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上海》2014,(9):11-11
古猗园南翔小笼馒头的制作技艺从1871年诞生至今已有143年历史,其馅料配制秘方和制作技艺由师徒六代人传承至令。据今年8月中旬从上海古猗园传来消息,南翔小笼制作技艺正式入选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大背景下,品牌化是用生产性商业手段保护非遗文化的有效机制。目前国外陶瓷品牌占据高端市场,国内陶瓷品牌建设乏力,为了改善国家级非遗贵州牙舟陶器品牌意识薄弱及缺乏科学规划的现状。采用Time-Honored Brand Value (简称THBV)品牌价值模型分析牙舟陶器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阐述牙舟陶器在非遗与品牌双向加持下的发展策略,从文化基因协同创新意识的品牌架构;体验性和数字化双轨的品牌传播;基于外延合作模式的品牌营销三个方面构建品牌路径。品牌开发是牙舟陶器兼顾文化性和商业性行之有效的手段,生产性保护和创新性传承促进品牌价值相互转化,使牙舟陶器传统烧制技艺的当代文化精神得以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多年以来,说起云南少数民族的原始制陶,学术界多提及傣族和佤族的陶器,而对藏族原始制陶技艺关注极少。其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满村公所汤堆自然村藏民的传统制陶工艺不仅历史悠久,且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芒市非遗资源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在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4项,州级项目11项,市级项目37项.国家级项目"傣族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目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市6乡5镇1个街道拥有代表性传承人64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7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24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5人;有省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三台山乡德昂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20个(其中传习点1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傣族象脚鼓舞5个、傣族剪纸2个,省级非遗项目傣族银器制作技艺2个、傣族传统土陶制作技艺1个、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2个;展示点3个,展馆5个).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6,(7)
当前,德昂族酸茶制作的技艺正在逐渐消失,酸茶技艺少有传承人,政府实行推广但效果不佳。因此,只有走出传统保护的误区、挖掘德昂族酸茶及技艺的民族价值和市场价值、提升重视程度、利用民族扶持政策培育德昂族民族产业市场、打好民族文化特色牌,才能为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开发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魏县血灌肠     
菲荑 《乡音》2014,(12):45-45
魏县血灌肠是特有的地方风味小吃,其制作技艺2011年列入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魏具血灌肠有着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和配方,制作时,先将渚血放入30%的盐水溶液里,用木棍搅拌,不使凝固。  相似文献   

7.
德州黑陶     
山东省德州市工艺美陶研究所生产的工艺陶器,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仿古工艺品。据有关史料记载,德州陶器起源於龙山文化,距今约有四千年。山东大纹口遗址出土文物中,就有“绳纹”、“弦纹”、“手纹”的黑陶制品。後期的陶器、青铜器、瓷器上所印之花纹、图案,都受其影响。德州陶器属於无釉细素陶,它选用黄河下游古道千年积淤的特殊膠泥作原料,经过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产品雕刻刀法挺健有力,图案生动活泼,外观古朴典雅,轻叩有清脆悦耳之声。德州陶器有黑、红、黄三种颜色。尤其是经过特殊制作而成的黑陶,望之似金,叩之如磬,在不同光线和不同角度观赏,黑、紫、灰、蓝多种色泽变幻莫测,晶莹玲珑。  相似文献   

8.
芦笙是苗族人民特别喜爱的古老乐器之一,在苗族地区广泛流传.芦笙承载着苗族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苗族文化的象征.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芦笙的需求越来越少,芦笙制作技艺濒临失传,亟待保护和传承.对国内享有盛誉的芦笙制作村--雷山县丹江镇排卡村展开实地考察,研究芦笙的文化内涵和制作技艺,提出芦笙制作技艺保护和传承的可行路径,为有效地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制作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青 《统一论坛》2001,(4):52-53
一陶器的发明是史前文化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在距今8000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制作陶  相似文献   

10.
<正>石濡非,六堡茶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潜心钻研六堡茶制作技艺,弘扬六堡茶文化,把黑石山茶厂打造成集茶叶种植、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由于致力于传承和发展六堡茶制作技艺,201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4月30日一早,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的茶园雾气缭绕,石濡菲冒着雾气,背着箩筐,忙着采摘茶树的嫩芽。随后,石濡菲将刚采摘的茶叶带回茶厂,为茶客现场  相似文献   

