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练孤胆     
练孤胆庞守礼(口述)庞艳(整理)1948年11月,我人民解放军逐渐形成了对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老巢─-太原的包围圈。当时我虽然只有15岁,但已是徐向前领导下的华北十八兵团十三纵队的一名光荣战士了。在革命队伍这个大家庭里,我争先恐后地完成任务,不论攻...  相似文献   

2.
冰之花     
人物女贼老师傅乘警时间除夕夜地点候车室〔长椅上,一位老师傅正在睡觉〔歌曲《鲁冰花》起:“啊……啊……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妈妈的心呀鲁冰花,啊……”老师傅(说梦话)阳阳,我的女儿,爸...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孔子学会举行“鲁文化与儒学学术讨论会”史天经由山东孔子学会举办的"鲁文化与儒学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12月26日至27日在济南举行。与会学者面对中国当今社会发展和世界形势变化的现实,从新的角度对鲁文化的产生、鲁文化的内容、鲁文化的发展,对儒...  相似文献   

4.
在战斗前线,几个战士躲在猫耳洞内喘息着。他们一个连的战士冲锋了几次,都遇到敌人猛烈火力的抵抗,阵地没有夺回来,战士也只剩下这几个。其中有个叫林峰的战士。每次战斗的空隙,他都要在日记本上写下几句话。旁边的战士探头看了一眼,只见他写着:“妈妈,我……”火光便熄灭了。天刚放亮时,我军的全面大反攻开始了。林峰冲出掩体,  相似文献   

5.
冯建福 《奋斗》2014,(9):50-51
他早年写作,却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后来成了作家,又始终不忘自己曾是战士。他是将作家与战士集于一身的人。 一 吴越,原名吴春恒,江苏泗阳人,是一位在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文学前辈。他的革命生涯从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开始,1930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后从事民运与武装斗争,1939年调新四军工作,1941年亲历“皖南事变”被俘,囚于上饶集中营,遭非人摧残。1942年参与领导茅家岭暴动出狱,进入武夷山中,流转千余里,1943年到达福建省委。  相似文献   

6.
周元森 《湘潮》2012,(3):38-39
1952年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侦察连文书湘籍战士罗盛教,在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从冰河中救出朝鲜少年崔莹而英勇献身。志愿军政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团中央追认他为"模范青年团员"。金日成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他的事迹载入《志愿军英雄传》。  相似文献   

7.
寸心难报三春晖──痛悼敬爱的章蕴妈妈胡天锦1994年夏秋,我侍奉章蕴妈妈几个月,这是几十年中我和章妈妈相处时间最长的一次。国庆节从北京回长沙时,章妈妈特意送给我一本书--《党的好女儿--章蕴》,并且满怀深情地在扉页上亲笔题字:"女儿天锦留念,妈妈章蕴...  相似文献   

8.
尘本庆 《共产党人》2004,(16):43-44
有谁能在播洒爱心的路上行走20年丝毫没有懈怠,有谁能把非亲非故的老人当亲人悉心照料20年而无怨无悔,这就是武警石嘴山市支队陶乐中队。20年来,200多名战士在这个中队服役过,而敬老院也有100多名老人得到这个中队战士的精心照顾,他们都是最普通的人,也用着最普通的方式在这里演绎着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9.
何叔衡和他的女儿萧重周文党的"一大"代表何叔衡烈士,1876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沙田乡杓子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13年,他离开家乡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尔后由一个反封建的穷秀才成长为伟大的坚强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他一向思想开明,追求进步。其所作所为对...  相似文献   

10.
在65521部队的军史馆里,陈列着一块"雷锋和我们在一起"的专版,向参观者"讲述"了雷锋与该部3个战友"交往"的动人故事。参观者常常驻足于此,听着解说员的介绍,被照片背后的故事所深深感染。雷锋为他流下了热泪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在日记里,记载了一位同样平凡而伟大的战友,他就是郑春满。但两人却素昧平生。郑春满,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高炮营的一名战士。小时候家境贫寒的郑春满,给地主砍过柴、养过猪,常常挨打受骂,饱受欺辱。这个苦大仇深的孩子,在党的培养下,在革命大家庭的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1957年7月,郑春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这样写道:“我愿意把我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人类最伟大、最光辉的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我不惜牺牲自己的鲜血与生命。”  相似文献   

