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体研究是近年来社会学新兴的研究方向。女性的身体是女性生活的重要构成,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含义。女性身体的标志物高跟鞋,无论是在生理身体还是在交往身体方面,都象征并建构了女性的身体。根据高跟鞋的发展历史,从早先普遍流行于男女两性之间,到后来成为女性的专属物品,高跟鞋充分体现了男女性别的区隔,以及男权社会对女性身体的规训。然而,女性也不甘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女性将高跟鞋附着于身体之上,通过身体技术的表达,与男权社会规则背道而驰,表现出了极强的主体性意识,因而也在高跟鞋的穿着中取得了自身的身体解放。  相似文献   

2.
建设"两型"社会的重大任务把生态保护提到了更高的层面,而女性与生态保护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历史文化的建构中,女性概念和自然概念的相关性十分明显,男权文化下的自然与女性更是有着相似的逻辑统治,女性与自然有更密切的联系。女性特质和性别角色也使女性与生态保护有着特定的密切关系,因为女性是日常生活的主要管理者和消费者,女性在教育子女、提高家庭成员环境意识中更是具有重要作用。当代女权运动与生态保护运动都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倡导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女权运动所追求的男女两性之间的平等与公正,与生态保护运动所追求整个人类对环境的公正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两性之间的不平等待遇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实现公平的利益分配,保障女性政治权利是当下研究热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提高女性权利,必然需要女性有序且有效地参与政治。因此改善政治关系减少女性政治参与阻力,才能切实提高女性权利,进而促进社会共同利益,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司丹 《学理论》2009,(27):196-197
建国以来,女性在社会领域的地位逐渐提高,如今基本形成男女同权的态势。但是,在家庭生活中女性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无偿的家务劳动就是其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将从社会与法律的视角来探讨女性在家务劳动中权益弱化的原因,并最终提出相应的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纯 《学理论》2014,(2):151-152
中国古代历史上,女性曾在生产和生活上占据一定的社会地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政治的演变,女性地位呈现出高低起伏状态,并最终丧失独立社会地位。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历史社会中,女性行为规范及其活动范围,更是被给予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其地位危在旦夕。新中国成立后,女性地位才渐渐被解放。  相似文献   

6.
凌革  李潇玲 《学理论》2010,(25):77-78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一直偏低,这种情形从漫长的古代历史社会变迁中一览无余。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结束,从人身到思想,中国女性一直被禁锢,被边缘化。新中国成立后,女性状况有所好转,但仍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有传统社会性别文化影响、经济上长期依附以及长期父权制的统治等三方面。直到今天,女性的社会地位还依然受其影响。实现"性别和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男女两性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叶烨  侯杰 《学理论》2010,(26):109-110
中国古代男权至上的社会形态,使得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庸。神灵世界中亦同样存在性别差异。神灵自古以男性居多,但湄洲岛的妈祖从诸多神灵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天后",不仅在地位上超越了男性神灵,而且不论男女信众皆顶礼膜拜。这对男权社会而言似乎有违常理,但妈祖作为女神确实也融合了古代社会男女在性别地位上的差距。信仰的统一将减少性别带来的社会摩擦。不同性别在宗教中获取的诉求及充当的传播载体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女性的自强?女性的自强就是女性追求自我的超越,征服自我,而后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并谋求社会对女性的肯定和尊重的行为。一句话,女性的自强,就是女性能撑起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曾经有人说过,“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英国漫画家苏菲.克里特在他的漫画中表达,“女人在性别上属于柔弱的一群,让她们呆在家里是天经地义的事。男人的性别是属于外出狩猎的谋生者”,不无讽刺的揭示了男女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的世俗观念。追古溯源,女性的“柔弱”是历史塑造的。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人类历史初期,男女的地位是平…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8)
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不论在女性地位的提升还是思想的解放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更是成为追求男女平等的先锋力量。但诸多社会因素却阻碍着她们的发展,只有厘清这些社会因素背后的传统性别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性问题,促进男女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3)
历史发展进程中,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女性的价值却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女性在社会中依然处于从属地位。然而无论是对女性受压迫原因的分析,对女性地位提升的探讨,还是对女性解放运动未来走向的研究都离不开对女性价值的正确理解。立足于现实,认真审视女性价值现状,追溯女性价值遭遇颠覆的根源,重塑女性价值,必然会为女性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女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莫文秀提出,我国妇女就业存在五大难题。 一是妇女在业率有所降低。根据2000年第二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与1990年相比,城镇男女两性的在业率下降了8.5个百分点,女性  相似文献   

