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曾经在我国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的二元户籍制度,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逐步暴露出其诸多弊端。它造成了城乡居民自由和权利的不平等,城乡贫富差距的加大。本文从户籍制度改革应把握的价值取向出发,立足于我国复杂的国情,探讨了户籍制度改革与工业化发展和城乡居民平等保障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发展与户籍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璐 《法制与社会》2010,(18):211-212
目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二元体制,这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户籍制度改革则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关键所在,必须把握"城乡统筹"这一正确方向,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制度背后的利益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问题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与户籍制度改革有机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价值取向是涉及到侦查程序正当性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评价侦查程序的基础理论问题。现代社会文明、法治的进程已使侦查程序的价值追求从单一走向多元化。本文从价值评判角度出发,以价值整合的方法,在借鉴世界各国侦查构造改革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侦查构造的营建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4.
户籍制度在中国的存在,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最初的户籍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需要,所以户籍制度的改革就是现在的当务之急.文章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户籍改革的成果和不足出发,联系最新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户籍改革制度的指导意见,分析其中的原则条款,得出户籍制度背后的法理知识.  相似文献   

5.
户籍制度改革是深化改革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构建现代化社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吉林省蛟河市社会实践调研结果和相关文献资料,简析了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和当下户籍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阻力.文中从加强法律层面建设,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加大政府宣传力度和加大惠民政策支持以及政府组织对进城农民技术培训等五个方面阐述解决户籍制度改革困境的方法,从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与改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姚秀兰 《法学》2004,(5):45-54
本文阐述了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分析了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及其改革中的困境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认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渐进有序地从隔离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7.
法院调解制度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但是近几年来该制度在运行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指出为了使该制度能发挥最大的效果,应当先分析其社会基础、价值取向,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弊端,并结合我国基层法院的运作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完善方略。  相似文献   

8.
白莹 《行政与法》2009,(6):63-66
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作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表现形式的户籍制度的改革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户籍改革具体采取什么方式的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认为现行户籍制度的改革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当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法的价值为其宗旨.  相似文献   

9.
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是指在改革公共服务政府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和选择的动态价值目标,使服务型政府改革向既定的目标发展起导向作用。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是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最现实的选择。本文从社会公正正义的内涵、社会公正正义与公共服务改革的关系及推进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措施等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户籍制度的存在障碍了这一权利的实现。随着社会的进步,户籍制度的取消和迁徙自由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户籍制度的研究,指出了其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改革这一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楠  张浩 《法制与社会》2010,(18):49-50
本文从立法的价值取向出发,分析刑事辩护制度中的价值冲突,探讨了在刑事辩护过程中一方面为了实现宪法所赋予当事人的权利,形成合理对抗以消除不合理因素、辨明事实真相,促进司法公正公开应该赋予律师刑事豁免权,另一方面为了维护司法公正,规范律师行为又应该对律师的某些事项做出一定限制,通过上述价值冲突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些构建律师刑事豁免制度的意见,并对平衡冲突的两种价值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摘要: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治国方略,是一种依法办事的社会状态,是一种政治法律制度也代表着一种价值取向。和谐社会所具有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征,是法治追求的目标。法治在现代社会具有利益平衡功能、维护和发展权利的保障功能、社会矛盾调节功能、稳定社会的基础功能,可以说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必然是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社会排斥的视角分析了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遭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等多层面的社会排斥问题,并理清了造成农民工多重弱势地位的原因所在,认为制度层面的社会排斥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提出从户籍制度入手,进行制度改革和创新,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4.
孟磊 《法制与社会》2010,(34):205-206
中国的户籍制度因为弊端重重广爱诟病,在过去的若干年当中,一些城市也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是往往也因为其复杂性不了了之。重庆开展的此次大规模的户籍制度改革被媒体称为破冰之旅,它的成功与否对于全国郝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本文从户籍制度改革中各方利益的得失分析入手,分析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法制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时 《行政与法》2003,(11):54-56
行政法制监督在整个社会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定义出发,考察我国行政法制监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完善对策,以期实现依法行政的改革主张。  相似文献   

16.
现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弊端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冲突加剧,各种问题纷纷显现,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福利分配机制导致了城乡的不平等,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改革户籍制度已刻不容缓,对此本文剖析了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7.
芦笛 《法制与社会》2013,(22):22-24
刑法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并且可以维护人民的正当权益和惩罚犯罪。因此,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及法制建设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防护体系。本文从刑法的相关背景出发,重点从刑法的价值及刑法的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刑法价值与刑法功能的主要内容构成与变革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社会分层加剧,涌现出大量的诸如贫困农民、城市下岗工人、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存在,不仅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价值追求是相悖的,而且会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从北京力铲欠薪事件出发,以农民工的权利保护为视角,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关注农民工弱势群体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叶 《法制与社会》2010,(3):150-150
我国户籍制度中的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不平等性,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日渐缩小,而弊端却逐步显现,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是很重要的,本文根据当前户口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户口制度改革的原则,提出了改革我国户籍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与时俱进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那么作为民法学界的学者们,便有义务承担其研究民法在新的历史阶段的社会责任,本文从和谐社会视野出发,分析和谐社会的内涵对法学的指导意义,进而分析民法的价值问题,民法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和谐社会视野下,民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