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日15:00许,一间出租屋发生火灾。灭火后警方巡查现场在洗手间内发现一具尸体,经查,死者为该出租屋的承租人刘某(女,20岁),其男友李某不知去向。1.2现场勘验现场出租屋共10间,为"U"形对称排列的平房,中心现场为404号房,24 m2,南侧为一木门,木门倒在房间内,木门上有一横行金属插销(据消防员反映:到场时火势很大,用水枪冲水后看到门上的插销是插进插孔内的,后用水枪将门冲倒),插销的下侧见烧灼  相似文献   

2.
1简要案情2002年7月30日零时30分许,宁海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住在城关的尤某,男,28岁,被人杀死在家中。接到指令后的刑警大队和城关派出所马上组织力量赶至现场对案件展开侦查。中心现场为二楼北面的房间,房间内全是血迹,尸体倒在房间的地板上,颈部有索沟和多处锐器伤。据现场勘验和走访调查,有翻动迹象,案件初步定性为抢劫杀人,搏斗的很厉害,分析认为一个人可以完成作案。技术人员在中心现场尤某的卧室内提取到3件物证:一个口罩、一段长38cm的电线、一把水果刀。经死者的哥哥辨认不是他家中所有,作案留下的可能性很大。现场提取的指…  相似文献   

3.
1案件简介2004年11月1日20时,浙江省某市场发生一起特大凶杀案,张某(女,37岁)、张某之子(男,6岁)、陈某(男,41岁)三人被杀害。现场勘查没有明显的搏斗痕迹,也没有外人侵入的痕迹,房间内的财物完好无损。尸体解剖,除死者陈某颈部缠有电话线外,三人身上均无明显外伤,法医鉴定为窒息死亡。调查访问中了解到陈某曾作过道士,对生活早已产生厌倦,曾经与死者张某有不正当男女关系,有迹象表明,陈有杀死张某母子后再自杀的可能。提取的物证由于没有条件作其他检验,希望通过微量物证检验,为案件的定性和侦破提供重要依据。根据案情和检材的条件,我们对…  相似文献   

4.
建筑物内的消火栓给水系统是建筑物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灭火系统。它由消防给水基础设施、消防给水管网、室内消火栓设备、报警控制设备及系统附件等组成。既可供火灾现场人员扑救建筑物初起火灾,又可供消防队员扑救建筑物的大火。由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使用存在各种问题,致使消火栓给水系统在扑救建筑火灾中,  相似文献   

5.
正1案例资料1.1案件简介2014年某日20时,我市某居民家中起火,消防人员20分钟后到达现场,灭火过程中发现一具被烧焦的尸体,遂报案。1.2现场勘查门锁完好,房内积水(水管破裂及消防人员灭火形成),墙壁被烟熏黑,部分墙皮掉落。卧室内床被烧至仅剩床金属架,在床上发现一具烧焦尸体,仰卧,尸体旁扔放玻璃碎渣,卧室内物品被烧毁。采用辅助灯光、用潮湿纱布擦拭烟灰、鲁米诺实验等方法,在死者家门  相似文献   

6.
1案件资料 2005年7月18日晚,林某和李某(男,29岁)到南宁市某娱乐城消费,期间认识3位女子并一起喝酒。7月19日凌晨1时许,林某和李某带了其中两名女子到某宾馆住宿。在房间内,林某和李某喝了两名女子购买的“红牛”饮料。19日14时45分,宾馆服务员发现李某死在房间内,林某昏迷不醒。林某和李某随身财物丢失,两名女子去向不明。  相似文献   

7.
自杀案件在现场勘查中比较常见,而采用多种手段自杀(即特殊自杀)的案件比较少见,由于此类案件在现场环境、死亡方式、尸体现象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往往被误认为他杀。笔者在多年的现场勘查中遇到3例特殊自杀案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纺织品整体分离痕迹在一些案件中大量存在,如抢劫、强奸、杀人案件中,由于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在搏斗过程中的撕打、拉扯,很可能在现场遗留有这种分离物;盗窃案件中,现场遗留或带走的纺织品分离物。因此,在现场勘查中应加强对此类痕迹物品的发现、提取和检验。  相似文献   

9.
命案现场遗留的植物因其原始状态被凶杀案件破坏,能够反映出命案发生时的部分重要细节,为命案现场重建提供至关重要的线索。但是,在很多案件的勘查和重建中,由于植物存在普遍性,侦查勘验人员对此反而不加重视,遗漏了很多重要案件信息。本文列举了3个典型案例说明现场遗留植物对于案件侦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案件资料 1.1案情简介 2006年5月22日上午8时许,某地刑警大队接到某派出所报告:当日凌晨,其辖区内变电所发生一起破坏电力设施案件。接报后技术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勘验,在现场进出口至室内的地砖上提取了穿鞋足迹,足迹周围粘有泥块。  相似文献   

11.
1案例简介 2007年10月31日,在义乌市北苑街道一超市发生一起杀人案件,3名犯罪嫌疑人窜至超市将老板杀害。经过现场勘查,于2007年11月28日提取犯罪嫌疑人房间内牙刷送检。  相似文献   

