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的户撒乡,是一个以阿昌族为主体的民族乡,民族文化绚丽多彩,被国家文化部评为“民间艺术之乡”,有“神话之乡”和“宝刀之乡”美誉。户撒生产的“户撒刀”,是中国三大名刀之一,生产历史悠久,至今已有600多年。户撒刀又称“阿昌刀”,因多产于阿昌族聚居的陇川县户撒、腊撒地区而得名。户撒刀品种、款式纷繁众多,工艺独特,质地精良,  相似文献   

2.
在地处中缅边境的陇川县户撒乡,有一个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阿昌族村寨——帮傲。多年来,帮傲村在一位身材壮实,敢说、敢干、敢管的阿昌汉子的带领下,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使这个边寨旧貌换新颜的领头人,就是陇川县户撒乡帮傲村民小组长,乡第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段兴木。  相似文献   

3.
《创造》2001,(9):53-53
雪山乡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93公里,离昆明233公里,坐落于省级旅游区轿子雪山的北坡,是全市最边远、偏僻的一个山区乡。全乡最高海拔4247米,最低海拔780米,乡政府所在地海拔2620米,占地面积13725平方公里,属典型的立体气候地区,属国家级扶贫攻坚乡之一。全乡辖七个村民委员会、82个村民小组和26个大小单位。2000年全乡居住人口11437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1171人,非农业人口为266人。境内居住着汉、彝、壮、白、回等民族,共有少数民族1475人,占总人口的129%。全乡耕地…  相似文献   

4.
德宏州切实抓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莫  陈杰 《今日民族》2008,(7):48-51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人口较少民族有阿昌族和德昂族,总人口4.38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3.72%;其中阿昌族2.99万人,主要分布在全州11个乡镇25个村委会164个村民小组;德昂族1.39万人,主要分布在全州17个乡镇31个村委会56个村民小组。因历史、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原因的制约,阿昌族、德昂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十分落后,  相似文献   

5.
《创造》2001,(7)
马者哨乡位于开远市东部,总面积27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600米,最低海拔900米,辖区内高差1700米,乡内整个地形南高北低,山峦交错。区内森林资源丰富,是开远市林区生产的主产区,有林地278万亩,占全乡总面积的70%左右。马者哨乡属南亚热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北部临南盘江,沿河谷地带气候炎热。由于地形由南向北明显倾斜,立体气候明显,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及经济果木。马者哨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58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9601人,居住着彝、苗、汉等民族,少数民族占964%,以彝、苗为主体民族。全乡有耕地面积24519亩,其中旱地22…  相似文献   

6.
阿昌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和保存了无数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户撒刀”又称“阿昌刀”,是云南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阿昌族打制的刀具,是阿昌族著名的传统手工业冶铁工艺品,也是阿昌族引以为荣的物质文化瑰宝之一。陇川户撒阿昌族乡,因包括原户撒、腊撒两个土司的辖地,历来被称之为“户腊撒”。这里是全国阿昌族最集中的地区,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阿昌族,这里阿昌族打制的各式刀具,如:黑长刀、花钢刀、腰刀、背刀、藏刀等等,历史悠久,早已驰名中外。户撒刀其渊源可追溯到明洪武年间,沐英率军屯戎户撒、腊撒时,…  相似文献   

7.
流水乡位于大化县城北郊区,都(安)大(化)三级柏油路和省道20324线马(山)岩(滩)段分别横贯全乡东西两部;全乡沿红水河岸线长达40公里,达悟、大调两村均位于大化电站库区,是重要水上通道前沿。流水乡辖11个行政村,3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853人,聚居着壮、瑶、汉等7个民族。全乡幅员面积1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8.
《创造》2001,(7)
勐佑乡位于凤庆县城西部,距县城39公里,云(县)保(山)、扁(口)乌(乌木龙)公路穿境而过,属交通枢纽。全乡有集市贸易街场4条,成为农副产品交易的集散地。全乡辖13个村民委员会,235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36677人,总耕地面积3692亩,居住着彝、布朗、德昂、纳西、满、回、汉等13种民族,勐佑区位优势独特,山川秀丽,地理环境优美,绿色的坝子璀璨夺目,是凤庆县西大门的一块黄金宝地。勐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境内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全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吸引外商投资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森林资源。勐佑乡有林…  相似文献   

9.
段玥婷 《今日民族》2008,(12):26-31
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地处古哀牢地中心,傣语称“勐撒”,缅语称“万莫达”,历来被誉为祖国西南边陲的宝刀之乡、神话之乡、歌舞之乡和艺术之乡。从明清时起,这里的阿昌族、汉族、傈僳族、傣族、景颇族等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融合,族际社会特征明显。而在多种少数民族中,生活着户撒独有的一个汉族亚族群,户撒阿昌族将其称为“布董嘎”,俗称“大包头人”,在民族识别中归为汉族。  相似文献   

