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锋  张莉 《法制与社会》2013,(8):252-253
由一起未成年人奸淫幼女案引发的对青少年性犯罪的思考,首先明确青少年性犯罪的界定范围,通过对青少年性犯罪状况的实证取样分析,深入探讨青少年实施性犯罪时的行为特点及心理状态。从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犯罪实施特殊的处遇政策出发,在矫正青少年性犯罪处遇理念的基础上,设置各项特殊的处遇制度,并构建三级立体防控体系,完善法制宣传,更好的从惩罚与教育两方面完善青少年性犯罪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共同存在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在青少年犯罪中,性问题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动机。据有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率高达70%,其中有30%是性犯罪。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的生理成熟越来越早,对性问题的接触也大大提  相似文献   

3.
所谓女性性犯罪,是指女性以色相、肉体等性诱惑手段进行的性违法犯罪行为。近几年来,女性性犯罪活动,在女性犯罪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这种犯罪行为无视社会公德,破坏社会风气,腐蚀青少年的身心,不能不引起重视。为预防和治理这种犯罪,有必要分析一下其心理动因。心理动因就是驱使犯罪主体实施某种犯罪行为的内心动机。心理学理论认为,动机的产生是由于人的需要所决定的。犯罪动机也不例外,也是由个体占主导地位的需要所决定的。根据女性性犯罪的不同需要结构,女性性犯罪动机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一、由贪图物质享受的需要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裴孝亮 《法制与社会》2012,(22):280-281
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暴力性犯罪不断频发,其社会危害性极其严重,青少年自毁前程更是让人惋惜.本文从青少年时间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来分析如何更好地预防青少年暴力性犯罪,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了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等特点,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女性犯罪呈上升发展态势,这对整个社会稳定来说都是个危险的信号,女性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的减少女性犯罪,首先应掌握了解女性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同男性犯罪嫌疑人相比,女性犯罪嫌疑人由于其本身在生理性和社会性方面存在的个体特点,因而在心理上也会形成异于男性犯罪嫌疑人的特点。因此在侦查过程中,如何抓住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以便深挖犯罪,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既不放纵犯罪,又能较好地保护女性犯罪嫌疑人的权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我国青少年犯罪中,女青少年的性犯罪情况比较严重,并且呈现逐年上的趋势,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所谓女青少年性犯罪,是指女青少年在两性关系中,妨害社会秩序、毒化社会风气、破坏社会主义人际关系、侵犯公民人身权利、造成危害后果,依照法律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女青少年除了性犯罪以外,还有  相似文献   

8.
罗宁 《特区法坛》2005,(6):43-46,13
随着妇女介入社会生活的领域扩大,社会伦理观念的进化,女性犯罪,特别是青少年女性犯罪人数不断上升,且与青少年男性犯罪的质的差异逐渐缩小。据统计数据显示,海南省2003年、2004年的女性犯罪人数,是海南省建省后1989年、1990年女性犯罪人数的14倍。为了进一步研究女性犯罪,特别是青少年女性犯罪,今年3月、4月,我们海南省女法官协会对海南省仅有的一所女子监狱——海南省凤翔监狱正在服刑的368名女犯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采取逐一询问、登记、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监狱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安排了管教干部参与。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问题正在困惑着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从心理学层面分析青少年的犯罪成因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预测与预防具有显著的意义。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个人需求与社会供给以及意志行为和认识能力都存在着超前与相对滞后的冲突,因此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社会化障碍,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10.
当前,青少年犯罪违法问题日趋严峻,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探讨了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家庭、学校、社会等原因,并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即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介入青少年犯罪问题,以帮助犯罪的青少年实现社会化,远离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11.
当前,老年人性犯罪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的一种性质恶劣、影响极大的犯罪现象。在调查四川省广安市农村比较突出的老年人性犯罪这一社会现象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农村老年人性犯罪并不是偶然产生的,它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从表面上看,老年人实施性犯罪是为了满足其性欲,而在实质上,老年人更多是想通过这种犯罪释放他们的"畸形"心理需求,以引起政府、社会、家庭等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注。对老年人性犯罪的对策应当重在预防,而非打击。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今天已经成为日本的一大社会问题,对青少年犯的改造工作是解决这个问题对策之一。一、日本青少年犯的特点从实际调查资料来分析,日本学者认为青少年犯具有以下的主要倾向性:在犯罪性质上,粗暴、凶恶性犯罪占有较高的比重;在刑期上相对地要长一些;低年龄犯表现较为明显;受过“保护处分”的居多等。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如智能指数比较高;保护人健在、保护环境良好;容易  相似文献   

13.
女性心理成熟年龄较早,具有柔顺和忍耐性格,形象思维能力强,感情细腻,重视家庭情感,这些心理特征使女性犯罪表现出犯罪数量相对较少,犯罪根源多为情感问题,犯罪之前伴随着激烈的思想斗争,犯罪行为多为共同犯罪尤其附从于男性犯罪等特点。针对上述特点,有关组织及司法机关应采取在青少年群体中进行提前教育、预防,注意化解家庭情感纠纷,注意犯意苗头、预防犯意向犯罪转化,加大打击共同犯罪的力度、预防各种犯罪等措施,以降低女性犯罪率。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农民犯罪日益严重,其中,性犯罪在整个农民犯罪中占很大的比重。据我院1987年批捕的情况看,属性犯罪的17人中,农民身份的就有16人,比1986年批捕农民性犯罪8人上升了一倍。这是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一、农民性犯罪的特点所谓农民性犯罪,是以犯罪人的身份来划分的,主要是指那些农业人口以非法性行为为内容的,触犯了刑律的犯罪行为。其犯罪类型主要包括:强奸、轮奸妇女的犯罪,奸淫不满十四岁幼女的犯罪;引诱、容留妇女卖淫的犯罪;对妇女进行其他流氓犯罪。当前农民性犯罪主要有如下持点:  相似文献   

15.
陈威仪 《法制与社会》2013,(22):255-256
犯罪是一个社会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犯罪的类型、手段也随社会的改变而做出相应调整,逐渐出现了与不同犯罪人群的年龄段对应的现象。而在其中,有关于青少年的犯罪情况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现如今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与环境污染、毒品等成为严重危害社会、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世界难题。我们在面对青少年犯罪时,不能对其本身抱有一种发至内心的抵触心理,青少年犯罪大部分是由于阶段成长中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因此,矫治的关键在于研究其心理特征。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犯罪学领域的一个重点,如何有效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络犯罪增加和低龄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各方面的密切配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本文论述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然后具体分析了心理原因、家庭问题、不良网络文化等因素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邵一弘 《法制与社会》2013,(28):290-291
随着对青少年性犯罪愈发严重,而当今中国现行立法对于保护青少年性权利尚有不足,故有观点认为中国有必要引入化学阉割刑以惩戒犯罪。由于化学阉割(chcmicalcastration)无法在法理上满足基本的刑罚要件,又与中国的伦理观念不符,故不宜作为刑罚引入中国,更好的方法应当是引入化学阉割疗法,以预防病理性性犯罪。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最主要的场所,也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和行为规范习得的基础环境。而青少年网络犯罪作为青少年犯罪的一种重要方式,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文章试图从家庭因素角度来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形成机制并给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青少年犯罪在各类刑事犯罪中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大,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之所以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是由青少年自身心理不成熟与外界环境的影响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对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预防与矫正,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它是全社会应当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使命,需要个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网络犯罪包括青少年道德和法律观念的异化与失衡、网络立法具有滞后性和不完善性、青少年社会化不足、网络亚文化等多方面原因.为此,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包括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处理好网络法律与网络技术监控的关系、加强防控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