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殊死较量     
导演、编剧和原小说作者张平,都没想到故事片《生死抉择》会在全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8月中旬以后,随便打开报纸或上一个网站,就可以看到这样的题目: 反腐力作《生死抉择》热映不衰 影片《生死抉择》在各地激起共鸣 《生死抉择》在沪票房收入已超过 1200万元,创近年  相似文献   

2.
《上海支部生活》2013,(1):11-11
主题一:反腐倡廉 在十八大把反腐提到—个新高度后,从中央到地方,呈现新气象,给老百姓所期待的“开启不一样的反腐新局面”以很大的信心。可结合(《利剑反腐:化解百姓焦虑》、《廉政建设:不只是领导的事》、《仅盯手表是不够的》等文章,就如何认识反腐形势、在反腐中普通党员群众应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这个时代更多的是风花雪月的故事,已经很少有人愿意掏腰包买《抉择》这样的书了。但,将它改编为电影(《生死抉择》)放映后,这部小说畅销了。人们被银幕上李高成的生死抉择感动得落泪——有一种激情在我的心里涌动。不觉得想起了宋人王令的一句诗:“子归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对《抉择》的作者张平的采访使我加深了这种感受。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央、省、市、县关于警示教育的有关规定,近来,笔者重点观看了《胡长清案件警示录》、《9898-广东湛江特大走私受贿案透视》等电视片和《生死抉择》反腐电影,反复多次认真阅读了规定的学习内容,感触颇深颇多。胡长清、成克杰、罗凤群等人的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给人的警示很多,但我以为,对他们监督不严、监督不到位,特别是对他们八小时之外的行为缺乏有效监督,是导致胡长清等人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外在因素。“牛栏里关猫,进出自由”。这是胡长清在剖析自己犯罪根源时说的一句令人深思的话。仔细想想胡长清说的这句话,不…  相似文献   

5.
“圈” 患     
自古以来,“权”这神圣之物总是衍生出许许多多缠绵悱恻的附庸,“圈”,便是较为显著的一种。在“权”的周围往往有一个“关系圈”、“包围圈”。如果说由权而生的“生活圈”溺害的主要是个人的话,那么权力周围的“关系圈”、“交易圈”侵害的则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影片《生死抉择》中省委副书记严阵对下属市长李高成有几段赤裸裸的道白:“官场中有很多圈子,你是我提拔的,你就是我圈子里的人,别人也都这么认为。如果你的行为不顾圈子的利益,就会被认为忘恩负义,被视为背叛。”“你不保护自己圈子里的人,反过来又指望谁来保护你?…  相似文献   

6.
《前进》2000,(11):4-7
一 根据山西作家张平的长篇小说《抉择》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正在全国各地上映,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成为大江南北的焦点话题和电影市场的全新景观。影院内外,好评如潮,出现了万民争看、众说《抉择》的喜人局面。全国票房收入已突破 12000万元,遥遥领先于同期放映的进口大片。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从新闻媒体到街谈巷议,无不交口称赞,认为这是一部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反映人民心声、展示共产党人凛然正气的优秀影片,是一部给人强烈震撼和深刻警示的反腐倡廉的文艺精品,观后令人震惊,促人警醒,使人振奋。影片既叫好又叫座,得…  相似文献   

7.
反腐倡廉巨片《生死抉择》中,有一个令人震惊的场面:在市长李高成认清中阳纺织厂厂长郭中姚一伙的真实面目,决心彻底揭开中阳纺织厂腐败的盖子时,郭中姚摊开了手中的底牌:你以为你是谁?你是我们“‘圈子’里的人”,揭开我们厂的盖子,你李高成也跑不了! 郭中姚“‘圈子’里的人”,有中纺厂的厂长、书记,有省委副书记,有退下来的省、市老干部,有各方面握有实权的人,连李高成的妻子也包括在内。这个“圈子”,表面上由亲情、友情、交情、恩情连结在一起,实际上则是一个为攫取国家利益,满足个人私欲而相互勾结、相互利用、相互…  相似文献   

8.
影片《生死抉择》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名老职工写给李高成市长的反映中阳纺织厂领导班子腐败问题的信件被市长秘书“截留”了,由此引发了群众对李高成的误解,也给李高成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被动。当李高成责问秘书为何扣住他的信件时,秘书解释说:是为了减轻领导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9.
近期推出的电影《生死抉择》,撼人心魄,动人情怀,发人深思,催人警醒。它是一部反腐的警示篇,它是一曲为民的正气歌。《生死抉择》所反映的,是紧跟时代、紧贴生活、紧扣人心的大主题,即反腐倡廉这一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主题。影片从反映中纺厂的“卖厂风波“开始,进而围绕揭示矛盾、解决问题逐步展开,步步深入。其间虽然一波三折,但终究真象大白:一个曾荣耀无比、拥有辉煌的企业,为什么在短短几年间江河日下,破败衰落?其问题的症结在于企业领导班子的一帮人结党营私,利用手中权力,聚敛财富,致使中纺厂富了方丈穷了庙。影  相似文献   

10.
近期,党中央在全党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是面向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是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治本之策,是惩治腐败、弘扬正气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党中央对我们党员干部的深切关爱。自己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名负责人,要以江泽民同志“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成克杰、胡长清等反面典型为警戒,以《生死抉择》中正面典型为明镜,高举反腐大旗,高扬正气之歌,认真抓好并带头接受警示教育,身体力行地推进党内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一、反面教材为“一把手”敲响了警钟   “官场”与“…  相似文献   

