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变动率和残疾人就业变动率的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对残疾人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而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在我国经济增长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次要因素,主要因素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残疾人就业率偏低.经济增长为残疾人牡会保障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经济支持,进而有利于残疾人的就业.因此,我国应逐渐把宏观政策目标从关注效率、转到效率与公平兼顾上来,使经济增长的目标不仅关注于物质财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着眼于社会公民,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的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经济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就业问题做得好不好,是对一个国家执政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作为执政党和政府,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使每一个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人都有就业的可能,从而实现人人、家家安居乐业,社会各阶层人民和谐相处,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真正实现民富国强,社会安定和谐,我们的党和政府就会受到人民的拥护,从而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并使其执政地位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3.
社会管理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今天的中国,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社会活力蓬勃进发,社会问题也是相伴而生、不断出现。只有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切实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国家才会有序、和谐,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全社会才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力量,实现更大进步。  相似文献   

4.
实现充分就业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头等大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创造就业岗位,尽可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充分就业,促进社会的稳定,构建社会的和谐,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沙勇 《群众》2015,(2):5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之后,我国关于就业的理念和实践不断深化的结果,是推动新的发展的战略抉择。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使得以往许多问题的解决要依靠新的思路与方法,尤其是就业问题。一、我国就业面临总量压力较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就业问题与经济增长紧密相连,就业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已有的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只有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才能相应地创造更多的新生就业岗位。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就业弹性系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我国经济拉动就  相似文献   

6.
韦胜福 《桂海论丛》2005,(Z1):35-36
三农问题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进步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首要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只有解决三农问题,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只有解决三农问题,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政通人和,社会安定团结;只有解决三农问题,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国家,通常将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其中充分就业被排在首位,足见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里,人们从事劳动,谋生计。必须通过就业来实现。必须走上社会的就业岗位才能实现。促进社会就业既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通道调查厦门市当前的就业形势,查找主要矛盾并深入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8.
《就业与保障》2008,(3):24-25
——扩大就业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在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方面制订具体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应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当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逐步实现社会公平;大力发展经济建设;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  相似文献   

10.
去年我省就业工作时刻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三大人群”,注重发展经济拉动就业、落实政策促进就业、优化服务助推就业“三个环节”,就业工作模式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过去注重扩大就业,向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并重的转变,积极实施援企稳岗措施,将减少失业的防线提前到稳定就业岗位;二是由过去注重帮扶就业,向注重帮扶就业与促进创业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11.
李雁红 《前进》2009,(12):8-9,43
实施扩大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省提出的推进和谐山西建设的“五大惠民工程”之一。如何通过创业尤其是生存型创业带动我省就业的增长,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现阶段解决我省就业矛盾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任新华 《新重庆》2006,(2):33-3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以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基石的现实生活环境。只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平等友爱, 融洽相处,社会才能和谐。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贫困地区的和谐就显得十分重要。从  相似文献   

13.
孙耕耘 《中国妇运》2004,(10):16-18
我们党在深刻总结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使包括妇女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实现自身的物质利益,不断改善和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稳定的社会局面,才能实现男女两性的协调和谐发展,逐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云南省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很大,贫困程度仍然很深。到2003年底,不含返贫人口,全省农民人均纯…  相似文献   

14.
在6月18日召开的吉林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吉林省副省长金振吉在分析了当前全省就业再就业和劳务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指出:“改善民生的关键首先是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只有先把人民群众的生存‘饭碗’问题解决好,才能减轻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扶贫开发等其他民生工作的压力,保证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棚户区改造等工作的顺得进行。”金副省长同时强调:“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省情出发,顺应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规律,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赵炜 《人民论坛》2023,(1):66-69
随着技术进步和就业领域的扩展,数量庞大的青年劳动者选择进入以灵活化为基本特征的新就业形态领域就业和工作。新就业形态的不确定性和新工作场所特征的灵活性对青年群体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只有在大力推进新业态经济的同时,建立更广泛的社会对话机制,创新推出适应数字时代的劳动规范和标准,为其建立更加通畅和宽阔的职业发展通道,才能保障新就业形态和青年群体相互成就。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在“十一五”期间关于“发展目标”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阐述中.都提出了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持续增加城镇就业岗位的要求.并指出.积极促进社会和谐.要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说明。做好就业工作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认真思考.并着力加以推进的重要工作。结合对《“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学习理解,笔者以为.无论是在认识连是操作的层面上.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实现这样一个转变。即:做好就业工作,要实现从强调扩大就业总量到注重就业数量和提高就业质量并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正视就业     
人们惯把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作为盛世象征,并视为政府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的主要政绩。近些年来,上海的就业与再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还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审议。就业乃民生之本。一个人一旦失去工作,生存就受到威胁;一个家庭一旦有人  相似文献   

18.
李顺宽 《前进》2008,(10):25-27
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我们党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基本方法和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也处在不断发展变动之中。只有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更好地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重要利益关系,才能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建党80年与民盟6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动摇,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才能实现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才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民盟也才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应科 《云南人大》2009,(12):18-18
中国共产党建党88周年,执政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证明,我们国家取得的革命胜利和各项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作为一个执政党,特别是在当前新的时期,新的发展形势下,必须正视和研究当前党内存在的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领导、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奔向美好未来。同时,要把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政治建设作为我们党的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及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富强,社会才能进步,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