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是宋庆龄诞辰120周年。她是我国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她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她热爱的祖国和人民。天津留有她光辉的足迹。1924年12月4日至31日,宋庆龄陪同孙中山在天津张园居住27天。期间,宋庆龄日夜守侯着病中的孙中山,并陪同孙中山和代表孙中山访晤了黎元洪;她在张园给美国和日本的友人分别写信,告知他们在天津的情况:1929年孙中山奉安大典时,宋庆龄又在天津有短暂的停留;新中国建立后,她非常关心天津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宋庆龄从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患难中与孙中山结为革命夫妻.宋庆龄不仅是孙中山的生活伴侣,还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更是孙中山革命火炬的传递者和捍卫者.宋庆龄对孙中山忠贞不渝的爱情更为世人所崇敬和羡慕,不仅体现了她的爱情观,也折射出宋庆龄的思想道德境界,这也是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3.
李丽娜 《传承》2008,(18):92-93
宋庆龄从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患难中与孙中山结为革命夫妻。宋庆龄不仅是孙中山的生活伴侣,还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更是孙中山革命火炬的传递者和捍卫者。宋庆龄对孙中山忠贞不渝的爱情更为世人所崇敬和羡慕,不仅体现了她的爱情观,也折射出宋庆龄的思想道德境界,这也是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统战月历     
统战史上的7月宋庆龄在《人民论坛报》上发表声明1927年7月14日,为谴责蒋介石集团叛变大革命,宋庆龄在汉口《人民论坛报》上公开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指出“本党若干执行委员对孙中山的原则和政策所作的解释,是违背孙中山的意思和...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宋庆龄诞辰115周年,也是她一手创办的中国福利会成立70周年。 1938年6月14日,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后来,保盟改称中国福利基金会、中国福利会。仍然由宋庆龄领导。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位政治家像宋庆龄那样,创建并领导一个人民团体达43年之久。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与孙中山和宋庆龄我国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宋庆龄同志与世长辞了,我怀着十分沉痛的崇敬的心情回想起不少往事。记得1951年宋庆龄同志荣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时,我正在我国驻苏大使馆工作.到了第二年的12月25日,宋庆龄同志...  相似文献   

7.
宋庆龄与基督教的关系错综复杂。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基督教家庭,丈夫孙中山又是一个热爱耶稣的人,按理她也应该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但是她在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否认自己信仰基督教,甚至说孙中山也早已脱离基督教,晚年却又承认基督教教义对她的影响甚大。宋庆龄长期生活在浓厚的宗教氛围内,其宗教思想绝不可能突变。本文从基督教教义及其社会功能、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的关系、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8.
追本溯源话“保盟”爱泼斯坦就在本月,1998年6月,中国福利会(以下简称中福会)举行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中福会的前身──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是宋庆龄(孙中山夫人)于1938年创办的。此后她一直担任这个组织的领导人,直至1981年逝世。香港...  相似文献   

9.
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她早年追随世纪伟人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助手,是新三民主义最坚决的捍卫者和继承者。她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她所具有的高尚情操深为人民所爱戴。她维护世界和平,为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争取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她被公认为近代中国最伟大的女性。“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这个名字与宋庆龄紧密相联。以这个名字命名的组织,在中国的近代史中出现过几次:第一次是孙中山为敉平陈伯廉的商团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工民主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工民主党农萱酝酿组党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共“清党”之后,武汉政府一部分坚持革命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领导人宋庆龄、邓演达、彭泽民等相约集合同志,组织新党,为继承孙中山的遗教而奋斗到底。1927年11月,宋庆龄、邓演达等...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宋庆龄诞辰115周年,也是她一手创办的中国福利会成立70周年。1938年6月14日,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后来,保盟改称中国福利基金会、中国福利会,仍然由宋庆龄领导。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位政治家像宋庆龄那样,创建并领导一个人民团体达43年之久。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编辑部全体同仁向本刊读者恭贺新年快乐,并致以亲切的问候。本期有两个内容十分醒目,一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诞辰一百周年,二是中国加快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展望。宋庆龄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和战友。她青年时代就追随孙中山,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以后又继承和捍卫孙中山的事业和理想,致力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百年来,为了振兴中华,无数的仁人志士进行了百折不挠的奋斗。孙中山不仅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而且还亲手制定了国家经济建设的蓝图。宋庆龄继承了孙中山的遗志,与中共密切合作,为创建新中国作出了重  相似文献   

