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官素质,指法院审判人员在政治思想和审判业务两大方面所需具备达到的条件或能力。法官素质是我国法律对审判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是法院做好审判工作,坚持严肃执法,确保办案和提高办案效率的必要条件。法官素质如何,不仅影响着法院审判职能作用的发挥,而且还直接关系到执法的公正与尊严。因而法官素质历来是法院队伍建议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民主与法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其中许多的矛盾以诉讼方式集中于法院,最直观的反映便是法院的案件受理数量年年递增,法官的办案压力也随之增大.对法科学生进行法官职业思维方式培养,可以让学生尽快适应法律职业的需求,从而提升职业生涯中审判能力、审判技巧.对于缓解社会矛盾、增加司法的公信力及权威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审判工作的需要,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按照最高法院和山东省法院的要求,结合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实际情况,淄博中院司法会计鉴定中心于  相似文献   

4.
谢小剑 《法律科学》2011,(6):114-120
我国司法实践中,常出现通过改变案件审理者而影响审判结果的现象,这与我国缺乏法定法官原则有关。法定法官原则要求法院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确定案件的管辖法院和审判法官,而不能在纠纷诉诸法院后自由裁量。我国管辖权制度改革也应当贯彻此原则,规范管辖权转移、明确级别管辖标准、禁止随意分配案件的审判法官。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荣昌县综合调处室是2008年8月12日在县人民法院挂牌成立的新机构,由法院安排两名法官、县司法局派出人民调解员和司法助理员各1名共同组成工作队伍,专职综合调处社会纠纷。对所有纠纷采取登记立案、免费调处,并原则上在受理纠纷后20日内调结。对达成协议的,双方当事人要求赋予协议强制执行效力的,可以提请法院立案审查,法院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在立案当日至迟5日内制发调解书。  相似文献   

6.
《法学》1993,(11)
第一,额外地增大了法院的王作量,在客观上,一方面相对缩短了法官学习法律的时间,不利于法官法律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相对缩短了法院审判案件的时间,造成草率结案,办案质量不高。加上法院审判任务繁重,如再设一个调解中心抽调审判人员去做份外工作(律师的工作)——从事经济纠纷调解和法律咨询工作,更为加大了法院的工作量,法官学习法律业务和审理案件的时间进一步相对缩短,更不利于法官法律素养的提高,更是不利于正确审理案件。  相似文献   

7.
《北方法学》2018,(6):104-116
法定法官作为一项宪法性原则,其核心内涵是法院的案件分配作业必须受制于事先一般的、抽象的法律规定,何等案件由何位法官承审绝不能等案件诉诸法院后再临时委任某个法官。审判委员会闭门讨论决定案件是一种事实上废除法定法官原则的定案方式,它侵犯乃至剥夺了当事人的公正审判权,理应依据法定法官原则对之进行改革。审判委员会改组为刑委庭和民委庭后,所有原本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都由立案庭直接分配至刑委庭或民委庭审理。各级法院应该重新修订既有的案件分配规则,并改革审判委员会遴选机制,以使无行政职务的精英法官能进入审判委员会。此等改革不触动审判委员会的宏观指导职能及其行使方式,改革阻力应该不大。  相似文献   

8.
提高办案效率维护审判尊严———评广东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本刊记者戴建志办案效率与办案质量一样都是衡量法院严肃执法的尺子,丢掉其中的哪一把,也不能说那里的审判工作搞好了,达到规定要求了。广东省法院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中,对此深有体会。提高办案效率的做法大抵...  相似文献   

9.
法院工作报告在人大全体会议上的表决通过率100%,这是2009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交出的答卷;速裁组民事案件调解率达80.6%,当庭结案率为68.45%,无超18月案件。这一组组数字详细地反映了该院审判管理工作中的良好业绩。流程管理、监管网络、质量评估、法官绩效考核、立案速裁,成为滨湖法院审判管理中的亮点。  相似文献   

10.
效率问题是近年来法院系统讨论得最为热烈的问题之一,尤其表现在法院(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法院)的商事审判工作面临着来自内部、外部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是法院内部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迫使法官要多办案;另一方面则是当事人以及社会公众对商事案件审理周期过长的问题时有反映,要求法官快速办案。很显然,缓解上述压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审判一线的力量配置,但作为法院的审判业务部门而言,①至多只能呼吁一下,自身并无力解决。于是,在审判力量得不到有效增强的情况下,审判业务部门要想多办案、快办案,只能依靠内部挖掘潜力,最为现…  相似文献   