10.
正金沙江水浩浩荡荡一路向东,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境内与环州河、勐果河相汇于白马口,南岸即是东坡傣族乡所在地。东坡傣族乡是武定县目前唯一的民族乡,境内居住有汉、彝、傣、傈僳、苗等7个民族。全乡辖东坡、达卧、庄房、水口、所所卡、以赤叨、东甸、白马口共8个村委会,57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全乡共有4313户1465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865人,占总人口的81.90%。  相似文献   

11.
小新街乡位于元阳县东部,距离县城南沙84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781米.最低海拔178米,世居着哈尼、汉、彝、苗、瑶、傣六个民族.国土面积148平方公里。全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183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5%。全乡10个党总支.47个党支部,457名党员。几年来.乡党委把开展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抓好农村、农业、农民工作的关键王1: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开展创建“六个好”乡镇党委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0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1743万元,乡财政收入完成4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5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  相似文献   

12.
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源县城出发,翻越云遮雾绕的罗坪山,沿蜿蜒的盘山公路前行90多公里,便到了"仙女撒歌的地方"--西山乡.西山乡是民族文化的宝库,大理地区的神话传说、民族歌舞有很多起源于此,因而,这里也被称为"歌舞之乡"、"神话王国","里格高"舞又被称为"民族舞蹈的活化石".全乡总面积512平方千米,共辖5个村民委员会131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3在海拔2500米以上,主要粮食作物以包谷、苦荞和洋芋为主,核桃和菌类是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2006年全乡总人口12779人,人均纯收入979元,人均占有粮393公斤.  相似文献   

13.
柳五三 《创造》2002,(3):29-30
陇川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云南省通向缅甸以及东南亚的重要通道,这里美丽富饶,素有鱼米之乡、孔雀之乡的美誉;著名的阿昌族“户撒刀”、景颇族“绿叶宴”均出自这里。  相似文献   

14.
勐满乡位于勐海县西北部,辖8个村公所53个村民委员会,共18002人。其中,少数民族16622人,占总人口的923%。改革开放以来,该乡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硬的方针,全乡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面满是西双版纳14个民族乡中,唯一的冠以三个民族名称的乡,除拉信、哈尼、布朗族外,人口较多的还有傣族和汉族。面满乡党委、乡政府一贯认为,在这样一个多民族杂居区,搞好民族团结至关重要。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保证经济文化和整…  相似文献   

15.
要使民族地区生产进一步发展,必须对其农业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需要,尽快使民族地区赶上或超过先进的汉族地区。 平正乡地处遵义县西部,仁怀县东侧,遵仁公路北面,1956年成立仡佬族自治乡,海拔1400公尺,属高寒山区。全乡6个村民委员会,62个村民小组,1169户,6360人,耕地11696.5亩(其中田1549亩,占总耕面的13.2%)。有少数民族387户,2161人,其中仡佬族322户,178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8%。主要分布在合心、红心、平心三个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相似文献   

16.
李仕兰 《今日民族》2006,(10):52-54
保山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住的边疆市,有36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3.5万人,占总人口的9.68%,全省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7个人口较少民族中,保山市有3个,即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总人口1.4万人,主要分布在五县区的2个乡及14个村委会,还有2000多人零星分布在8个乡镇的9个村。其中:  相似文献   

17.
李保林  可顺祥  马黎 《创造》2015,(12):34-39
盈江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镶嵌在滇西大地上的一颗绿色明珠,是云南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和"绿色能源示范县",有"中华翡翠毛料城"、"中国坚果之乡"的美誉.盈江全县国土面积4429平方公里,辖7乡8镇、1个农场,101个村(居)委会、115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以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为主的27种民族,总人口31.39万人.  相似文献   

18.
芒洪拉祜族布朗族乡是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的一个山区乡,距耿马县城43公里。上了芒洪乡,一路上森林茂密,古木参天,青山绿水,碗口粗的凤尾竹一丛丛青翠欲滴,因而芒洪乡有“生态乡”之美誉。乡境内居住着拉祜族、布朗族、傣族、佤族等11个少数民族。全乡有5个村民委员会,43个自然村,5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441人(其中少数民族5560人),农民人均有粮283公斤,人均纯收入675元。芒洪在1986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马厂村则是芒洪乡最偏远、最贫穷落后的一个村委会,距乡政府29公里,最高海拔3233米,总户数为314户,1311人,95%的人口尚未…  相似文献   

19.
田芯竹 《今日民族》2021,(11):45-48
阿昌族人的家国情怀 今日民族:您是梁河县曩(nǎng)宋阿昌族乡人,自幼耳濡目染,请简单介绍一下阿昌族的历史人文. 曹先强:阿昌族古称"峨昌",是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也是人口较少民族.在云南,阿昌族主要居住在德宏州的陇川县、梁河县、芒市、盈江县,保山市腾冲市、龙陵县和大理州云龙县等地.居住在不同地区的阿昌族有不同的自称,如"峨昌""阿昌"等,1953年,国家根据阿昌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阿昌族.  相似文献   

20.
杨红梅 《今日民族》2011,(10):56-58
杨柳白族彝族乡位于保山市隆阳区西部山区,距城区40公里,辖18个村民委员会,96个自然村,176个村民小组,全乡共有9548户38816人,少数民族人数占总人口的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