13.
郭隆 《北京观察》2016,(Z1):8-15
“孙中山精神”具体指什么?九十岁高龄的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尚明轩和孙中山研究结下了难解之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尚老曾先后多次和宋庆龄通信,向她请教有关孙中山生平业绩等方面的问题,得到了宋庆龄多次复函及关切指导。尚明轩称,“孙中山精神”可以概括为:爱国主义精神,愈挫愈奋的不弃精神,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精神,爱好和平精神和重德精神五个方面。他说,孙中山精神的核心是强烈的、炙热的爱国情怀;其主要内容是终身投入革命,一心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不弃奋斗,百折不挠;其实质是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博彩中外学说之长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4.
《传承》1996,(4)
宋庆龄三次要求加入共产党宋庆龄是一位划时代的杰出女性,她年轻时追随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从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以来,忠贞不渝地坚.持刊\中山先生革命的新三民主义.在中国长期革命的艰难困苦的斗争中,坚定地和共产党站在一起。她曾3次要...  相似文献   

15.
欧丽娜 《传承》2011,(11):10-11
1925年以前,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秘书、助手、夫人在幕后全力支持着孙中山国共合作事业的进行。孙中山逝世以后,她独立登上政治舞台,积极地与国民党新老右派抗争,维护着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她继续高举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旗帜,与国民党右派彻底决裂,此后也始终为着孙中山未尽的国共合作事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的一生,是伟大的光荣的一生. 宋庆龄同志,原籍广东省海南岛文昌县,一八九三年一月二十七日出生于上海(农历为壬辰年十二月十日,按中国的习惯算法,现年九十岁).她早年在上海中西女中读书,一九○八年,她十五岁的时候,到美国佐治亚州梅肯的卫理公会威斯理安女子大学上学,一九二二年毕业,获学士学位.辛亥革命胜利后,她在这所学校曾收到她父亲寄来的新国旗,她马上取下清朝的龙旗,扔在地上,踩在脚下,高呼拥护共和的口号.一九一三年,她在校刊上发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一文,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胜利.文章说:“这意味着四万万人已从极端的君主制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而在君主制的统治下,‘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是被剥夺的.”同年回国后,她即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一九一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她与孙中山先生结婚.她陪同孙中山来往于上海、广州之间,负责处理大量机密书信和其他日常工作.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时,北京爱国学生被反动政府逮捕,当时,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夫人和秘书,代孙中山起草了“学生无罪”的援救电报.一九二一年五月,孙中  相似文献   

17.
宋庆龄名誉主席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她早年追随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始终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在我国的人民民主革命的每个重要关头,总是她引  相似文献   

18.
纪念宋庆龄逝世15周年为纪念国家各誉主席宋庆龄逝世15周年,北京、上海等地于会年5月举行了纪念活动,深切缅怀她的光辉业绩。宋庆龄基金会邀请宋庆龄生前好友、在她身边工作过的人员及有关中外专家学者在北京宋庆龄故居举行了题为《宋庆龄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不幸与世长辞,我们不胜悲痛. 宋庆龄同志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孙中山为了南北统一问题,由宋庆龄同志陪同,从广州动身,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诞生之初,为了突破西方帝国主义对新生共和国的舆论封锁,迫切需要加强对外宣传。1950年10月间,周总理正式向宋庆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应当向全世界更多地介绍新中国的情况,建议由她创办一个对外宣传刊物。宋庆龄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是杰出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与影响,有丰富的国际宣传经验,是最适合担此重任的特殊人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