11.
论刑事法官的审判思维 以应然与实然为研究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院是法律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在法官职业化语境中,作为法律帝国王侯的法官以行使国家审判权为专门职业,并具有独特的法律思维。当法官的法律思维成为裁判具体案件的思考方式时,法官的法律思维即为审判思维。在审判工作中,法律经由法官之手转换成个案场景中的裁判,这一过程法官的审判思维成了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胡伟 《法制与社会》2012,(32):110-111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司法工作如何坚持"群众路线"、"司法便民"的一些建议。结合今年一些地方的法院走出法院,走进民众,开展多样的办案方式,这不仅说明以"群众路线"、"司法便民"为主要特征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当代生命力的存在,也给我们重新审视"马锡五审判方式"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3.
审判方式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方式和方法,是法院的主要工作方式,这种方式是否符合审判实际,是否便利群众诉讼和法院审判,直接关系到能否提高办案的质量、效率和社会效益,关系到人民法院能否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审判工作开展时间不长,而且一直沿袭刑事自诉、民事审判模式,很不适应经济纠纷的特点和规律。突出表现在办案方法陈旧,效率低,审限长,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案件多、任务重与人员少、素质差的矛盾日益突  相似文献   

14.
初谈法官中心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谈法官中心论蒋惠岭法官中心论,就是要求建立以法官为中心、以审判职能为中心的法院。作为司法制度理论的一部分,法官中心论是法院司法职能得以实现的最基本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法官应当是法院内唯一的审判职能履行者,也是司法管辖范围内,对有争议的法律问题的裁...  相似文献   

15.
乔蓓华,女,1969年10月生,江苏盐城人,199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自1992年进入法院工作以来,她长期奋战在劳动争议审判第一线,主持化解了大量矛盾激化的劳动争议纠纷,帮助许多弱势劳动者走出困境。在办案之余,她还坚持十年撰写普法专栏文章,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答疑,并开设了工作室为群众排忧解难,获得了老百姓的广泛赞誉,近年来,她先后获评“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法院党建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审判效率要求法院迅速、快捷地解决当事人的纠纷,通过加速诉讼运作,减少案件拖延和积压现象。但长期以来,法院内部考核审判效率的指标以结案率为主,而当事人感受法院审判效率高低的判别视角却是个案的审理周期,这种认识上的差异造成了尽管法院工作报告中体现的结案数和结案率年年提高,当事人对审判效率的抱怨声仍然不绝于耳。为了弥合法院自我评价与民众评价出现的反差,本文以当前法院考核审判效率的评估指标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现状,查找不足,提出指标改进的建议和理由,目的在于促进法官参与案件效率管理,进而使民众真正感受到法院工作的高效。  相似文献   

17.
陈鹏程 《特区法坛》2005,(6):28-28,50
人民法院实行立审分开后,案件的主审法官没有直接与当事人接触,杜绝了腐败滋生的土壤,有效地保证了法官公正办案。但由于负责立案审查的法官没有参与案件的审理,对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案件,疏于审查或没有认真审查而简单地予以登记立案,造成遗漏或多列当事人等情况,导致主审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追加当事人及重新通知开庭,严重影响了审判效率,特别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为了防止刑事案件的过份迟延,不得不对刑事案件与附带民事部分分开审理,显然与设立附带民事诉讼是为了节约审判资源、降低审判成本及减少当事人讼累的立法宗旨相悖。现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案审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见解,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8.
法律福音     
《法律与生活》2011,(6):64-64
最高院:法官不得私下接触案件关系人 2011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在审判工作中防止法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的若干规定》。这个文件完善了法院工作人员不得私下接触案件当事人的规定,要求法院工作人员不得私下接触本人审理案件的当事人及其亲属、代理人、辩护人等关系人,  相似文献   

19.
1、法院违反不告不理原则,主动开始审判程序而作出判决。 2、受案法院不符合管辖要求。 3、审判组织不符合法律规定。 4、应予回避的法官没有回避。 5、应予公开审理的案件没有公开审理。  相似文献   

20.
刘朔 《天津律师》2004,(3):56-57
当事人到法院立案从而引起一个民事诉讼程序的开始.如果因所提交的材料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造成诉讼时机的延误,往往会给当事人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如何正确向法院提交立案时所需要的材料是不容小觑的问题。而涉外民事诉讼.因为其具有涉外因素.往往会面临所提供材料需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涉外民事诉讼的特殊规定办理额外的证明手续.如果不能正确掌握这些特殊规定,更容易造成诉讼过程冗长,诉讼成本的增加。在此.笔者按照立案当事人的不同情况.就如何正确向法院提交涉外民事诉讼案件立案时所需要的材料,作出如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