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港要提高竞争力,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必须加快建设国际研发之都。香港有条件成为国际研发之都,但要解决好资金、人才、合作等三大挑战。与此同时,中央支持、香港与内地加强合作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柯静嘉 《港澳研究》2023,(1):51-65+94-95
“一带一路”商事争端类型多样、纠纷主体复杂,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范和商业习惯,仅依靠传统的司法纠纷解决方式已难以适应“一带一路”国家间跨境投资、贸易、金融、项目工程等多元需求。随着国际商事法庭的建立,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机构加入“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纷平台建设,国际商事争端多元解决机制已从顶层设计、理论研究过渡到实践层面的新阶段,但仍存在国际商事法庭功能不足、境外仲裁机构准入不明以及商事调解执行双轨制差异等障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指导意见》均明确要加强粤港澳司法交流与协作,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联动香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因此,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的创新与构建需充分利用港澳与内地签署的司法合作安排制度红利以及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国际化经验,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先行先试,突破现有体制障碍。通过在粤港澳大湾区优化国际商事法庭规则,创新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准入制度,测试商事保留和临时仲裁制度,借鉴最新国际商事仲裁实践经验,加强跨境商事调解机制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建设,对...  相似文献   

3.
苏炜杰 《港澳研究》2021,(1):56-73,96
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深层次融合,保障老年人养老权益的实现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大湾区养老服务业在资源禀赋方面存在互补关系,且三地政府也注重在养老服务领域开展合作。但当前的合作中存在着发展水平较低、制度间协调不足和专门合作机制缺位等问题。在协同发展理论指导下,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业合作的重点是打破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对此建议制定协同发展规划、创新协同治理机制、提升养老服务法治化水平和加强新兴养老服务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4.
王福强  李丹 《港澳研究》2020,(1):79-87,M0005
要素自由流通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而口岸通关车流的特点、现状和问题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通的状态和水平。综合分析当前粤港、粤澳车辆往来现状及特点,大湾区车辆跨境往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通行配额审批条件严格,程序繁琐;通行关口负载严重,港澳交通承载力薄弱;配额资源配置不合理,供求关系不平衡。为便捷大湾区车辆往来,应探索适应发展需要的大湾区车辆往来管理新模式,创新粤港澳三地车辆往来便利化政策,最终建立单边放开、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5.
唐嘉仪  王静君 《港澳研究》2023,(3):68-80+95-96
法治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也是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需要重点加强的领域。加强法治国际传播,是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关键环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枢纽,应将大湾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工作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大湾区是全球治理背景下国家法治国际传播矩阵的组成部分,加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是对大湾区建设和发展现状的回应,大湾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有助于“一国两制”方针理念在海外社会的宣传推广,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或可从大湾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借力。大湾区通过完善涉外法律工作制度、构建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引进及培养方案、创新涉外争端解决机制等方式不断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工作,在推进区域涉外司法合作、解决涉外纠纷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大湾区方案”。未来,可尝试通过探索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大湾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工作机制、优化大湾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策略、提升涉外法治工作宣传内容质量等渠道,全面提升大湾区在涉外法治国际传播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创新大湾区国际传播实践。为提高大湾区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应将大湾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工作放置到更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陈朋亲  毛艳华 《港澳研究》2023,(1):80-92+95-96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条件,梳理其互联互通的发展演化,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要素流动、区域协调、社会资源优化、“一国两制”理念新发展等层面揭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底层逻辑,并梳理了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历程,即经历了的守望相助、分散协同、整体联动到共同治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能源、水资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特征,发现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能源安全保障体系逐步构筑、防洪与水资源配置体系逐步加强,“数字湾区”进入快车道,但跨区域政策、市场、管理、信息等协调和互联互通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致使某些基础设施协调合作效应低、通行成本高。基于此,文章从规划治理、协调机制、数字新基建、广深双城引领等方面阐述了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7.
黄煜  郭策策 《港澳研究》2021,(1):47-55,95
报告从宏观层面对2020年香港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对2021年香港经济发展前景做了展望,对香港经济中期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机遇进行了研判,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分析表明,香港经济在2020年陷入深度衰退,在2021年将迎来复苏,复苏程度取决于疫情防控状况。香港经济未来几年的发展风险与机遇并存:一方面,中美竞争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政府财政赤字持续等是不利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将帮助香港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由于“一国两制”的特殊性,以制度创新推动要素自由流动、深化政府间合作、促进经济产业合作发展,成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家层面支持下,穗港两地在推动赛马产业合作过程中,在政府合作机制、要素通关、“无疫区”管理、专业人士跨境执业、外籍人员签证等方面探索形成的十二条制度创新,并结合穗港赛马产业未来发展需求提出制度创新改进建议。穗港赛马产业合作的制度创新,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对港澳与内地其他领域的合作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梁鹤  艾德洲 《港澳研究》2023,(4):84-92+95-96
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合作是“一带一路”沿线基础教育跨境合作的突破口,是实现民心相通和港澳人心回归的重要抓手。本文结合对珠三角五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调研,发现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合作依然存在较强的互补性,随着粤港澳“姊妹学校”制度的深入实施,内地基础教育“走出去”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内地基础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和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合作的步伐。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探索教育“走出去”专项扶持体系,设立基础教育跨境交流与合作的专项经费管理模式,转变政府职能、尽快搭建粤港澳中小学校长论坛和常态化交流机制,以校际合作、共同开发“国家认同”课程体系四方面对策建议,以推进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交流合作和中国基础教育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新民周刊》2020,(1):6-7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习主席在贺词中说道--2019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高质量发展平稳推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将迈上1万美元的台阶。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  相似文献   

