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理想国》是柏拉图思想成熟期的代表作。古希腊城邦既是政治共同体、伦理共同体,又是教育共同体。柏拉图以理想城邦为背景描绘他的教育蓝图。从柏拉图公民教育目的角度,考虑到城邦国家特质,理想国家的基础在于个人,个人的基础在于灵魂;如有正义的国家,必先有正义的个人;如有正义的个人,必先有正义的灵魂。反之,如有正义的灵魂,即有正义的个人;如有正义的个人,即有正义的国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城邦公民的教育,而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正义德性的公民。  相似文献   

2.
从政治哲学的视域来考察,柏拉图最早对正义理念作出了系统的阐述.作为古代政治哲学的主要代表,柏拉图在理想的国家制度框架内,运用先验理性的方法推导出独具特色的正义理论,从时代的语境来看应该说是比较深刻和前卫的,但同时这种理论又存在着逻辑上的缺陷.在当代重新解读柏拉图的正义思想时,对于论证和构建合乎理性的现实政治制度应当会有些新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的正义思想产生于自然与习俗的对立。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与习俗主义者辩论而提出城邦正义即各司其职,灵魂正义即理性在激情辅助下统治欲望;进而以洞喻展现灵魂认识真理的上升及重返洞穴的下降。柏拉图以此暗示灵魂进入光明的途径——爱欲,而哲学就是"爱"智慧。因此,正义首先是灵魂秩序,政治正义的根本是使灵魂转向的教育。在哲学"爱智慧"的意义上,政治就是"爱正义"。  相似文献   

4.
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追求的目标之一。柏拉图引导我们开始真正地探讨什么是正义以及如何才能够达到正义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 ,柏拉图的正义观却为我们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模本。本文主要依据柏拉图的《理想国》 ,试图说明柏拉图的正义观是什么 ,指出正义观与其整个哲学体系的联系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正义的衰败等特点 ,并在其正义观中窥探我们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雅典民主政治濒临崩溃、极端个人主义衰败的形势下,柏拉图从正义原则出发,将正义理解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他的共同体——理想国。而这种建构对我们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充分体现了他对于社会经济关系的设想。柏拉图的正义观中包含着他对于合理社会经济关系的诸多假设。本文站在经济学的视角解读柏拉图的正义观,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正义入手,在所有制、价值决定形式、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柏拉图关于合理社会经济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义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但对什么是正义,虽然每个人都试图回答它,却没有一个完整的回答。柏拉图的正义观是其人治的伦理基础,它与现代法治社会所要求的正义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柏拉图的正义观是建立在其人性观基础之上的,在他看来人性存在着等级上的差异,这种人性等级上的差异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等级制度。这又使得柏拉图的正义观与现代的民主、平等与自由观点存在着严重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正>义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正义划分为个人正义和城邦正义两部分,把个人灵魂结构和城邦阶层结构的同构性连接起来。他认为废除统治阶层的财产和家庭、对公民的教育则是实现正义的主要途径。正义观是柏拉图早期哲学思想中统摄一切的原则。作为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尤其是其关于正义的思想,构成了他最为重要的著作——《理想国》的主旋律。本文通过分析与研究并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柏拉图最早对此作出了系统的论述.他在理想的国家制度框架内,运用先验理性的方法推导出独具特色的正义理论,既有值得借鉴之处,又存在着逻辑上的缺陷.剖析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可以为思考现实政治制度的合理性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把正义分为国家正义、社会正义及个人正义,为我们解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柏拉图的正义观出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解读可以发现,实现正义和秩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前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保障,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基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的行为主体的自觉践行结合起来;发挥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主导和率先垂范作用;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保障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稳定思想蕴含着政治、经济、社会秩序、思想情绪“四位一体”稳定的丰富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稳定思想,前者指明了社会稳定的三大基础,后者明确了新时期的稳定机制。当前,要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相结合,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关键的领导人之一,立足于实际工作,对经济、政治、文化都做出了深刻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他初步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经济方面坚持实事求是,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重视科技和环境;政治方面探索民主政治建设,关心民族问题;文化方面关心文艺和文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网络问政常态化是大势所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问政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网络特有的广泛性和交互性是传统媒体不可企及的。正因为如此,网络问政才能以其特有的强大生命力不断地向前发展,成为现代人们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网络是当今领导干部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渠道。面对日益增多的网民参与,推动网络问政常态化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它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它的基本要求,有限政府是它的应有之义。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法,其法律精神和基本内容上都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和要求,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发展观对中共执政资源的开发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资源的开发,特别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不仅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也进一步实现了对党执政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意识形态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开发与优化。  相似文献   

16.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从内到外带动人民民主的党内民主和从下向上推动人民民主的基层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80多年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基本经验。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的结合必将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标志着中国进入民生政治时代。在民生政治时代,改善民生成为执政党获得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民生政治背景下的合法性建设不能孤立进行,必须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去加以推进。民生政治时代党的政治合法性建设应当是以提高民众生活满意度为重要支撑来源,以加强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领域建设为重点,以民生的改善、国民福祉的实现作为最高标准的综合性实践工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重视理论学习的思想,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根本理论依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经典作家相关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系列重视理论学习的思想,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思想,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直接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理想国》是柏拉图对当时希腊日趋衰败的政治和公民教育状况的深切反思的结果。文章在对《理想国》一书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哲学王的出现,是理想国实现正义的关键,也是公民教育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邓小平中外文化关系思想是他们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启示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坚持文化的主体性与特色性,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要学会变通,积极营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