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广州,每个市民谈起自行车,都会有无尽的感慨——在广州,不丢失自行车,就算不上广州人,可谓是地域的风俗和文化了。而是否购买自行车则是一个战略决策:如果您住的是郊区别墅,又没有地铁、公交等其它交通工具,那么您只有放弃自行车,而选择买汽车;对于办公室离家距离不远,但走起来又辛苦的人来说,选择自行车是很适合的。可买一辆没几天就被偷去了,现金流只有出,没有进,固定资产频频报废遗失,实在可惜。于是一些人选择了步行,再也不买自行车了。 对于那些决定买自行车的人来说,就存在一个买二手车还是买新车的问题。这是采购渠道的选择和谈判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日,两位对联爱好者结伴而行,甲指指路旁蹲着的一行人众,出了个上联:“补鞋妹财源广进”,乙马上对出了下联:“修车汉生意兴隆”。甲:我说的女主角在广州街头俯拾皆是。乙:我以街上越来越多的男主角相对,哈哈……“修车汉”?这个车,指的是自行车。报刊上惊呼广州的自行车成了“世界第九奇观”,各区的自行车发牌处却依旧门庭若市。  相似文献   

3.
今年10月1日,广州东风路全线开始实施交通管制:自行车在限定的时间内不得进入东风路!这是广州市第一条全面禁行自行车的道路。此举在市民中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应,真个是“有人欢乐有人愁”:最高兴的莫过于那些整日在马路上泡的司机大佬了,不少人称赞市政府为改善广州的交通状况做了件好事。但“自行车一族”多觉得自己的行路权益被侵犯,因此有人骂娘时甚至连市长也给捎上了……不管怎么说,最重要的是:作为华南最大的现代化都市广州,总算有了第一条8车道的汽车专用道路。而那些曾经参加过东风路改造配套工程的动迁工作人员,更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努力和心血终于没有白费!  相似文献   

4.
如果在广州搞一次民意测验:你是否赞成严惩偷自行车贼?我想,99.9%的人都会举手甚至连脚都举起来赞成的。之所以不说有百分之百,是因为要剔除零点几的那一小撮快乐的小偷。之所以用“小偷”做定词,那是相对于杀人抢劫、入屋盗窃的“大偷”而言。自行车被窃,对广州人而言,可以用8个字全部概括:咬牙切  相似文献   

5.
广州,车水马龙的大都市,每天不知有多少大小客车、面包车穿梭往返于广州、珠江三角洲与深圳、珠海之间。有心人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大巴、小巴的示意牌上均写着:“佛山——南方大厦”、“中山——南方大厦”、“珠海拱北——南方大厦”…… 南方大厦,成了广州的一个代名。这座位于沿江西路的已有70多年历史的商业大厦,新近被国内贸易部评为“中华老字号”,在1993年中国最大服务业企业评价中,它又位居第7名。 1993年,南方大厦集团业绩辉煌,其商品销售额达10.05亿元,实现利税6364万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92年分别增长  相似文献   

6.
他也许是初到广州,压根儿不知道“三年美化广州城”的口号以及由此而采取的卫生执罚措施;也许是明知故犯,假装糊涂;他很随便,很随便地吐了一口痰,在刚刚被清扫干净的马路上难看地留下了一个印记。“你?你怎么不讲卫生?!”她正在清扫马路。他象个聋子,大摇大摆地照样向前踱步。她追上去,伸出扫帚拦住他前进的方向,厉声道:“随地吐痰,罚款2元!”对方摇了摇头,咕哝了一句什么(不是广州话),可能是听不懂她的意思(因为她说的是地地道道的广州话)。两人僵持住了。他硬要走,她硬不让……他显然是个易发恼的人,闷声不响便拳脚相加,她左躲右闪,踉跄后退。这事发生在人来人往的流花路口。却只有一位自行车保管站的大婶急得大叫:“不要打,找警察!”被打者忽然清醒了——对,找民警去!  相似文献   

