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与新途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西省 《前沿》2012,(5):147-148
微博是依靠互联网技术,基于网络用户关系,发展起来的一种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的平台。随着微博在大学生中的广泛流行,微博对校园信息传播、大学生人际交往、校园舆论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条件下,我们要不断认识微博的功能,积极把握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动向,构建利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平台,扮演好引导微博舆论导向的角色,探索微博发生作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组织部门开办 组工微博的积极意义 (一)组织工作舆论环境建设的一个新阵地 江泽民同志曾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开通组工微博,占领时下新兴的传播平台,就为组织部门搭建了一个信息公开、倾听民意、汇聚民智、交流互动的新平台。对加强组工宣传的阵地建设、丰富舆论引导的方式手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微博改变着信息传播生态和言论生态,建构着新型的社会交往方式,对大学生的社会交往产生了深刻影响。该文采用调查研究和个别访谈的方法,以广东16所高校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大学生的微博使用现状及对其社会交往的正负面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茜  杨青 《前沿》2013,(11):109-112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微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与情感表露的一个主要平台。本研究通过对全国高校大学生微博内容的整理,从社会、个人和积极、中立、消极五个维度分析了当代高校学生微博内容的特征,结果发现大学生微博以表达个人事件为主,在情感倾向上以中立倾向为主。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在社会热点事件的评论中,名人微博观点和普通他人观点是否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结果发现针对不同的社会事件,大学生群体会表现出不同的趋同倾向,说明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理性、独立的群体。  相似文献   

5.
马珊  董杰 《前沿》2014,(21):170-171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微博以其自身简单、快捷、个性、实时的特点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使用。在这个既是机遇又充满挑战的时刻,高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认清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科学合理地利用微博这把双刃剑来开展大学生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介绍了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对消极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微博的高校德育工作创新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忠烽 《传承》2011,(23):34-35
微博是基于网络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信息传播以及信息获取的平台。微博的出现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影响。从微博对大学生的现实影响入手,分析了微博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新影响和新机遇。从正确认识微博,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科学创建微博,合理构建德育平台;创新使用微博,正确引导其舆论导向;全程关注微博,及时把握微博新动向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5月起,海淀区文明办在全区开展家庭文明微行动大赛,积极推动开展十类家庭文明微行动。本次活动面向所有工作,学习、生活在海淀区,并积极参与文明活动的市民。十类积极鼓励居民身体力行的微行动包括:低碳环保、文明旅游、文明出行、文明教育、孝老爱亲、勤俭持家、邻里互助、诚信敬业、爱心奉献、网络公益。居民可通过海淀文明网、新浪“文明海淀”官方微博、“文明海淀”微信公众平台三种方式参与大赛,将自己的微行动用心记录,分享文明成果,传播网络正能量,以此引导广大市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树立文明观念,倡导文明健康、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贾云飞 《前沿》2014,(3):28-29
如今,随着高校学生电脑拥有量激增和3G上网手机技术发展的日益完善,“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并且已经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海量网络信息时刻冲刺着大学生的头脑,而他们更多时候只关注自己需要和认同的观点信息,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极端化的观点、不理性的讨论和不文明的行为,当代大学生时期能否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知这些海量信息并加以甄别,影响着他们未来网络观的形成,如何搭建网络,以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引导大学生的信息流通领域,提升高校学生工作水平,成为我们高校学生工作者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微博”网络生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的“微行为”对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微博”网络生态下的网络思政的“危”与“机”,探索网络思政的新方式、新视角和新理念,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张蕖 《前沿》2014,(3):142-143
我国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思潮也相继涌现并占据一定的市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巨大。社会思潮依据其性质来看,有正确的社会思潮和错误的社会思潮两种类型。思潮的性质决定了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因此,我们应发挥其积极方面的影响,而面对其消极方面利用各种条件坚决给予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赵勇 《青年论坛》2008,(5):72-7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网络已经步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对学生公寓网络的普及.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公寓网络管理,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势在必行。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强公寓网络管理的政治领导,健全公寓网络管理队伍,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发展和谐的网络文化并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市民群众充分认识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与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增强弘扬北京精神、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的自觉性,首都文明办借助新浪微博平台,  相似文献   

13.
“微文化”传播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文化"是基于微博而诞生的一种新兴的媒介文化,是媒介文化新的创造方式和延伸体。"微文化"传播具有主体个体化、内容多元化、方式交互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也导致了大量微信息的碎片化、多样化和快餐化。大学生长期受"微文化"传播的影响,会导致其价值观发生扭曲,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判断功利化,价值选择模糊化。因此,应当在"微文化"中增添"红色元素",加强"微文化"传播的监管,开展校园"微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微博侵权主要表现为对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的侵害。微博缺少严格的把关机制,网络的匿名性致使对微博侵权难以认定,微博用户法律意识淡薄等,是导致微博侵权现象的主要原因。我国应完善与细化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微博侵权的惩治措施,实行微博注册实名制,建立微博信息发布把关机制,提升公众法律意识,倡导理性文明使用微博,以防范微博侵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愈来愈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他们的思维方式、心理发展、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等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因素。如何趋利避害,积极应对,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为大力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引导社会文明风尚,彰显北京精神厚德之风,首都文明办在“文明北京”官方微博推出“我的孝老敬老故事”微博征集活动,活动共征集到原创微博故事近400条,参与微博话题讨论总数4万余条,重阳节当天有5000多网友参与话题讨论,孝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得到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0月18日《北京日报》刊登甄言、晓刚的文章,这两年,国内外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思想文化信息和社会舆论风向,往往第一时间就在微博上出现,引发围观和大量转发,这不仅反映出新的网络传播路径和秩序正在演化之中,更反馈投射到现实生活中来,成为影响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从实际情况看,微博在服务公众、服务社会方面有其积极一面。  相似文献   

18.
微博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如今已成为青年了解社会、认知世界的获取外部信息的媒介之一,这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电子信息技术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驾驭“微博”,运用“微博”平台了解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积极、正确地引导青年认知社会,使微博成为青年群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沟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微博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在大多数互联网热点事件中,都可以看到微博意见领袖的身影,他们已经成为影响网络舆论的重要力量。要发挥好微博意见领袖信息传递、议题设置和观念引导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团结和引导微博意见领袖,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传播氛围。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国际化,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等等,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使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出现了复杂化、多样化、功利化等特点;探讨社会环境变化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影响,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