增强了可读性。但刊物的封面我认为需要改进。近几期刊物到手后,也可能是理解能力问题,十有八九读不懂封面是什么意思,书里又没有任何文字说明。这尽管不影响阅读内容,可也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只希望封面上尽可能不要出现令…  相似文献   

3.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中国民政》。此后我就喜欢上了它,每期都一一拜读,受益匪浅。我觉得《中国民政》有几个突出的特声、:一、专而不僻。《中国民政》虽是行业杂志,但不限于专业。所刊登的文章反映了民政民情的热点以及社会生活和人生百态。不论是民政工作者,还是从事其他行业、行政工作的同志,都能共赏,具有较广泛的社会。隆。二、内容丰富。每期刊登的稿件既有各级党政领导关于做好民政工作的论述.还有各地做好救灾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工作的调查报告、先进典型等,既有对民政工作的学术研究文章,又有反映人生百态…  相似文献   

4.
1996牛冬李,我退伍报到后不久,民政局负责新闻宣传工作的同志调走了,退伍办在审阅档案时发现我在部队是新闻报道员,便让我在待分配期间留在民政局办公室临时负责新闻宣传工作。到民政局上班后,刚接触民政工作,看到那么多让人感动的人和事,我的写作热情很高,可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我连一篇“豆腐块”也未见报。局里让我帮忙搞宣传,可我……我的脸有些挂不住了。此时,办公室李主任看出了我的心思,便鼓励我说:“看你过去的稿子,文字功底不错,现在主要是不熟悉业务知识,不要泄气,坚持下去。”又给找来一些《中国民政》、《当…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基层乡镇干部,也是贵刊的热心读者。(中国民政)是民政部主办的刊物,她不仅是宣传、矾究民政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而且是社会了解民政、让民政走向社会的纽带和桥梁。《中国民政》坚持“立足民政,面向社会”的办刊方针,在理论服务、工作股息俪m断总比任明书给大而他很了好成绩。我认为(中国民政)应该把选材范围再扩大一些,内容再新一些,再实一些,再活一些.可读性再强一些…··要大胆地向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驰骋。为此我建议,(中国民政)应多刊载一些政策性、指导性、实用性强的文章,文章要深刻地反映改革开放新形…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从部队退伍以后,我就走上保安的工作岗位,刚开始的时候,总有些沉不下心来,一心想干大事业,而不愿意呆在这样无滋无味的工作岗位上。是《中国保安》帮助了我,教育了我,使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刚刚拿到《中国保安》时,我对她没有特别的感情,当翻开杂志阅读了几个栏目后,我就由衷地喜欢上了她。特别是这次增版以后,《中国保安》的栏目多了,而且内容丰富、新颖。“情感驿站”栏目,情真意切;“法制经纬”栏目,让人了解更多知识;特别是“一线写真”栏目,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认识到保安工作的重要性,我开始踏…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你们好g我是1996年4月在山西省平顺县民政局读到贵刊的,特别是1996年第2期《变味的吃文化》、《拉客女写真》深深吸引着我,从此我成了贵刊的热心读者。以后一有空我总要到民政局去看看《中国民政人去年8月我家遭灾,家中所有东西被淹,图书被毁,不得不背上玉米干粮,到各处寻找落脚点,今年4月份长治县接收俺村灾民30余户,130多口人,我也落户该地。我到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办起农家图书室,图书室里就有《中国民政》,许多村民喜欢看《中国民政》,称赞贵刊办得好,当然也有不足之处。笔者有个建议,希望贵刊记者多下基层‘多到…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5,(17)
<正>我是一个成都人,在香港工作,在多年前机缘巧合读到《小康》杂志,非常喜欢《小康》杂志做的城市报道,前不久《小康》杂志的封面故事是成都,这一次则是湖南,我对每一个省市、县域的报道都特别感兴趣,这些文章让我了解到我之前不曾了解的城市、县域,让我知道了中国还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值得亲自去体验,也让我知道我自己的家乡还有这么多我不了解的地方,城市和县域栏目充实了我的生活,非常感谢。  相似文献   

9.
编辑部: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也是一名业余作者,因此,对刊物的变化倍加关注,每期《中国民政》收到后,必逐篇认真阅读,深深感到近年来刊物办得有特色:内容较丰富,指导性较强,有启发性,服务基层,接近戾政工作者,特别是贵刊发表的基层民政工作者的律人事迹和民政工作,民政对象计对工作和生活实际而发出的肺腑之言,更是让我十分喜爱,我感到贵刊不愧为全国民政系统的一个好刊物。遗憾的是贵刊仍然有某些不尽人意之处,突出的问题是批评性文章太少,对民政工作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个人,理所当然应当歌颂和赞扬,但存在的问题也不…  相似文献   