7.
广州酒家是一九四○年才改为此名的,它的前身是“西南酒家”。当时有“南国(?)王”钟权大师执厨而名扬于市,号称“广州第一家”;改名后又由省港名厨师梁瑞执掌,首创“广州文昌(?)”而传至今。四十年代中,广州酒家聘得曾在巴拿马国际烹饪比赛大会荣获金质奖的“世界厨王”梁贤升帐挂师,盛极一时;五十年代,“翅王”吴銮当家;六十军代,始创“广州茅台鸡”的烹饪大师黄瑞继任,七十年代,名点心师禢东凌,曾多次出国献技;今天,特级点心  相似文献   

8.
知足常乐     
下班要回家了,大家又回到了大巴上,每日的例行“恳谈会”又开始了。“哎,等下还要去买菜,八小时之外不轻松啊。”男士的感叹。“该知足了,日日有人等你回家,等着吃你做的饭,好幸福的喔!”对面有快嘴小姐开腔了。这位男士认为每天做饭累,而那位小姐则认为有人牵挂、承担责任是一件幸福的事。同样的事,感觉截然不同,只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我认为,幸福与否,不在于他做这件事或不做这件事,而在于他是把它作为一种负担还是  相似文献   

9.
有一天,一个经常接触洋人的旅游界朋友,对我说:“你说,外国人来咱们中国,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是交通不便吧。”“不是。”“是打长途电话难?”“也不是”,朋友皱着眉头说。“是上厕所外国人在中国最怕上厕所!旅游途中憋急了,找不到方便的地方;找到了,又因为那地方又脏又臭而不敢进去。”嗯?嗯!我不怀疑,也许洋人在中国确实最怕上厕所。广州有个读者,曾投书报社叙述他经历的一件事:“我路经新落成的天河火车站,到公厕方便。走近公厕、一股臭味扑鼻而来,但见  相似文献   

10.
为个人服务     
前些时候,海外报纸称广州地铁一号线可能是中国最大的“豆腐渣”工程,而广州地铁总公司原总经理陈清泉又涉嫌受贿(后又翻供),遂引起各方对地铁质量的疑问。对此,地铁公司负责人回答:“应该不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为什么不是理直气壮地回答“不存在质量问题”? 这让我联想到航空公司为飞行安全所作的辩护。去年二月温州发生空难,四月又有韩国货机在上海坠毁,于是报纸上照例出现“还是坐飞机最安全”的报道,并且用科学的统计数字安慰我们:“1998年,全世界有1800万个航班运送近13亿人旅行,而致命的空难只有10起,摊到每位旅客的头上,大  相似文献   

11.
网战龙虎榜     
(1)为什么二战德国不大量给步兵装备自行车? 作者武汉徐点击 5080 水量 108 HTTP://BBS.CHINESEWWII.NET/二战论坛帖主的问题很有意思,二战德军既然因为装备大量轮式和履带式车辆而为后勤问题头痛,又为何不在野战部队给步兵装备无需补充油料的自行车?帖主的观点是德军可能认为自行车越野能力太差,网友们的跟帖则五花八门,有的认为东线道路状况不佳,自行车跑不了多远就得“抛锚”,有的认为在西线自行车  相似文献   

12.
当“夜总会”这个招牌可以堂而皇之地张扬在广州街头时,开始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继而又自问自答:夜总会又怎么了?我们现代化进程中的大都市就不许有自己的夜总会吗?于是也就释然。不过,“夜总会”作为一个发育还不健全的新生事物,谁也不敢担保它就干干净净没有问题。每天晚上,泡在这里的人形态各异,表现不一,实属都市夜晚的又一风情画。港商夜夜“唱斋歌”? 经营皮革制品的港商刘某认为现在在广州投资做生意不那么寂莫了。这是因为广州的娱乐夜总会方兴朱艾,集  相似文献   

13.
试析发展中印关系的几大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界领土争端、西藏问题、中巴关系以及安全问题,是中印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几大障碍。由于印度坚持边界问题上的错误立场和几十年来一系列事态的发展,边界领土争端变得越来越复杂而难以解决。印度对西藏仍抱有“缓冲区”的意图,并且欲利用西藏和达赖作为与中国打交道的一张牌,中印之间的西藏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几十年来,中巴已经形成“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而印巴之间的敌对越来越加深;中巴之间的边界协定和军事合作尤其令印度敏感,致使中印关系不可能亲近起来。印度认为中国是它“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的威胁”,近些年来,印度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和加强“东向”的军事合作,致使中印相互之间的不安与防卫不可避免。在正常的状态下,这几大障碍难以克服。  相似文献   