12.
郭砾 《学理论》2009,(21):104-107
男女两性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财产权利,但事实上女性的财产权利却是离婚过程中的一个脆弱环节,究竟哪些与社会性别有关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了女性的财产权利?本文从法律视角和社会性别视角对《婚姻法》修正案实施后离婚单亲女性财产分割和经济资源受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试图挖掘司法实践中妨碍女性取得公正判决结果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3.
郭擎擎 《学理论》2012,(21):38-40
男女人格平等是蔡元培女性伦理观念的基石。蔡元培认为体质的不同,决定了男女分别承担的社会角色的差异,但男女作为社会中的人,其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在社会实践中,蔡元培突破了中国积淀几千年的"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倡导女学,推行男女同校,为实现女子独立及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择偶观,作为婚前青年的一种文化意识,既反映了一代青年在其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对政治、经济、学历文化的追求形态,也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观点。解放以前,由于封建意识的严重影响及男女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差异,因此,男婚女嫁,女方往往处于依附从属地位,择偶的主体一般是男方。解放以后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及男女在社会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34)
关于女性社会地位等各方面的研究,已经受到众多学者及其他人士的关注。女性是否能够被社会的其他群体所尊重以及能否享受到其应有的平等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权,不但关系到家庭的和谐稳定,而且与全社会的幸福度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都离不开女性合理的社会地位的作用。本文通过一个全新的角度,即城镇和农村女性地位的差异对比,来证明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但同时也说明女性地位的提高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女性政治参与的公共政策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芝 《行政论坛》2012,19(4):57-60
政治参与是公民表达政治意愿、实现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女性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构成部分,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是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女性的政治参与相比较男性在社会中呈现出比较显著的差异,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吉林省数据看,女性的政治地位与十年前相比较略有提升,但女性的政治参与还面临诸多困境,成为女性政治地位提高的主要障碍。政府对女性的政治参与意愿和参与途径应该给予特殊支持和规划,并辅之以相应公共政策和制度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文明社会中,角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男女角色分工则是人类社会中具有决定性的分工之一。其决定性的原因就在于它规定了男女在社会中、尤其是在家庭中的角色模式和职能分工的不同。令人意料不到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女大学生角色家庭化提前的问题几乎席卷了所有的高等学府。一近两三年内出现的女大学生角色家庭化提前的问题,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的文化层次中的女性主体(指女大学生),在各种外因的影响下,基于其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和角色模式的特点,过早地表现出女性的家庭角色特点,过快地实行和执行家庭角色职能的趋向。  相似文献   

18.
家庭结构及其变动和人们的死亡观念是理解农村已婚青年女性自杀的关键因素。婆媳关系和夫妻关系及两者变迁所呈现出来的双重失衡状态,使得处于劣势地位的已婚青年女性容易走上自杀之路。人们相信死后还有一个存在的世界,并认为在死后的这个世界中,能够看到对造成她们自杀死亡者的惩罚,因而,自杀成为已婚青年女性寻求救助的一种手段。在这两大因素背后,更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推动了自杀的产生。社会实践现场中自杀后的一系列表达是构成农村已婚青年女性对自杀死亡后进行想象的现实基础。现实生活中这种社会实践的上演与习练,会通过女性意念的投射与模化映置到未来的自杀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状况调查”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于2000年12月采取随机抽样和人户访问的方法进行。本文在此调查的基础上对广东地区的社会性别观念进行独立的描述和比较分析。 社会地位是男女两性社会差异的主要体现,社会性别理论为分析两性的社会地位提出了参考坐标。“社会性别”首先是由美国人类学家格·如本在  相似文献   

20.
冯红 《学理论》2014,(3):127-128
纵观我国封建王朝的历史,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一,唐朝不仅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社会对外开放力度较大,而且法律中也体现出男女因性别差异而采用不同的制度,尤其体现在刑罚执行的方面。在认真研读《唐律疏议》的基础上,结合唐朝时期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深入展开刑罚制度中有关男女性别差异的相关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