10.
陈婉玲 《广东民政》2011,(12):57-58
日前,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清华大学“广东民政干部公共服务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时间虽然不长,但通过学习《磨擦形势下民政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前沿》、《领导科学与艺术》、《卓越人生自我管理》、《领导者演讲艺术》,以及参观“西柏坡革命圣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等,我感到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1.
读罢97年第1期《中国民政》,我不禁精神为之一振,为我们的刊物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叫好。透过知识性、趣味性、指导性、生动性、可读性、政策性的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贵刊辛勤的编辑们挑灯伏案,在摞摞稿件中象蜜蜂采蜜一样,为读者摄取丰富的精神食粮,使读者阅读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受到良好的教益,其不愧为一本好刊物。从第一期来看,首先是封面内容和摄影艺术好,给了读者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其次是栏目丰富,文章生动感人,如“牢记总书记的教诲”、“呼唤母爱的孩子”。“不死的阿Q”、“赌博导演出的人间悲剧”和“文苑荟萃”、“每…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中国民政》1995年第9期刊登过一篇读者来信,提出为让全社会更加理解、支持民政工作,建议谱写一首”民政之歌”。这建议也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意愿。据《中国社会报》1996年9月24日刊载,“民政之歌”终于诞生了。在同年8月南京举行的“世纪之声”全国歌曲大奖赛中,湖北省当阳市选送的“民政之歌”──《心灵的阳光》在全国30个省市及港、澳、台地区选送的1.8万余首歌曲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令人感到自豪的是,这首民政之歌歌词作者是出自我们民政工作者之手,湖北省当阳市民政局局长胡传柱是这首歌歌词的作者。这首民政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1994年第12期刊登过一篇通讯《“民政大庄园”》,详尽介绍了山西省吉县民政人艰苦创业、兴办救灾扶贫生产基地的事迹,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据我了解,湖北省公安县民政局也有一个“民政大庄园”——救灾扶贫养殖基地。不同的是,前者以“林”为主,三千亩流域,一千亩果园;后者以“渔”为主,数百亩鱼塘波光闪闪,鱼鳖鹅鸭样样具全。二者有一个共同点:发展民政农业经济。长期以来,福利生产一直是民政经济的主力军;最近一些年,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异军突起,搞得有声有色,成了民政经济的又一支主力军。笔者认为,抓民政经济路…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中国民政》是基层民政助理不可多得的好参谋,除具有专业性、指导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外,还辟有民政“助理员之窗”这个栏目,使基层民政助理有一席说话之地。然而,对于初爬“格子”及常爬“格子”的人来说,谁不希望自己的拙作能见诸报端?哪怕是‘豆腐块”“火柴盒”和“一支小铅笔”,都会令人激动。希望编辑先生笔下留情,少枪毙、多斧正,让广大基层民政助理有更多机会交流信息、互相借鉴。少枪毙多斧正@覃启强$广西贵港市三里镇政府  相似文献   

15.
从认识《中国民政》到现在,已近6个年头。在接触中,使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她十分贴近生活,贴近基层,可谓跟咱们民政人心动相通。1992年我刚参加工作,由于从小爱好文学,也就不时向《散文》、《青年作家》等文学刊物投些稿,也在地方民政刊物上发表一些稿件,而很少给《中国民政》寄稿。因为在我的心目中,《中国民政》是国家民政部的机关刊物,一般刊登领导讲话、重要论文等大文章,哪能顾得上给基层名不见经传的业余通讯员提供版面。这种神秘感和自卑感一度使我对忡国民政》敬而远之。一次偶然的接触,使我对她有了重新认识,原来…  相似文献   

16.
感谢读者     
亲爱的读者:您的赞扬是我们奋斗的起点您的批评是我们进步的箴言您的希望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中国民政》编辑部我是基层民政干部,对《中国民政》有特殊感情,她给了我指导、支持、方法和谋略,鼓起了我的勇气希望她多反映我们基层民政人的心声,多给予精神食粮、政策引导和经验借鉴。──陕西商州市李念文改版后整体质量比以前好,显得大方、有气魄,体现了民政人的特色──江西黄石乡黄东明整体质量不错,理论性、指导性文章观点正确、适用。美中不足的是少了些“人情味”。──湖南西湖街鲁婷杂志对省、地、县民政工作有IRlg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政》编辑部:日前笔者到某镇调查工作,发现在镇民政办公室的办公桌上摆了一摸落满灰尘的《中国民政》杂志和《中国社会报》,一问方知是该镇敬老院、福利企业去年征订的,因工作忙而没有及时发到这些单位去。经笔者调查,这种情况在许多乡镇都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各乡镇民政办公室和各企事业单位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征订任务,而不注重利用,即只注重“订”,而忽视了“阅”。这样就造成了上情不能F达,基层民政企事业单位对于上级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就不能及时得以学习、贯彻和执行,长期下去,势必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记者:“五·一”节前夕我们《中国民政》杂志编辑部组织策划了“劳动节抒怀──‘孺子牛’奖获得者访谈”活动,以期使广大读者了解“孺子牛”们如今都在干什么,从而使人们更自觉地学习和弘扬“孺子牛”精神,推动民政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李副部长,您曾直接参与指导了有关“孺子牛”评奖活动的全过程,本刊特请您就有关问题谈谈看法。李宝库:好的。“五·一”节是全中国、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也是辛勤工作在民政战线上的民政干部职工的节日。值此节日之际,我首先代表民政部党组向默默耕耘在工作岗位上的“孺子牛”及…  相似文献   

19.
读《中国民政》1994年第3期,有一篇反映石家庄市长安区居委会兴办第三产业的报道引人注目。这个区所以能使居办三产迅速发展、遍地开花,关键是各级领导重视,对那些工作在最基层的婆婆妈妈们“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我有感而发,谈一点已见。从中央到地方,民政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数以千百万。但工作在最基层的不外两种人,一是城市街道的居委会主任,二是乡镇的民政助理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种政策要通过他们J条条落实,各项任务要靠他们一项项完成,可以这样讲,他们是最辛苦的人、最繁忙的人、负荷最重的人。有了他们,城…  相似文献   

20.
读者评刊表     
第3期封面文章似应加大聚焦力度。此外,在到底哪篇是重点的问题上,“特别策划”之前有篇“关注”的文章;从封面文章看,似乎《不灭的火种》又像是主打文章,如此“三足鼎立”之势让读者有些搞不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