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司法改革成为了一个热点,而法官自由裁量权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运用是任何关于司法的改革都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从笔者正在进行的题为《司法改革视野下法官自由裁量权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从上海市刑庭审判实例入手》的课题的初步调研成果出发,结合与司法自由裁量权相关的理论,在当下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对如何认识、如何保证以及如何规范刑事审判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
3.
试论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判委员会制度对我国的审判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和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日益深化,审判委员会制度暴露出了许多缺陷。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以期在新的历史时期下进一步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审判委员会制度亟待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刑事诉讼法已经开始实施,刑事审判制度和审判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对审判组织及其运行方式的改革提出了急迫要求,特别是审判委员会这一法院内部的核心审判组织的改革,更显迫切,因为审判组织及运行中的诸多弊端都与审判委员会制度的种种缺陷密切相关。实际上,法院组织制度包括审判委员会的改革早已提上日程,法院组织法修改稿也经反复酝酿,早在1995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在第十七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就提到,法院组织法修改草案将于1996年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现在,法院组织法修正案仍未出台,关于法院组织的…  相似文献   

5.
论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审判委员会制度不合理的现状我国审判委员会制度不合理的现状是指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中不合理的客观实际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委员配置缺少依据委员配置是指审判委员会应配置的人数以及应由什么人担任审判委员会委员的问题。缺少依据是指目前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三大诉讼法典对此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现实中各法院不规范的做法主要表现在:第一,委员人数不一,有些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三、五人,有些妇、九人,有些包括全部庭室负责人、正副院长在内达十多人。第二,审判委员会由…  相似文献   

6.
审判委员会的设置是我国审判权行使中的一大特色,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审判委员会充分发挥了集体领导的作用,在避免错案的发生、提高办案质量等方面确实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化、现行的审判委员会制度已日益不适应公开、  相似文献   

7.
论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童颖颖 《河北法学》2000,(2):156-157
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我国各级人民法院都没有审判委员会,这是人民法院内部领导审判工作的组织机构,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司法制度中的体现,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审判质量。但是,随着法……  相似文献   

8.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司法审判制度。根据现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其“任务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作为人民法院内部最高的审判组织,审判委员会在审判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推进和不断深入,强化庭审功能,强化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改革和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判委员会作为法院的最高审判组织,它的设立是我国审判制度的一大特色。但是,审判委员会无论从自身,还是从科学发挥其职能作用方面,都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一、审判委员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审判委员会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审委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个案研究上,在总...  相似文献   

