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一内容是建国后三部宪法都没有的。只有大家都遵守和履行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应尽的各项基本义务,才能保障大家都享受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在资本主义社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不仅不是平等的,而且是根本对立的。这种对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社会的公民权利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权利意识,是民主法制意识的重要内容,在宪法学上,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几乎是同等重要的,宪法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没有公民权利意识就没有真正的民主,也不可能有现代法制。因此,提高公民权利意识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即:除了国籍的限定外,这个国家里所有的人都是公民,不论财产、出身、职业、信仰、文化程度等等一切差别,当然也没有“阶级烙印”。因此,公民是平等的,“平等”是公民的最…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上作出批示强调,要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宪法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现行党章规定了党员的八项义务和八项权利,并把党员义务规定在先,权利规定在后.党章这种规定顺序,正好与宪法规定公民权利先于公民义务相反,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党员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和自愿性,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摆正了党员的义务规定先于权利规定的关系,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筱萍 《奋斗》2001,(9):48-49
权力和义务是什么关系?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还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可见权力和义务的关系具有统一性,两者是不可分离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迁徙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权利.我国已于1998年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我们有义务切实履行对《公约》的承诺,以《公约》为参照去实现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公民的迁徙自由权的实现不仅意味着我国顺应世界保护人权的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公民迁徙自由权的实现,需要明确《公约》和国内法律的关系,并进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王春梅 《世纪桥》2012,(15):61-62
在常态社会下,强大的公权力尤其是行政权力侵犯公民权利的情形时有发生,在非常态的紧急状态下更易出现如此情形,此时公民的权利就异常脆弱。这种紧急权力如不能得到宪法和法律的理性规制,将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因此,研究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民权利规范是体现公民法律地位的宪法范畴,对公民权利的确认和保障历来是各国宪法的核心所在.然而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直到新中国成立,公民权利才真正得到宪法确认.建国五十多年间,公民权利及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顾和总结中国现代公民权利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对于完善现代中国公民权利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子林 《理论学刊》2006,(11):94-95
所谓宪政,是指由宪法性法律或宪法性惯例确定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相互关系、职责权限、活动规则,旨在保护公民权利,并由制度保证宪法得以实现的状态。宪政必然涉及到两种关系:(1)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即公共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的关系;(2)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即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其中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宪政的主要矛盾。宪政主义意味着在政府和公民的关系中对政府进行法律限制,在被治者的权利与自由和政府的有效运作间谋求平衡。但是,宪政的主题必然在逻辑上涉及到合宪性审查的主题,这是违宪的司法救济手段,也是宪政的制度体…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后,保障公民权利的问题引起了重视。公民权利的形式如何,在现阶段那些问题侵扰公民权利,应该从哪些方面确保公民合法权利的实现等,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权利的产生与形式权利是义务的对称,它体现了权利的意志活动和利益的社会关系。权利是伴随着国家的诞生而产生,随着阶级的出现、等级制度的强化而进行分离的。原始氏族社会里,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统一的,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着,社会公共秩序、劳动规则等全靠习惯和传统来维持,原始社会里的一切禁忌都是为了保证整个氏族的生存,根本没有谋取个人利益的规则。直至氏族社会的末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的度产  相似文献   

11.
公民权利规范是体现公民法律地位的宪法范畴,对公民权利的确认和保障历来是各国宪法的核心所在。然而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直到新中国成立,公民权利才真正得到宪珐确认。建国五十多年间,公民权利及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顾和总结中国现代公民权利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对于完善现代中国公民权利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劳动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建国以后制定的三部宪法,都有这个规定。但是,明确提出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所谓公民的劳动权,主要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工作,并按照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取得报酬的权利。与此相对应,国家则有义务采取各种措施来保障公民享受这种权利。为此,新宪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民受教育权现状及其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群体。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保障农民受教育权的充分实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拟从分析农民受教育权的实现状况,探讨农民受教育权的保护途径。一、我国农民受教育权的实现状况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政府采取增加教育投入、完善法律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我国宪法第46条第1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先后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中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了明确规定,但人权的实现和发展实际上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探讨市场经济对人的素质要求,需要研究人权的实现和发展这样的宏观问题。事实上,它也是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我个人认为,单纯依赖法律手段很难达到目的,应该形成法律、市场和教育互相配合、共同作用、有机结合的实现人权的社会约束机制。 1.法律约束。法律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社会约束机制,可以保护公民权利不受侵犯,是实现人权的主要依据和根本保证。同时法律还可以引导法律义务向道德义务的转化,法律不仅能巩固人权成果,为实现人权提供依据,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权的发展和实现起先导作用。我国应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制定维护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具  相似文献   

15.
谁是公民法律专家李步云说,1982年宪法修改有三点值得铭记,一是在结构上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移至国家机构之前;二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三个就是有关公民的定义。  相似文献   

16.
一、学习宪法的重要意义宪法学是研究宪法这一特殊现象的法律科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宪法处于核心地位,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因此,学习宪法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人人都要学习宪法。作为中国公民,都应学习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次,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再次,宪法作为一门学科,是法学的基础。最后,宪法课也是爱国主义教育课。二、学习《中国宪法概论》的方法2003级法律专业大专班学员,使用的…  相似文献   

17.
杨瑾 《学习论坛》2000,(5):28-29
在现代国家监督体系中, 宪法监督是保障宪法实施。 维护公民权利的重要法律制 度。我国宪法对此虽有明确 规定,但宪法监督制度至今 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原因 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认识 上的偏差也是一个重要的原 因。目前,无论是在理论界 还是在实际工作部门,都有 一些人将宪法监督与人大监 督等同起来,认为我国已普 遍建立了人大监督制度,而 人大监督又与宪法监督大同 小异,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 没有必要再建立宪法监督制 度。这种认识在理论上是错 误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宪法监督和人大监督虽然在 某些方面有一定的联系,并 …  相似文献   

18.
梁华忠 《奋斗》2001,(6):15-16
现代社会的基石——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义务即法律责任)。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人权宪章》与我国宪法的相关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人权宪章》包含三个组成部分:《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我国先后于1997年10月和1998年10月签署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尽管从形式上看不是公约,但许多学者认为该宣言有习惯法的效力。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公开宣称反对《世界人权宣言》,我国也一贯尊重《世界人权宣言》的主张。将《国际人权宪章》中规定的人权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相关比较,找出我们立法的不足,是我们良好地履行自己承诺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法律体系、法律制度的基础,离开了它就无所谓依法治国。然而在我国政治实践中,宪法还未能完全树立起应有的权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些人宪法意识淡薄,认为宪法与公民的生活没有太多关系。因此,要树立我国宪法的权威,从宪法宣传教育来说,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使人们树立宪法不仅是政治性规范,也是公民的生活规范的意识。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对宪法的理解往往仅限于它的政治层面,尤其是宪法的阶级本质上。应该说,从宪法的阶级本质入手,就抓住了宪法最核心的环节,它远比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