11.
金姬 《新民周刊》2020,(1):22-25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竞争态势下,中国在2019年不断推出的顶层设计展现了这个有担当的大国进一步改革和开放的决心。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相关顶层设计也层出不穷——从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到11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从7月科创...  相似文献   

12.
吴龙生  林发钦 《港澳研究》2023,(3):45-55+94
回归以来,澳门特区政府提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并在历届特区政府的持续深入推进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来说澳门经济仍然高度依赖博彩业,受外部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抗外部冲击能力较弱,重点产业发展刻不容缓,而重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社团和社会公众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基于注意力理论视角,以澳门图书出版和期刊出版为中心,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澳门经济适度多元过程中重点产业社会公众注意力的演变。研究发现重点产业社会公众注意力经历了澳门回归初期低速增长、区域进一步合作时期增长速度进一步提升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期急剧飙升的演变,基于此,文章最后给出了经济多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香港地区的俄罗斯研究处于极度不发达的状态,其具体表现是研究人员寥寥无几,即使是从事俄罗斯研究的科研人员也基本是单兵作战,以历史专题性研究为主。 其一,研究人员匮乏。香港的俄罗斯研究机构集中在各高校,没有民间研究单位。香港共有8所大学,分别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其中,社会科学研究比较前沿的是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在这两所  相似文献   

14.
杨道匡  骆伟建  李可  王裔莹 《港澳研究》2020,(1):70-78,M0004,M0005
广东自贸区自成立以来,虽然在推动粤港澳深度合作方面初见成效,但自贸区范围内的生产要素流动仍有阻碍,经济商业活动缺乏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为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更好地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深化粤澳合作,建议将澳门部分自由港政策延伸到横琴,参照世界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和国际通行规则改革横琴现有体制,突破旧有行政区域划分造成的制度“藩篱”,以政策创新推动澳门和横琴的体制机制贯通、变通和融通,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方案建议,为解决内地与澳门存在的制度差异,形成生活和营商环境逐步趋同的“粤澳深度合作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试析粤港澳合作的新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粤港澳经贸合作从中国改革开放始到现在 ,已经谈了二十多年 ,但是今天再谈这个话题意义就大不相同了。因为二十多年后的今天 ,三地的经济均有很大的发展与变化 ,特别是广东与港澳地区的经济距离大大缩小 ,同时港澳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 ,粤港澳这个大三角地带已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经济区域。在这个经济区域中 ,广东的人才、技术与土地等资源很丰富 ;香港的金融、贸易、运输及资讯等产业发达 ;澳门的旅游博彩业独具特色。由于三地优势得到较好的互补 ,在这个大三角经济区域内 ,已具备了上新台阶发展的条件。跨入新世纪 ,粤港澳经贸合作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16.
赵雅楠  金姬 《新民周刊》2012,(27):82-83
香港回归十五年之际,越来越多的香港学生把内地作为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一站。这是梁文丰在香港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他选择在距离家乡1500公里的上海度过。学法律的他曾经在香港的律师事务所实习,今年暑假却在瑞安房地产有限公司打工。"法律和商业是分不开的,我这次不仅能接触到内地法律,也有助于我训练思维、锻炼分析能力。"他告诉《...  相似文献   

17.
中亚国家独立后,探索建立区内一体化组织的努力始终没有停止过.同时中亚国家还积极参与和发展与区外国家、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关系,借助国际力量提升地区实力,实现中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中亚国家经济呈稳步上升趋势,各国对解决区内合作问题的认识发生变化,普遍认同通过谈判和妥协是寻求区内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同时认识到来自区外的投资和援助治标不治本,中亚地区事务的最终解决需要依靠区内国家的共同努力.在哈萨克斯坦的大力推动和提议下,组建新的中亚一体化组织"中亚国家联盟"的进程开始起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粤港澳大湾区九市2000—2019年的数据,在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模型分析了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并采用灰色新陈代谢模型对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的趋势进行预测。研究认为:(1)广东省碳排放高值地区集中分布在大湾区九市,尽管碳排放总量保持上升态势,但增速已出现下降趋势;(2)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呈现正向效应,二者间呈现倒“U”型关系,且当前二者的关系位于倒“U”型曲线的左半支,即随着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碳排放总量的增量呈边际递减的特征;(3)到2024年,大湾区电力消费量和碳排放规模将明显增加,但增速均放缓,均已接近“拐点”;(4)根据结论,本文提出构建碳排放联防联控体系、推动经济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污染减排科学管理体系以及构建多方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协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黄菩生是香港香江書院經济学教授,对香港的經济問題曾在“远东經济評論”发表过一些文章;而这篇文章,是于1958年5月15日在香港大学政治經济学系現代中国研究班的講述,內容謬誤之处甚多,譯文略有刪节,可供研究香港經济問題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欣新 《港澳研究》2020,(1):88-92,M0005
以澳门和内地的客观现实差异,实现完全的法律统一,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一国两制”精神。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澳门和广东之间特别是澳门与珠海之间通过协同立法的方式实现立法协调和法律衔接创造了条件。澳门和珠海之间协同立法旨在充分利用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权和珠海经济特区立法权,针对“一国两制”条件下澳门和内地互涉事务纷繁复杂、缺乏经验和范例、不确定的因素在所难免的实际情况,先就互涉领域或需要法律规则衔接的领域的立法事宜取得共识,再通过各自的立法程序制定、修改法律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律冲突及其不利后果,因此,协同立法本质上是新型“法制协调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