11.
人间真情     
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隰县纪委离休老干部、共产党员郝英样,为完成战友的生死之托,履行自己的诺言。48年来,以亲生儿子的满腔情怀,孝敬烈士的妈妈,谱写了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人间真情。生天原话故事要追溯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1951年春,志愿军伤员从战斗前线转移到祖国大后方疗伤。辽宁省兴城13陆军医院5队30病房里住进了两位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个子较矮、满脸稚气的战士叫郝英祥,山西离石人(工作后一直居住在幄县),他左臂重伤;紧挨他床位的另一名清瘦干练的战士叫薛义昌,系山东省临怵县石门镇徐庄人,右臂负轻伤,相同…  相似文献   

12.
打煤糕、大白菜及向前走(随笔)武润桃一天,帮我爸爸搬家,小儿子突然从装旧东西的箩筐中拿出一个煤糕模子问我:"妈妈,这是什么东西?"显然,这个老太原人十分熟悉的物件,对于我的儿子,已经是一件十分陌生的东西了。解释煤糕模子的用途并不难,难的是我儿子他们这...  相似文献   

13.
唯真英雄能本色──粟裕轶事华子一代名将粟裕,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出生入死,叱咤风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一派"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在日常生活中,他又是那样温文尔雅,平易近人,心中时刻想着人民和战士,始终以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14.
扎根山区 情系百姓──记临汾市枕头乡党委书记张卫云同志景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需要哪安家……"1972年9月,刚刚从部队转业的张卫云就是唱着这支歌来到远离闹市七十华里的偏僻山区枕头乡工作的、岁月如梭,张卫云在这儿一干就过去...  相似文献   

15.
很多中国人是因为知道白求恩,才知道加拿大的,但加拿大人并没有我们那么熟悉这个“国际主义战士”。而近10年来,加拿大人和中国人似乎都开始重新认识诺尔曼·白求恩,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驻香港部队某旅一连政治指导员王雄,坚持用模范行动感召士兵,树立了一名扎根士兵心中的优秀基层"党代表"形象。2013年他被评为全军"四会"政治教员标兵,荣立二等功。他善于用战士听得懂的话讲战士明白的理,把党的政治主张融入官兵血脉,化作坚定的理想信念。该连驻防在香港九龙繁华闹市区,"酒绿灯红"举目可及,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近在咫尺。王雄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筑牢官兵信念脊梁,把"大道理"讲具体,让官兵在坚守信念中自觉举旗铸魂。香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时常向营区内投掷传单、宣传册,内容充斥着"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谬论。  相似文献   

17.
1958年初,《解放军报》、《国防战士》相继发表文章,介绍昆明军区第13军37师政委、老红军战士何云峰(后任成都军区、福州军区副政委)身穿战士服装,佩戴列兵军衔,来到"红军团"第8连1班当兵的事迹.这篇报道引起了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注意.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我看所有的‘长’——军长、师长等,都至少当一个月的兵,头一年最好搞两个月,要服从班长、排长指挥.一年你管人家十一个月,人家管你一个月还不行吗?  相似文献   

18.
贺捷生,贺龙元帅的大女儿。1935年11月19日,她在故乡桑植出生刚18天,就被当时担任红二、六军团军团长的父亲和同为红军战士的母亲背在身上或放在马背上的摇篮里,带着去长征,是跟随父母长征的四个孩子之一。几十年后,这个也成为将军的"走完长征的婴儿"动情地回忆:初次来到这个世界,恐怕没有谁比我听到了更多的马蹄声;没有谁像我那样整日整夜地枕着马蹄声入眠。更没有谁像我那样,每天等待着那串马蹄声的响起,就像等待日出和日落。  相似文献   

19.
杜美 《学习导报》2011,(8):51-52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就会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4岁的女儿说的临终告别。 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妈妈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来,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粒糖果,这样,妈妈就知道你想妈妈了。”  相似文献   

20.
论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政治工作历史经验林登泉毛泽东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经验时,曾深刻而简明的指出:"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我们的战士和干部机智,勇敢,不怕死。而美国侵略军却怕死"①;"敌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