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苏北乡村,有一个少年理发师,那就是我。我父亲是个兼职理发师,主业是磨粮(开碾米机等)、种田。我有事没事总爱鼓捣父亲做手艺的工具,三弄两弄就有了点基础和模样。先说个趣事。我弟弟小的时候特别调皮,家里只要来了理发的客人,他一定抢先坐上理发椅,要父亲先给他"理"一下。往往父亲给他围上  相似文献   

2.
朱景海 《人民公安》2012,(21):56-56
2012年11月10日是我父亲逝世30周年的日子,谨以此文深切缅怀我最亲爱的父亲——朱庆鹤同志。2008年7月的一个下午,我在公安部广渠门住宅区游泳时,遇到公安部老干部李朝勇叔叔,他见到我就主动说:"你是朱庆鹤的儿子吧!"然后感慨道:"你父亲真是个大好人啊!"在和李叔叔的交谈中,我了解到,李叔叔原来在"文革"前由组织派到中南海有  相似文献   

3.
《天津政协公报》2014,(8):45-46
<正>马志良,马三立先生最小的儿子,一直和父亲母亲生活在一起。父亲说他脸上"没买卖",所以不准他说相声。结果,由于父亲的阻止,已经被某部队文工团录取的马志良没能入行。马三立认为,志良如果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相声演员,从小里说,是糟踏了马家的相声;往大里说,是糟踏了相声艺术。志良说,"我不怨父亲,他是对的,我能理解。""他太爱相声了!"耿直的父亲在马志良的眼中,父亲是一个耿直的人。他老派、传统、不谙世事,志良说,他甚至有些固执。但是,这也正是志良钦佩父亲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1993年3月27日,疼爱我们的父亲走了,走得很匆忙,未能等到清明节,没有留下一句遗言。父亲穿军装多年,天职使他与家人聚少离多。真正与父亲朝夕相处,保持近距离的接触,是在父亲的生命即将走完人生历程的那二十几天中,幸亏父亲给了我们一个亲近、服侍和报答他的机会,否则,我们做子女的会因没能尽孝而抱恨终生!那天,我正在单位三楼开会,有人告诉我:"你父亲病了,家中来电话,让你直接到医院去。"我愣了一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单亲家庭里的孩子,听隔壁的邻居说,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可在生活和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父亲有一家公司,在我们这个小镇上算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我的零花钱从来没有我的同学们那样多。这还不算,他每天开车去公司时,都会经过我们学校,可是无论我怎样央求,他从来不肯让我搭他的便车,我总是坐公共汽车或者地铁去上学。为此,我在心里很瞧不起父亲,有时甚至恨得咬牙切齿。我将母亲的病逝全部怪罪在了父亲的头上,母亲肯定是受不了父亲的…  相似文献   

6.
凝望父亲     
董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父亲坐在书房里靠窗那套软垫沙发上,两手捧着一盏新沏的铁观音,白烟袅袅,凄凄切切半蒙住他那有风有霜的脸,沙发的蓝绒底子洒满翠绿竹叶,衬着窗外一丛幽篁,格外见出匠心。"看到这里,我心中蓦地一动:难得他如此用心,把目光定格在父亲身上,为父亲描摹了一幅细腻的工笔。那一刻,父亲像安睡在他目光中的孩子,凝然静谧。细细的美好,茶香一般氤氲着。我只记得看到孩子熟睡时,我才会有如此细腻的心思。孩子在我的前方,我一直注目着她。正如父亲,他的视线里更多的是我。父亲总喜欢  相似文献   

7.
父亲山     
对于有儿有女的家庭来说,父亲和母亲都不可缺少,他们是领头羊,左右着这一个张着大嘴的家庭。我很早就夭折了父亲。我的兄弟们就时时叫我的母亲头痛万分。父亲是重要的,父亲是一座山。厚重的山。 我的父亲何忠俊,是1972年的一个黑夜里离开我们的,他那时正当年,刚好37岁。 如今,他离开我们已经27年了,然而,对于父亲,我们仍然记忆犹新。 父亲是一位慈祥和沉默并具的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父亲,一个在北京做保安的父亲。因为儿子有一个做保安的父亲,所以他见到他父亲的时间还不如他每天早晨喝牛奶的时间多。因为“非典”的缘故,今年六月份的休假泡汤了。儿子在电话里说:“我想你。”一下子把我激动得眼泪汪汪。等我回过神,才有点明白,我想儿子是真的,儿子想我,怕是“别有用心”。儿子是很现实的,在他的眼里只有一个叫“叔叔”的爸爸对他不错。“叔叔”每年的六月份到家里一次,会给他带好吃的好玩的。叫“叔叔”的爸爸会抱着他出去玩儿,而且肯为他花钱。更重要的是,当妈妈向他动手挥舞鸡毛掸子的时候,这个人会很及时地…  相似文献   

9.
寻亲记     
今年的4月16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侯镜如先生之子侯伯文先生(全国政协委员)从香港给永城市委统战部长吴冬梅发函,请求帮助查找其一个永城亲属的下落。他在信中说:"我父亲侯镜如(侯心朗)是永城县(现为永城市)侯楼村人,他的一个外甥李介仁,解放前加入中共,在华北地下党刘仁同志带领下,和我父亲秘密接头策划国民党92军北平起义,  相似文献   

10.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进城的。当时无人在家 ,他搁下背兜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 ,楼上的张婆告诉我 ,她下楼撞见父亲 ,以为是盲流 ,喝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 :“这是我儿家呢 !”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 ,父亲正在厨房择菜 ,他像了错的孩子 ,局促地站起来 ,搓着双手 ,目光游移 ,嗫嚅着说 :“下次 ,我一定穿周正一点。”我本是怕父亲心灵受到创伤 ,欲安慰他一番的 ,岂料他不但没有半点委屈和愤慨 ,反而以为自己丢了我的丑而深感惭愧 ,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家里不宽敞 ,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 ,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  相似文献   

