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虽然全国人民奋起支援抗战,但在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和错误战略战术指导下的正面战场,却不断溃败。台儿庄的胜利、花园口的决堤,都阻不住日军的侵略铁蹄。一九三七年年底以前,平、津、太原、上海、南京相继陷落,一九三八年,徐州、广州、武汉又为日军所占。到一九三九年时,东南沿海各省主要城市和港口,或被日军侵占,或被日军封锁。此后,随着抗日战争的持久,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就日益显示出它在国民党统治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云南是祖国的西南边疆,南面紧接越南、老挝,西面与缅甸连壤,西北邻接印度,国境线较长。抗日战争时期,这些毗邻国家还是法、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中后期,国民党政府组织的滇西抗战,较集中地反映出相持阶段国民党抗战的诸多特点,为全面认识这一时期国民党的抗战提供了事实依据。本文拟就此略述拙见。 一 日本亡我之心不死,是相持阶段国民党继续抗战的决定因素。武汉失守后,原国民党统治区的大片国土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面对百分之四十的日军猖狂地进攻和对中国内地不断加强的空中攻击,国民党军队不得不进行“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对日本侵略军的这种“攻势与反击”仍不失主动顽强抗敌之举。  相似文献   

3.
国共两党敌后抗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担负正面战场主要抗敌任务的同时,与我党一道在敌后共同抗战。国共两党的敌后抗战,对配合正面战场、坚持持久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由于两党敌后抗战的指导思想、两党所代表阶级利益的不同,使得两党敌后抗战所起的作用迥异,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马冠群 《黄埔》2023,(1):69-71
<正>1937年日军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占领了我国北平、天津、石家庄、上海、南京、济南等城市及广大地区。1938年春,日军由津浦路南北对进,企图一举夺得徐州,进一步攻占武汉,以实现迅速灭亡中国的野心。在战局危殆的形势下,李宗仁指挥第五战区广大官兵,血战台儿庄,挫败了日军会攻徐州的计划,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成为中国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最为精彩最为壮烈的一幕。  相似文献   

5.
朱清如 《黄埔》2013,(6):4-6
1938年10月,日军以伤亡10万兵力的代价,相继攻克广州、武汉等地。由于中国军队在武汉会战中主力未被消灭(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领域有一种观点,日军在武汉会战期间甚至从未吃掉过中国一个完整的师),加上日军作战区域过于广阔,兵力不足问题显露,所以,日军不得不停止在中国战场上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此后,中国抗战进入与日军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也同时出现两个战场,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一个是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抗日战场。  相似文献   

6.
本期导读     
《春秋》2020,(4)
正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东境内,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畏缩撤退,中共山东省委勇敢地担当起武装抵抗强敌的历史重任,从1937年下半年至1938年5月,在全省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数十起,对日作战百余次,收复县城15座,于徐州会战期间有力支持了津浦线正面战场的作战,同时迅速打开了山东的抗战局面,为此后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入侵广西沿海,日军的暴行极大地激发了广西沿海人民的抗战热情。广西沿海人民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军队做好应战准备;组织了多种形式的人民抗日武装;展开了几次对战局有影响的战斗,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进攻;利用处于桂越国际交通运输线上的海上进出口的优势转运抗战物质。广西沿海人民的抗日活动带有国际性、联合性、灵活性的特点。广西沿海人民的抗日斗争打击了日军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的阴谋;遏制了日军在广西的扩张,为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对支撑我国西南后方的抗战起到一定作用;促成各种抗日力量的团结协作,涌现了一批英勇抗战的队伍和爱国志士;在斗争中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在广西沿海地区的早期武装,为配合全国夺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论抗日战争的领导权武军近年来,史学界有人认为,抗日战争是国民党领导的,其主要理由是:第一,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是国内外公认的中国中央政府,国民党是唯一的执政党,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战的重要战场,国民党军队广大爱国官兵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  相似文献   

9.
蒙少宁 《前进论坛》2013,(11):41-43
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疯狂进犯,遭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团的坚决抵抗,“一·二八”淞沪战役爆发。早期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党前身,以下称临委会)成员何自坚(之前曾参加龙州起义,任红八军第一纵队上校司令。起义失败后辗转香港。1930年11月,他在港加入临委会。他曾参加邓演达在沪举办训练班、营救邓演达和临委会反蒋宣传等工作)热血沸腾,毅然奔赴上海加入抗战队伍,任国民党十九路军补充第一团中校副团长。何自坚率队在淞沪战线(主要在太仓前线)激战多月,击溃日军多次进攻,  相似文献   

