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顾是一名15岁的初中生,在我带的学生中较为典型。3岁时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父亲。但父亲不久便组织了新的家庭,并又生下一个女儿,而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亲有时一周看她一两次,有时很久也不来,母亲更是很少来看她。  相似文献   

2.
弃教鞭闯商海失败中寻找新财路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郭丽,1996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吉林市一所中学任教。一个月后,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放下教鞭,闯进波涛汹涌的商海。刚开始,她帮人收粮食,由于缺乏经验,赔得一塌糊涂。接下来,她又与人合伙开酒店,还是赔。不服输的她又开办了一家商贸公司,结果又以赔钱而告终。至此,她3年来多次经商失利,欠债30多万元。  相似文献   

3.
15年前,付杰来到白城市环卫处一队,当上了一名清扫员。时光流逝,她手中的扫帚磨秃了一把又一把,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而她始终坚守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她勤奋工作,一丝不苟,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环卫事业,先后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省职业道德“双十佳标兵”,被人们誉为环卫战线的“女铁人”。 付杰不怕脏不怕累,敢打硬仗。她担任清扫组长,组里只有她一名党员,在工作中她总是抢脏活累活干。 1996年 3月,清扫组被调到人口密集而且平房最多的和平街,人均保洁面积达7000平方米。这里的十几个污水井冻成了冰包,越…  相似文献   

4.
黄卫东 《党史纵横》2008,(12):21-22
贺子珍的名字,早已被亿万中国人民所熟悉,所铭记。她是巾帼英雄;她是一个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流血奋战而又受尽人间各种痛苦的杰出女性。她曾经陪伴革命领袖毛泽东生活了多年。早在上个世纪的40年代末,即新中国成立前夕,她曾在沈阳生活过一段时日,这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5.
何士光 《当代贵州》2008,(20):54-54
我们不需要为茅台酒设置格外的企业文化,茅台酒始终与这一片土地的历史和岁月融合在一起,她始终与乡情、亲情和人情融合在一起,这就是她的无须言说而又无处不在的风范和秉性。  相似文献   

6.
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农家妇女段金芳,20年中先后收留了114名渔家子弟在自己家读书寄宿,最终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而在她去逝一个月后,她的二女儿陈振华,又走上母亲的那条爱心之路,演绎着——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2,(8):97-99
周凯旋有着从普通公司职员到上亿身价女富豪的传奇经历,而完成这个跨越的条件,在于她出众的能力,也在于她爽朗的性格。她依靠自己的头脑起步,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赏识,用这些资源,她铺就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她有独立的思维,同时又有超强岛沟通协作能力,她有积极而又淡然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齐耳的短发,沉稳的眼神,简洁而明快的套装,一看便知是位精干的职业女性。然而她并不是一位普通的知识女性,她的勇气和魂力,她的医术与爱心,都在诉说着她不平凡的追求。她,就是中国性学会会员,全国特色医疗专家,西安市红庙坡医院泌尿科主任医师汪桂范大夫。   早在 1987年,当她还在河南医科大学进修时,她就深刻体会到性病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痛苦和中国医学在一定领域中的空缺,她决心去闯荡这片荒原,决心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千千万万在痛苦中煎熬的病人分忧解愁。于是她阅读了古今中外大量的相关书籍,辑录了一本又一本厚厚的…  相似文献   

9.
王新芳 《党课》2013,(12):77-78
2013年4月23日上午10时,细雨霏霏,在四川省芦山县宝盛乡凤头村的一片土堆上,38岁的王琼一脸疲倦和哀伤。她蹲在地上,用小铁锨挖了一个深坑,将已经僵硬的黑狗放在坑里。又找来一个完好的被单,盖在黑狗的身体上。她一遍一遍整理着被单的边角,不容许有一丝皱褶。为了怕黑狗在天堂里寒冷,她又把泥草厚厚地撒在黑狗身上。这是一个简单而用心的葬礼,女主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难舍之情和对这只黑狗的最高敬意。  相似文献   

10.
圣地,有把闪光的剑魏纯良,黄红莉说她是一座圣城,是因为中国革命从她纯洁的怀抱里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说她是一方闹市,是因为市场经济向她古老的土地上涌来一次又一次热浪。延安.无论在战火纷飞的岁月.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都应该是一方圣洁的世界。党和人民不能...  相似文献   

11.
她也是一位“好军嫂”记延吉市民政局优抚科长、共产党员宋顺女”□张文忠聂少敏杨安勤朋友,当你面临着家庭与事业矛盾的时候,你将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本文的主人公——一个平凡而又坚强的女性,在这道难题面前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她以“为牺牲者而牺牲,为奉献者而奉献”...  相似文献   