11.
瞿华娣  周小东 《春秋》2010,(1):48-49
紫砂艺术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宜兴紫砂(器)之所以闻名,就是因为其有得天独厚的矿砂原料和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  相似文献   

12.
李慧君 《小康》2024,(9):69-70
<正>作为大同铜器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0多年来,李安民在传承老工艺的同时,不断研发新品,让大同手工铜器在新时代重放光彩。大同铜器制作历史悠久,在岁月磨洗敲打錾刻中,将大同的灵魂熔铸其中,赋予了更多的人文内涵,成就了与其他地方铜器同质而异趣的别样风貌。2014年,大同铜器制作技艺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项传承千年的制作技艺穿越历史烟雨,依旧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3.
文化     
《台声》2018,(12)
正1两岸陶艺专家广西钦州玩"坭"创制"莲钦陶"据媒体报道,6月8日,广西钦州市千年古陶城内,55岁的台湾陶艺协会会员、陶艺家连美惠正在利用台湾土与钦州土调配而成的泥制作陶器。他们这次在钦州共做100多件陶器,取名"莲钦陶"。"莲"代表的是台湾花莲,"钦"代表的是广西钦州,用这两个地方的泥土混合起来制作陶器,诠释了"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两岸一家亲的紧密联系。6月8日至20日,第一届钦州坭兴陶文化艺术节暨南  相似文献   

14.
傣族的土陶艺术李世清"傣族妇女特勤劳,能织善绣会制陶。"这是流传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一句民谣,说的是,傣家妇女不仅善于织锦缎、绣慢帐,而且精干用原始方法制作陶器。初识傣陶西双版纳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部,与缅甸、老挝两国接壤。自治州首府景洪市距云南省...  相似文献   

15.
有学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为继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之后的第三国策,这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守望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傣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保护?以傣族传统手工艺为例:手工艺品是物质的,而制作手工艺品的技艺是非物质的,有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就有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传统手工艺品只有作为人们需要的物品进入市场,传统手工技艺才能得到可持续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随感     
近年来,我以陶艺为生,以泥土为伴,并想将此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依我看:陶器大概是人类制作的最古老的艺术品;陶艺则是一门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我喜爱陶器的自然纯朴,美丽大方;我欣赏她的质地坚实,不被污腐;在我创作她的同时,她也磨练了我。我更喜欢制作陶艺的过程:创意的冥思苦想,灵感突现;品味着泥土的芳香,陶泥随着双手在转轮上起舞  相似文献   

17.
<正> 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李钢,长期担任工艺美术教学工作,对湖北民间陶瓷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研究;八十年代开始,结合专业教学,在宜昌等地陶瓷厂和学院内设计、制作陶器。其作品造型简练、装饰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著名的陶瓷古国,早在八、九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知道制作陶器。陶器出现在新石锯时代的开端,这是人类文明史的一般过程。而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烧制出瓷器,这个伟大的飞跃却是中华民族首先完成的。距今约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我国人民就发明了真正的瓷器。这项杰出的发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David Makofsky  赵楠 《前沿》2012,(11):160-162
中国少数民族特有手工制作的工艺细节在以前的研究中多有涉及,然而对于少数民族手工制作行业本身以及从事该行业的生产制作群体的关注较少。随着当今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手工制作行业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手工制作行业能否形成良性发展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一位西方人类学家的观察视角,研究了中国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的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乐器制作行业的现状及其生存空间,旨在分析该手工制作产业依赖于维吾尔族自身的消费市场,并说明家庭文化对其民族技艺的支撑作用,以及手工制作技艺传承者与消费群体之间存在的组织连续性。  相似文献   

20.
正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滇之瑰宝——乌铜走银精品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以126件(套)乌铜走银精品展示为主线,以工艺制作和活动体验为辅线,结合专题讲座、播放影视资料、现场制作体验等,展现乌铜走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乌铜走银"制作技艺是云南独创、中国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铜艺双绝"。该项技艺历经沧桑,几近失传,后幸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金永才大师等人不懈努力,使这项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