10.
张延军 《行政与法》2005,(4):123-124
审判委员会是依据现行的法律规定在法院内部设立的重要的审判机制,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项司法审判制度。其任务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或者疑难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审判委员会制度在其确立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尤其是建国时期,曾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法院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审判委员会的弊端也日益显现以致阻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必须对其予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其审判组织内部均未设置审判委员会,可见审判委员会的设置是我国审判权行使中的一大特色。法院设立审判委员会的目的在于将它作为审判工作的一个集体领导机构,总结审判经验,讨论、决定重大、疑难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重要问题。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审判委员会充分发挥了集体领导的作用,在避免错案的发生、提高办案质量等方面确实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化,现行的审判委员会制度已日益不适应公开、高效的审判机制的要求,在回避制度、受案范围和工作运行等方面也存在不足,这不仅有碍诉讼程序的公正,也影响案件质量和办案效率的提高。因此,尽快改革我国审判委员会制度已势在必行。编者在众多的关于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的来稿中,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摘了3位作者的文章,内容虽不求面面俱到,只愿对我国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方乐 《法学》2018,(4):97-116
"差异化"既是各级各地法院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的基本特征,也是审判委员会制度在实践运行中所整体呈现出的现实状态这虽然反映出不同的法院对于审判委员会制度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但这并非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因各个法院内部利益诉求的矛盾冲突所导致的审判委员会制度运行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造成的法院审判权内部运行秩序混乱,才是审判委员会制度实践所展示的最大风险。审判委员会制度运行的问题并不是每个法院之间存在差异,而在于一个法院内存有明显的差异。要充分发挥审判委员会的制度功能,就必须要忽视这种整体上的差异性,转而通过建构类型性的、差异化制度和机制来消除审判权运行的不确定性,通过"差异差异化"的方式来使得制度运行得以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晓娜 《法学研究》2015,(4):86-104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这触及了中国刑事诉讼结构中一个由来已久的症结.“以审判为中心”观念的缺失,造成了同一审级诉讼流程中审判的“离心化”和实际上的“侦查中心主义”,进而导致垂直审级结构中第一审的“失重”,在实践中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后果和特殊的政治风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应当在两个方向上着手:在水平方向上,首先应当在宏观的侦查、审査起诉和审判的关系上实现“以审判为中心”,其中的关键在于抑制案卷移送制度的不良影响,同时为“审判中心主义”发掘更大的制度空间;其次在审判阶段应当做到“以庭审为中心”,其核心要求是保护被告方的对质权;法院判决的权威性来自公正的庭审,法院自身也不能脱离庭审来进行事实认定.在纵向的审级结构上,在打造坚实的第一审的基础上,确立第一审在事实认定方面的权威地位,同时合理界定和调整第二审和死刑复核程序的功能,确保第一审在整个刑事程序体系中居于“重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人民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日益深化,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已成为诉讼法学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现行审判委员会制度的主要缺陷,对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存废之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阐述了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5.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诉讼法的基本制度之一,是立法规定的,受法律保护的一项制度.但现今,随着审判方式的改革等原因,现行的审判委员会制度弊端日益明显.本文通过阐述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的审判委员会制度,结合有关学者的观念提出对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的构想,以期解决该制度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黄欣  李春浩  宋红 《法制与经济》2009,(23):61-62,65
司法审判是公民个人为权力而斗争的舞台,也是社会正义的最后防线。但我国的司法审判却带有行政化倾向,这不仅与我国传统的司法体制行政化相关,也与我国现行的诉讼模式、审判方式及诉讼理念密切相关。若要使我国的司法审判走出行政化的困境,不仅应该对我国的司法体制进行改革,还应当以现代诉讼模式的构建来实现我国司法审判的中立与独立。  相似文献   

17.
审委会讨论案件并决议的类审判职能因其非亲历性和不可追责性等缺陷而饱受争议并成为历次司法改革的重点攻坚对象。规范分析表明,由于法律设计和司法解释未能一以贯之,该项职能在实践中渐趋泛化和错位。实证研究显示,人员组成的高行政性与讨论议题的重影响性,使得审委会更倾向于保障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而大量讨论个案,不仅影响其宏观职能的发挥,易成为司法责任的黑洞,而且把控案件质量的实际作用并非如愿。长远看,改革路径在于还权赋能,通过逐步取消审判职权,全面强化指导功能,实现审判权完整回归合议庭和独任庭,重塑审委会作为审判中的咨询者和规则制定中的决策者两大角色。这一变革应在法制框架下分三步走平稳实现,再通过修法予以固化并推广。  相似文献   

18.
傅麟 《法制与社会》2016,(6):112-113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针对我国长期以来“以侦查为中心”的诉讼现状提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改革方案。“以审判为中心”要求侦查和审查起诉活动服务于审判活动进行,围绕审判的要求和标准展开,保障审判的重心和中心地位。我国“以审判为中心”诉讼体制改革,受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检察院特有审判监督权及政治性制约影响,改革过程受到一定约束。本文通过从明确侦查、起诉机关职责;加强证据规则运用;促进庭审实质化转变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一些完善建议,逐步推进诉讼体制向“以审判为中心”转化,实现其重心地位。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制度保障.人民法院作为法治供给的重要载体,应当主动适应社会形势新变化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改革的理念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找准司法服务和保障的重点,避免司法服务和保障的盲点,擦亮司法服务和保障的亮点,为供给侧改革提供精准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