12.
喻银跃 《当代党员》2014,(10):68-70
8月26日,忠县马灌镇果园村的一片山丘。 不到秋风瑟瑟之时,周时芳却满心悲苦。 在她面前有两座坟,“新坟未。旧,旧坟又添新土”—— 四年前去世的儿子张和平和九天前离她而去的老伴儿张绍河都长眠于此。  相似文献   

13.
今年初中二年级的邓海香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在校园里,我们看到的是她健康活泼的身影,在她的生活空间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她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无私助人的爱心。不熟悉她的人一定会认为她有疼她爱她的爸爸、妈妈,有个令人羡慕的温暖的家。然而了解邓海香身世的人都知道,她是在一个寒冷的深秋,被好心的爷爷在木桥下面捡抱回来的......1983年11月23日,在吉林省舒兰市开原乡青山村,58岁的邓兆全老汉走在回家的路上,无意中听到桥下传来微弱的哭声。邓兆全寻着声音上前一看,只见一床旧棉被中包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弃婴。望着弱小而又无辜的…  相似文献   

14.
一位65岁的老大姐,早年研究中医药,后来办企业,积攒起数目不小的财富之后,她又将其用于公益事业,投资兴建了一所又一所老人公寓。她是独身。当我问起她做这一切的原因,她说自己的生命中有一个关键人物,曾经对她说过一句关键的话。  相似文献   

15.
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土家女性──记贺龙的前夫人向媛姑朱泽云在湘西,有一位令人敬仰而又鲜为人知的坚贞女性,30年代她被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的"共产主义首犯"罪名,判处有期徒刑12年,投监关押,遭受酷刑。获释后,仍在湘西家乡继续坚持秘密斗争,直到病魔夺...  相似文献   

16.
文心 《大特区党风》2003,(12):28-32
在成都,市民们传扬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名叫石桂芳的大妈,为了报答一位曾经在她家当过保姆的老人,她不仅义务赡养老人,视老人如亲人,自己和家人还人老人当保姆;当自己年过七旬,担心对老人照顾不周,她又为老人请来了一位又一位保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最后一个中秋日,北京复兴路61号二号平房,一位满头银发的九旬老人,在即将搬离前夕,又一次深情地凝视着这座毫不起眼的老房子。这位老人就是共和国开国元勋邓子恢的夫人陈兰。这座简易的老房子,是邓子恢于建国初期亲自设计的。在他逝世后的二十多年里,陈兰一直住在这里没有离开过。虽然国务院为她在万寿路安排了一套住宅,可她实在舍不得离开这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地方。在这里,她相伴邓子恢走过了风风雨雨,这里珍藏着她许多甜蜜而伤心的故事……相爱在深山老林1935年夏,20岁出头的陈兰在家里迎来了十多个带枪的汉子…  相似文献   

18.
周柳莺 《党课》2012,(2):93-95
陈琳2004年生了儿子后被公司辞退了。她一时很迷茫,自己能干点什么呢?都快30岁的人了,打工也不是长久之计,况且老公的工资也不过几千元,孩子的奶粉钱至少自己应该能赚到吧。她思来想去,想去做保险,但听说必须有口才有人际,保险单一般都要先从自己家的亲属下手,而她在本市除了认识婆婆家的几个穷亲戚,其余的一个都不认识,靠用嘴和腿去跑,自己真是力不从心。想开店卖品牌服装,上网查了下创业网址,虽然项目多多,但门面装修、批货的款子也要五六万,自己和老公就有这么多的本钱,赔了就什么都没了,胆子小又让她望而却步。她在家里又看了一年孩子,转眼儿子三周岁了。  相似文献   

19.
在河南省孟州市农坛路128号,住着一位党龄只有一年,而年龄已经67岁的老人。特殊的家庭背景和微妙的社会关系使这位老人历经坎坷;而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性格又使她矢志不渝,苦苦追求50年终于加入党的组织。她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的外孙女吴梦华。吴梦华1932年2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一个特殊的革命家庭。她的舅公陈独秀是我党的创始人之一,后因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被停职,由于他继续坚持错误攻击党的政治路线,并成立托派小组织,继而被开除党籍,抗日战争中病故。她的父亲吴季俨早年就读于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后留学德、法等…  相似文献   

20.
周庆 《当代党员》2011,(10):63-63
用电钻时,她像一名木匠;用勾针时,她又像一个绣娘……21年来,她的双手,已被磨出无数茧纹,一份看似枯燥的工作,她却干得有生有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