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线》2017,(2)
<正>“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宜居宜业和谐新区的关键阶段。实施好、落实好新区“十三五”规划,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大兴建设好”的嘱托,紧紧抓住新机场建设、开发区创新发展、城乡结合部改造、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等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三个三”战略,抓  相似文献   

2.
谈绪祥 《前线》2017,(2):91-92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宜居宜业和谐新区的关键阶段.实施好、落实好新区"十三五"规划,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大兴建设好"的嘱托,紧紧抓住新机场建设、开发区创新发展、城乡结合部改造、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等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三个三"战略,抓落实、建机制、强督查,推动新区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区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功能的基本载体,抓好社区建设和管理,对于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意义重大。双流县作为成都"立城大业"的排头兵,在新区建设中主动实施"城市发展"战略,领先打造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课题组对双流县城市社区建设管理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吕方 《新视野》2023,(3):84-9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历史任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对于美好乡村生活的愿景,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知识方案和实践蓝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中国人“精神家园”的实践载体;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是“大国小农”基础上实现强国建设的根本路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同时包括了“物”的维度、“人”的维度和“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维度,实践层面要避免简单化理解,坚持精准思维、整全思维和共同缔造思维。  相似文献   

5.
《前线》2017,(2)
<正>“十三五”时期是门头沟强化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加快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生态涵养、旅游文化、科技创新三大功能有机共生、融合发展,努力把门头沟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速构建以高新技术和文化创意为主体的“高精尖”产业体系,走一条符合门头沟实际、体现地域特色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半月大事     
《共产党人》2013,(5):13
银川滨河新区将作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区来打造2月20日,自治区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原则同意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银川滨河新区,并决定要把银川滨河新区打造成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银川滨河新区地处沿黄城市带核心区域,规划总面积1335平方公里,立足于建设高度集聚、上下游衔接、产业配套、配建合理、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区,重点发展工业产业、文  相似文献   

7.
张贵林 《前线》2017,(2):85-86
"十三五"时期是门头沟强化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加快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生态涵养、旅游文化、科技创新三大功能有机共生、融合发展,努力把门头沟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新区".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4月2日,遵义市委书记龙长春在遵义市城市工作会议上讲:"以‘高标准建设’为主题,着力把遵义建设成为山水相望、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市,为建成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遵义市如何坚持规划引领,尊重发展规律,把遵义建设成为山水相望、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市,是我们亟须破解的重大课题。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城市建设必须以科学的规划为依托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  相似文献   

9.
近来,湖北省丹江口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市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宜居宜业宜旅的工业生态旅游城市”为总目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着力加强产业体系建设、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民生事业建设,助推“中国绿色水都”跨越发展提质提速提效。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湖北省丹江口市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布局和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关于“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安排部署,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旅的工业生态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1.
<正>"天府新区已经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吸引各方关注。与"天府新区"四个字密切联系的还有"现代制造业""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宜商宜居宜业"等词。而这些词汇正是解码"新天府"的关键词。在众多词汇中,"宜商宜居宜业"这个词更透出股"接地气"的劲儿,"商、居、业"紧紧围绕的都是一个"人"字,作为这座"城"里的人,我们的生活会发生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丹江口市地处南水北调中线核心区,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承载地和全国水源保护重点地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水都”。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限制性开发区域和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市,为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丹江口市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宜旅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幸福水都。  相似文献   

13.
9月1日至2日,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指出,为进一步凸显四川在西部地区的优势地位,满足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和发展的需要,有必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着眼更大程度发挥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和带动力,拓展成都和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利用国家促进城镇化和支持西部发展产业等政策,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聚集、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从支撑成渝经济区“双核”结构考虑,把成都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核心区、现代产业重要集聚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相似文献   

14.
怀柔区作为首都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正在逐步从首都的远郊区向服务国家的对外交往新区转变;从传统产业为主向创新驱动的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转变;从生态涵养发展区向宜居宜业的绿色生态新区转变,肩负着打造首都经济发展新的战略高地和带动北部生态涵养发展区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好、贯彻好十八大精神,是我们实现好这“三个转变”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5.
8月11日,“2014全球人居环境奖”颁奖典礼在哥伦比亚国家博物馆举行,将开发建设理念定位为宜居宜业、健康环保的“世界之都、活力汤城”的鞍山汤岗子新城荣获“全球绿色城市(区)”称号。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金昌市金川区紧抓省、市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紫金花城”旅游品牌,做大做强香草花卉产业,为全区旅游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香草花卉产业带动区域旅游蓬勃发展.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城市绿化带和空地,在现有城市景观、公共设施建设中合理规划种植花卉,实现了花卉景观均匀化分布,城市处处呈现出紫金家园文化元素,形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品格.  相似文献   

17.
陈光飞  袁航 《当代贵州》2017,(50):40-41
贵定县按照“县城宜居、昌明宜业、盘江宜游、云雾宜农”的功能定位,统筹加快推进新巴、德新协调发展和“产城景文融合发展”的城乡发展思路,小城镇建设工作得到快速发展. 特色引领 2016年8月,贵定县入选全省首批20个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试点县,迎来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18.
吕捷 《理论导报》2023,(1):37-38
<正>在近期召开的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乡村建设始终贯穿其中。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从美丽乡村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相似文献   

19.
怀柔区作为首都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正在逐步从首都的远郊区向服务国家的对外交往新区转变;从传统产业为主向创新驱动的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转变;从生态涵养发展区向宜居宜业的绿色生态新区转变,肩负着打造首都经济发展新的战略高地和带动北部生态涵养发展区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好、贯彻好十八大精神,是我们实现好这"三个转变"的核心动力。一是坚持把建设文化科技  相似文献   

20.
3月20日至2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成都、眉山、资阳调研天府新区规划建设情况时强调,要将天府新区建设作为今后几年我省的“一号工程’:坚持“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发展定位,坚持“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着力打造国际化、世界级的高端产业基地和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