11.
如同一股红色风暴,影片《生死抉择》席卷了中国大地,引起世人的瞩目。在影片里,我们虽然看到,一个棉纺厂的小小“领导”靠着金钱那“无所不能”的敲门砖,使省里、市里的领导俯首贴耳,听命于自己,而那“受人之礼”的官员也甘心用手中的权杖,为“送礼者”开脱罪责的那一幕幕龌龊的交易。但另一面,我们更看到,市长李高成冲破同事、朋友、老上级、妻子编织起来的各种关系网、腐败网,最终使腐败分子受到应有的惩处,作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生死抉择”,展现了共产党人在腐败与反腐败斗争中立党为公、不惧邪恶的凛然正气。   看…  相似文献   

12.
《时代潮》2000,(9)
今年五十有九的大导演于本正又因为令人瞩目的电影《生死抉择》大红大紫了一把,在采访他短短的几个小时里,不停地有邀请他出席各种座谈会的电话。他笑着说,真没想到。他敢拍胸脯说看《生死抉择》不会让你后悔,但没想到会在全国自上而下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拍过《日出》、《走出地平线》的于本正,说起《生死抉择》依然  相似文献   

13.
可笑与可悲     
卖炊饼(馒头)的武大郎,原是个可怜人儿,如今大有发迹的样子。前些年进入漫画,也还只是一般规模的开店老板,不多几年就俨然是世家大族重振门庭的人物了。谓予不信,有报为证。《光明日报》刊登的一篇署名文章说,武大郎的里籍引起了某些人研究考证的兴趣,一些文化人围绕武大郎究竟是河北清河人、还是正宗山东人士这个题目在打笔墨官司,甚至有的人还在酝酿成立武大郎研究会之类的“学术团体”。恕我鄙陋寡识,对这样的“学术问题”竟无所闻,只在《文汇报》“媒体观点”栏的摘编文字中获知一二。对论争的任何一方立论都无可置喙,只不过由此想到清…  相似文献   

14.
掌声与心声     
如今,不知是人们越来越懒,还是缺少激情,鼓掌之事甚为稀少,掌声之价昂贵如金。有时,在一场报告、一台演出抑或一项庆典中,尽管主持人(台上人)带头鼓掌,动员“大家欢迎”,可台下的鼓掌人依然寥若晨星。 然而,并非全然如此,亦有迥然不同的。近日,看罢反腐巨片《生死抉择》,令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观众那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当海州市李高成市长在调查、暗访中,发现以郭中姚为首的中纺厂一窝蛀虫正在豪华酒店寻欢作乐时,当即摔碎了盘碟,掀翻了桌凳。此刻,电影院里爆发一片掌声。 在省委副书记严阵授意下召开的处理李市长…  相似文献   

15.
沈轩 《人大建设》2005,(6):44-46
他曾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曾经当过市长、省工商局局长:他因创作《碑魂》、《梦魇》等多部长篇反腐小说而享誉文坛和政界,被人们尊称为“反腐作家”、“市长作家”。可是,就是这样一个闻名一时的“反腐作家”,竟然最终栽倒在腐败上。2005年3月底,四川省高级法院以滥用职权罪终审判处“反腐作家”李太银有期徒刑5年。  相似文献   

16.
2010年6月6日《社会科学报》刊登杨曾宪的文章,贪腐现象,人人喊打,中国式腐败却偏偏能在这高分贝的“打杀”声中如“水银泄地”般地渗透到各个角落:再少的采购,也有私下回扣;再小的工程,也会偷工减料。建筑项目投标、文化单位招考,所有环节的“公开、公正、透明”都搞得像真的一样,惟结果是事先设定的。  相似文献   

17.
《时代潮》2000,(9)
干部难演,廉政干部更难演,但王庆祥把《生死抉择》中的市长李高成演活了,令观众击掌叫好。对于自己饰演的角色,王庆祥认为,李高成不完美,他袒护手下,有升官私欲,对副书记设防,但随着反腐的深入,正直果敢勇于纠错的个性魅力逐渐显露,他的真实、鲜活折服了观众。"我当时塑造他时也没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治”观念与“清官”情结在国人大脑和心目中真是根深蒂固,直到今天它仍还在不知不觉地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并不时在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表现出来。我们不妨以电影《生死抉择》为例,影片中塑造的李高成、杨诚等忠实代表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人物形  相似文献   

19.
《时代潮》2000,(9)
关注张平已经很久了,从《法撼汾西》、《天网》到《抉择》。《抉择》的产生是必然的,是作者才华、人格、责任感与社会现实碰撞出来的杰作。《抉择》改编成电影《生死抉择》播映后引起的轰动也是必然的,因为你关心人民,人民就会热爱你。正如作者所说:写作首先应该  相似文献   

20.
肖扬 《今日广西》2007,(5):58-59
有的重出江湖,有的再接再厉,2007年影坛期待不少。 2007年的华语电影市场,众多导演将出手不凡,扫黑片、战争片、喜剧片轮番登场。当然也不排除2007年会有一部“石头式”的作品横空出世,带来出其不意的疯狂。记者注意到,多年未有作品的吴宇森将凭借《赤壁》、《天堂口》两部影片回归众人视线;姜文相隔七年之后,在银幕上升起“太阳”;李安导演用张爱玲的《色·戒》描画感性和理性两种情绪的冲突;擅长喜剧的星爷借助科幻的翅膀飞向“长江七号”;冯小刚导演则要用《集结号》来打一场硬仗……今年的华语电影不再是古装大片之间的比拼较劲,却自有一种热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