14.
“走鬼”奇观这南国一景,实在有点讽刺的味儿: 人行道、自行车道完全阻塞,交通要道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集市,摊贩成五列纵队有规律地排列,有的在自行车尾架搭放两个大箩筐,便成了水果档;有的在两棵树之间拉一根绳子,展销“清仓大减价”时装,有的就地铺上一块塑料布,就是一个小小的日杂店。从自行车座垫到湖南凉席,从浙江抽纱到吕宋芒果,从内衣裤到万能粘胶,这里一应俱全。这个镜头录自1990年6月,广州三元里,桂花岗路段。  相似文献   

15.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少人为新来旧去而大伤脑筋,不少人既希望更新换代而又舍不得丢掉旧货。于是,应运而生的“广州市旧货交易市场”,标志着广州人一件物品用一辈子甚至几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五个手指有长短其实,旧货交易在广州早已有之一清代咸丰年间开始至1957年,广州专门收售旧货的集市“天光墟”就已闻名遐迩。翻一翻信托老字号利群商场的记录: 1980年后,国门初开,不少有海外关系的家庭里,  相似文献   

16.
午夜十二点,四十多名青年男女忽然出现在广州街头,他们走走停停,寻寻觅觅,特别留意那些避风黑暗的角落,一旦发现目标,旋即围上去……他们是谁?夜半更深还在干什么? 大概谁也想不到,这些“夜游神”竟是一批高等学府的大学生,而他们的出游,又与大学里的政治课有关。现在,政治课教学成了大学里的“老大难”问题。如果你问大学生:“假若政治课不是必修而是选修的话,你上不上?”他们十有八九会回答:“不上!”可是最近,广州师范学院的政治教师吴武在给学生讲认识论的时候,由于引用了《广州日报》上一  相似文献   

17.
最近,广州市有关部门就自行车失窃问题对1000户居民进行了电话调查。调查表明,1993~1994年间,1000个家庭中有743户自行车被盗,最多的一家达15辆,共计失车2640部,平均每户损失700元左右。 “不丢自行车,不算广州人”,这一令广州人又气又恨又无奈的现象,似乎已成了无法改变的顽症。  相似文献   

18.
人们说:广东是一片热土,热土吸引了一个又一个热潮。而如今,人们又说,这片热土被“炒”得更热了,“炒”股票,“炒”地皮,“炒”楼宇……眼下房改正在铺开,当住宅开始恢复其应有的商品属性,当人们开始接受用钱去买房这一现实时,广东人突然发现:商品房,价格为什么这么高? 知情人说:境内外房地产“炒家”的迅速介入,硬是把广东的楼价“炒”高了。君不见,尽管广州、深圳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住宅售价,在近几年升幅惊人,然而,比起香港的楼价,仍是小巫见大巫,据统计,目前同一大小的住宅,深圳的价格不及香港的1/3,而广州的价格不及香港的  相似文献   

19.
何方神圣     
“地下”活动笔者某日路过中山×路,骑楼底守候着一个衣衫整齐的青年男子,操着潮汕口音,见我推着的自行车破旧,遂上前一步,在瞬间几乎贴耳言曰: “旧单车卖么?”如果说,随着这几年实行经济开放的政策,广州街头出现了数以万计的“无牌个体大军”、“明火执仗”地活跃在城市的东西南北,而他们好歹还是有户籍的本地本区人 (有许多还是正宗待业青年);那么还有另一种人更为浩荡,不但“无牌”,连暂住证也没有的“地下”大军,他们的存在就更是市民们所不容忽视的了。之所以说其进行“地下活动”,首先是因为他(她)们的“经营范  相似文献   

20.
前卫字典     
即:现代生意人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营运中巴在马路上绕了几十个圈子。售票员还是原来那句话;“××(地名)即走! 即走!”商店里写着:“BP机,×××元,即买即用。”据闻有个家伙买了个BP机。对这个“即”字有点怀疑,居然自己呼自己:“带20个人、30把刀……”果然即呼即灵(?)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