11.
坚定前行     
<正>刚刚出生8个月,一场高烧导致了儿麻,我一生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改变。小时候父亲常对我说:"腿坏了,心不能死!咱得在学习、生活上超过别人,以后的生活才有希望。"从入学的第二天直到毕业,父亲再未与我同行,他让我一个人一路摔跤地走,即使是风雪交加的寒冬。学校毕业后,应聘屡次碰壁,人家的理由只有一个——我残疾的  相似文献   

12.
出息     
父亲节临近,我的心情愈加沉重。遗憾今年工作又难于脱身,清明没去给故去的父亲扫墓。身为长子的我远在千里之遥的南宁,他生前,我倍感"忠孝难两全"之苦;他故后,我只能端视着父亲那慈祥的遗像痛楚、哀思……谈起我的父亲,似乎没有什么可炫耀之言,一则日寇侵华时,爷爷、奶奶和父亲三兄弟为避战乱而病亡、饿死、走失,父亲九岁已是孤儿,其后的悲楚求存,说起心寒;二则父亲是个没有突出贡献的平凡市民和职员,也就不足挂齿。从我略懂事起,父亲给人的印象是:寡言少语,憨厚朴实。有趣的是,不论家里来了亲朋还是稀客,父亲总是例  相似文献   

13.
感念父亲     
看着我的父亲与我的儿子逗乐儿,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味儿。 父亲有两个女儿,在我下面还有一个小妹。我知道,父亲这一生的遗憾就是没有一个儿子。换在以前,换在农村,无子是一件挺没面子的大事儿。虽然我的父亲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农村,虽然我的个性像极了他且成长过程中从不让他多操半点心,虽然父亲表面上也没说什么,而且母亲也没有因为生女儿便在家中没有她的地位。但,确切地说,我们这个家族的姓氏最终到我们这一代便止住了,  相似文献   

14.
一天,收到父亲的一条信息:“孩子,我爱你。”我流泪了,很久。在我的印象中,与父亲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少的。因为他总是非常非常忙,早出晚归。我已经习惯了他经常不在家。偶尔在家的时候,我们之间仅限于简单的对话。他从来没有向我表达过什么,但是我知道,他是爱我的,正如我爱他一样。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全部都是父亲的影子。开始记事认人的时候,妈妈在外地上大学,是父亲给我穿衣,做饭,送我上幼儿园,每天中午给我买一个水果做零食。整整3年时间,我都是和父亲  相似文献   

15.
父亲     
父亲樊旻在父亲告别了他从事将近40年的公安事业时,他始终未料及:他一向视作“叛徒”的儿子──我,竟决心为公安事业奉献一生,正如他20年前所期望的那样。父亲曾是一名优秀的刑警,因而他不止一次对母亲说,要有一个男孩来继承他的事业。于是当我出生时,父亲虽在...  相似文献   

16.
<正>七年前,父亲得病住院。手术前,主管医生找家属签字,他们知道我是医生,干脆把签字的知情同意书交到我的手上。主治医生非常不好意思地说:"顾老师,您自己看吧,您是老师"。我理解他的好意,但是我对他说,"你是一个医生,不论对谁,你应当尽一个医生的义务。这是你的责任。你还是按照医院的程序和我交待病情吧,就当我是一个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家属。"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父亲     
我的家乡在浙江北部的湖州,地处杭嘉湖平原和上海、杭州、南京的中心地带,是自古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我的家就坐落在湖州素有"桑林"之称的双林镇的农村,当地的农民家家户户种桑养蚕,种植水稻。我的父亲就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  相似文献   

18.
父亲叫刘本祥,在部队时叫刘炳祥.在国民党的军官档案里,应该可以查到我父亲的名字.父亲生于1909年,如果活到现在应是106岁.要是父亲还活着就好了,他有可能会领到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我写过一篇《母亲的奖章》,记述的是母亲当县里劳动模范的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该写一写父亲的纪念章了.父亲是一位抗战老兵.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他的子女不提起他,恐怕没人会记得我们的父亲了. 以前,我从没想过要写父亲.父亲1960年去世时,我还不满9周岁.父亲生前,我跟他没什么交流,父亲留给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我们父子年龄差距较大,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父亲已经变成了一个老头儿.  相似文献   

19.
总有一些东西,终究是要在风中逝去的. 比如炊烟,比如村庄上空的鸟声,比如父亲,像一朵柳絮,在村庄的枝头上悄然逝去的父亲. 父亲说:我怕黑,我怕停电.父亲是怕无边的黑暗把他给吞噬了,怕在暗夜之中被死神牵住他的衣角.他怕寂寞,他怕冷,因为他怕这样一个人孤零零地离去.  相似文献   

20.
走好人生路     
第一次决定告别家门,是在三年前的一个天空下着大雨的傍晚?那天,父亲正蹲在门田用一个瓷碗一碗一碗地从屋里向外舀着雨水?望着简陋的四壁和不停淌着雨水的房顶,我心里不由得涩涩地难过?我轻轻地走到父亲的身后,小声地说:"爹,听说人才市场要为深圳一家保安服务公司招聘 一批保安,我很想去试一试,您看行吗?" 满脸皱纹的父亲慢慢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并没有说话?过了许久,他才微微地点了点头?其实,他不说我也知道,一定是父亲担心我在外面吃不了苦,干不了几天又回家来? 南下的列车带着风的呼啸,风驰电掣般驶过原野时,我的视野模糊了?再见了,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