12.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某年11月9日下午,某自建房顶层房间内发现一具男尸。现场勘查见:尸体呈直立状态悬挂于房屋顶层房间内,双脚悬空,双手下垂,舌腐败外伸。尸体衣着完整无破损,可见油浸状改变。房屋通风透气良好,尸体下方见一木凳。1.2法医学检验尸表检验死者男性,尸长171cm,呈干瘪状(图1)。颈部见一27cm×2.5cm缢沟,经颈前部  相似文献   

13.
隐形证据     
阿碧 《检察风云》2012,(11):58-60
在一些案件中,有时刑侦人员会遇到棘手的问题——找不到有用的证据。在这些案件中。违法犯罪分子可能有反侦查的经验。他们抹去了留在现场的痕迹;或是抵达现场的非刑侦人员移动现场的物品,无意中破坏了留在现场的痕迹;还可能是被害人出于恐惧、羞耻等原因清洗了案发时的痕迹。而在更多的室外案件中,由于案件发生距被发现时间较长,自然界的风霜雨雪把证据抹去了。能否找到那些似乎已经消失的证据?法医专家表示,案发现场的证据并非完全消失了,它们可能留下不太明显的痕迹或碎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让这些“隐形证据”显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城区中砸汽车车窗玻璃,拎包盗窃财物的案件呈大幅度上升趋势。2005年~2006年,笔者据不完全统计,仅湖北省咸宁市和武汉市江夏区,发生此类案件就有数十起。案件多系流窜作案,案犯2人结伙在甲地作案,作案后逃往乙地。作案时,一人驾驶二轮摩托车在现场附近接应,另一人持弹弓用钢珠射破汽车玻璃后拎包迅速逃离现场。逃往乙地途中,将包及包内其它物品丢弃。由于流窜作案,加之案犯具有一定反侦查伎俩,因而破案难度较大。即使现行抓获,也很难有证据来锁定其犯罪。因此,在此类案件现场勘查中,如何发现和提取案犯作案时遗留的指纹,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原材料市场“铜”的价格上涨,在高利润驱使下,犯罪嫌疑人将作案目标瞄上了电力变压器里的铜线,致使盗窃变压器里铜线案件呈明显高发趋势。刑事技术人员勘查该类案件现场,通常在变压器的硅钢片上发现有现场手印。如果现场没有遭到人为破坏,硅钢片上的手印就是犯罪嫌疑人拆卸硅钢片时所留。但不一定所有的现场手印都是犯罪嫌疑人的手印,有的可能是生产过程或修理时所留,那么生产过程或修理时遗留在硅钢片上的手印可以保留多久呢?笔者每年勘查该类案件达20余起,通过亲身实践总结出以下经验。  相似文献   

16.
1案件资料 某男,62岁,独居,某年4月21日清晨被其女儿发现死在家中,现场有血迹,家属要求出现场。 现场情况:某男居住于城郊农村一座北朝南两间平房内,无院墙,院内有一压水井,井边水盆有血水。平房房门在东间,房门虚掩,无损坏,西间为卧室,靠卧室南墙放一单人床,某男衣着完整头西脚东仰卧在床上,身上盖有被子,  相似文献   

17.
日常生活中,精神病人杀人案偶有发生,甚至手段残忍,其危害严重。此类案件由于事发突然,因果关系不明,很容易使侦查工作误人歧途。掌握精神病人杀人案的一般规律和现场特点,对现场分析和侦查破案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现场遗留痕迹物品收集证据 在实际工作中,侦查人员往往只是把现场上的痕迹物品提取了,没有围绕提取的痕迹物品进一步收集证据,证明现场上的痕迹、物品与案件联系的证据以及证明现场痕迹物品与作案人的行为有联系的证据,现场上的痕迹、物品本身不能说明它与案件的关系,要靠侦查人员收集证据来证明痕迹物品与案件与犯罪的关系。侦查人员赶到现场之后,对现场上遗留的各种物品,都要当成证据来对待。因为案件发生或者发现不久,案件事实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19.
1案件简介 某年11月19日,某县城碾路15km+37m处,发生一起女出租车司机张某某被杀并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在现场勘查中,从出租车副驾驶座位上提取到一枚中间扣眼处缺损的纽扣。侦查中发现犯罪嫌疑人胡某有重大嫌疑,在检查胡某所携带衣服时,  相似文献   

20.
内盗案件系一类熟悉现场情况的内部人员选择在恰当时间、恰当场合、使用恰当手法与行为方式盗窃的案件,这类案件因犯罪嫌疑人对现场熟悉,预审工作常常无从下手,而心理测试由于可分辨是否犯罪嫌疑人,增加犯罪嫌疑人心理压力,甚至可为直接发现隐匿性很强证据提供线索,所以心理测试是侦破该类案件的重要武器.由于内盗案件犯罪嫌疑人有其固有的心理特征,所以对于内盗案件心理测试也应把握相应的测试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