10.
史春林 《长白学刊》2004,(3):98-101
抗战初期,为阻止日军迅速登陆中国沿海并利用长江向内地进攻,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并实施了沉船堵江塞港的计划和行动.它对于打破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起到一定作用.但沉船堵江塞港属于单纯的消极防御策略,虽然暂时阻滞了日军的进攻,但随着各要塞的陷落,仍免不了出现丢城失地、损兵折将、不断溃退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浙赣战役是1942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会战,衢州会战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历史地位。会战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而最终失利,但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衢州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主要侵略企图,保留了有生力量;歼灭日军18000余人,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予敌以重创;广大爱国将士和衢州人民谱写了一曲民族正气歌,竖起了民族的脊梁。  相似文献   

12.
李瑗 《两岸关系》2005,(8):8-11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在这场战争中,既有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也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既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也有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往的研究对后者关注较少。今天,在纪念抗日战争六十周年之际,我们通过回顾当年国民党高级将领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主义壮举,分析其特点、原因,对激发海峡两岸人民的爱国热情,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共同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努力,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13.
胡飞 《传承》2009,(11):26-28
上党战役是抗战胜利后解放区部队反击国民党军进攻所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歼灭战。上党战役的胜利遏制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进攻,有力地配合了我党在重庆的谈判,对"双十协定"的达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正面战场,日军集中力量于后方战场,敌后解放区战场也很难坚持;但同样的没有敌后战场的对日军的牵制,正面战场也很难长期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5.
胡国枢 《今日浙江》2005,(15):38-40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周恩来同志以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主任的身份,于1939年3月来浙江视察,称誉浙江为“东南抗日的先锋”(注)。周恩来同志所以作此评价,除因为浙江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南京、上海侧翼,战略地位重要以外,还因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浙江较早形成,且收到较好的成效;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形成全民抗战高潮;正面战场予敌重创,游击战争遍地开花。日军侵浙,浙江人民遭受极大的苦难,付出极大的牺牲,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侵浙日军罪行累累浙江军民奋起抗日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扩大侵华,全国开始全面抗击日本帝国…  相似文献   

16.
段毅 《传承》2013,(5):24-25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希望重建家园。但是,国民党顽固派在美国的援助下,于1946年6月悍然发动了全面战争,疯狂地向解放区进攻,和人民抢夺抗战胜利成果。我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歼灭国民党军队264万,中国人民解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16,(1)
正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3、4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1万余人,史称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我军伤亡10余万人,歼灭日军3.2万余人。取得了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胜利,重创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本法西斯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必  相似文献   

18.
《春秋》1995,(4)
石友三,字汉章,一八九一年生,吉林省长春市人。一九○八年投军,后来投靠冯玉祥的西北军,成为西北军的骨干将领之一。在军阀混战时期,石友三三次背叛冯玉祥,后来又投蒋(介石)反蒋,投张(学良)反张,翻云覆雨,朝秦暮楚,被称为倒戈将军。抗战期间,他勾结日军,进攻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后在国民党内部倾轧中被蒋介石秘令卫立煌指使石的部下高树勋将其杀害。但抗战初期,石友三在山东与中共密切合作共同抗日的经历却鲜为人知。抗战爆发后,石友三的部队改编成宋哲元的第一集团军第一八一师。石友三任师长,之后,率部参加了抵抗日军的战斗。一九三七年底,石友一二被蒋介石任命为第六十九军军长,并将高树勋的新编第六师划归该军建制。一  相似文献   

19.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对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严重威胁。为炎黄子孙的共同民族利益——抗击日寇,中国共产党调整政策将阶级利益至于民族利益之下,中国国民党则顺应时势与民心、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中间派别奋起救亡图存,实现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并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20.
朱总司令出太行郭谨栋1939年冬至1940年春,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相持阶段。日军从对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正面战场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发起大“扫荡”。蒋介石、阎锡山也开始对我抗日武装驻山西隰县的新军决死队和八路军大肆围攻,摧毁了根据地7个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