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悬念的美学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探小说是情节的艺术。在侦探小说的情节三元素中 ,悬念是关键性元素 ,它既是小说家们营构情节的枢纽 ,又是启动读者心灵的钥匙。没有悬念 ,侦探小说就无法结构情节 ;而一旦有了一个好的悬念 ,也就有了结构情节的基础。在侦探小说中 ,悬念的美学属性首先是追求最大限度的社会共鸣性 ,有见识的作家 ,总是选择思想内涵充实、审美价值高、震撼力强的悬念。其次 ,是追求最大限度的新奇性 ,从审美角度而言 ,爱好新奇是人的审美本性 ,要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必须设计出意料不到的新奇悬念。作家在创作侦探小说时应该想方设法进一步强化悬念。悬念是由矛盾冲突构成的 ,强化悬念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强化矛盾冲突 ;悬念的迭加 ,是强化悬念的又一个有力手段。大大小小的悬念交织起来 ,重重叠叠 ,环环相扣 ,使得侦探小说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2.
尹鸿涛 《前沿》2012,(8):168-169
19世纪40年代,美国作家爱伦·坡凭借《莫格街谋杀案》《失窃的信》等五个短篇故事首创了侦探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并初步确立了包括介绍侦探、描述犯罪情况和线索、调查案件、宣布破案结果、解释破案经过、结局六个环节在内的侦探小说情节模式。40多年之后,英国的柯南·道尔在坡开创性努力的基础之上,通过一系列福尔摩斯探案故事,完善了这一情节模式并将其发扬光大。后世的侦探小说作家虽然努力推陈出新,但却万变不离其宗。由坡创立、道尔加以完善的侦探小说情节模式成了西方侦探小说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侦探小说特有的诸多类型表征,在1950-1970年代的中国小说中泯灭、变易,纯粹的侦探小说文类在这一时段内走向消亡。作为民国侦探小说的代表,程小青的后期创作从"侦探"变为"反特"。直至完全终止。  相似文献   

4.
邹白茹 《求索》2007,(7):173-175
侦探小说折射和呈现着一个民族的各种文化因素,全面地体现民族的文化特性和心理企盼。侦探小说的翻译与传播依赖着它本身所存在的文化氛围,而文化氛围又直接影响着它的翻译和传播。中华民族迈向“近代”的前奏曲就是西方侦探小说之所以能在中国风行一时的文化大氛围。西方侦探小说中,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圆满结局满足了当时国人的心理要求,清朝末年的改革派们甚至把西方侦探小说的译作视为救国强民的工具,它之所以能在中国风行一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老百姓的清官情结。  相似文献   

5.
白认是个读书人。读书之余,也写了一些书,长篇小说,散文集,还与黄泽新先生合写了一部《侦探小说学》,为此,读了西方古典派、惊险派、心理悬念派、硬汉派、幽默派所有大家的代表作,并且几乎读遍了上世纪末全部中国的侦探小说。  相似文献   

6.
侦探推理小说之于西方人,就像武侠小说之于中国人,都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性的文学样式。在西方,侦探小说真是到了雅俗共赏的程度。就连当代思想大师罗素、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等人,终其一生,都对侦探小说迷恋不已。  相似文献   

7.
<正>(圣日耳曼法中友协获奖征文)为什么我要学习汉语?因为我喜欢侦探小说、猜谜和诗词。你问我这两者有什么关系?我解释给你听。很多年以前,我偶然发现了一部侦探小说《狄公案》,主角是唐代大法官。我立刻沉浸在这个完全陌生的  相似文献   

8.
胡玥 《人民公安》2011,(10):18-21
"社会的正义与罪恶的较量永在,人们探秘的欲望永存,生与死的思考永不会停止,这一切都为侦探小说的发展提供丰足的元素。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中国特色的侦探小说的丰收期总会来临。"  相似文献   

9.
一、发展概说 从侦探小说的起源看.自美国小说家爱伦坡于1841年塑造"杜宾"开始至今虽只有160余年,但在其创作实践中已形成许多流派,各派均创造了许多艺术品种及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0.
李迪 《人民公安》2011,(10):25-27
"在没有路的地方找到路,这就是侦探小说。"  相似文献   

11.
彭祖贻 《治安》2003,(1):53-56
经常有热心读者给本刊来信来电,建议本刊开设一栏目,登载一些贴近现实、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令人回味的侦探小说或纪实文学。编者亦有意于此,只是受版面所限,一直水能如愿。现本刊进行改版扩容,为这一设想的付诸实施创造了条件。从本期起,开设《治安文苑》栏目,首先推出实力派作家彭祖贻的中篇侦探小说《假戏真做》,预计分6期刊完,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2.
金庸三题     
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为高雅人士所不屑。我却小时候大读还珠楼主、柯南道尔,中年以后大读金庸、阿加莎,所以不能成器。金庸小说吸引我的是它的世故人情,那些匪夷所思的武功倒在其次。  相似文献   

13.
傅治平 《湖湘论坛》2007,20(4):39-42
第四文明,又叫生态文明,这是一种被生态环境逼出来的文明.从社会文明发展的纵向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从社会文明的横向面看,随着环境的恶化及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加深,生态文明的主体地位必将被不断提升,成为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提并论的一种文明.今天,我们只有"四大文明"共建,做到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构建起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活的有机体,主要内容包括生产方式、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告诉我们,与五大要素相对应的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社会整体文明应该是这五大文明的有机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加快建设以五大文明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整体文明.切实推进当代中国的整体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弘扬和落实整体文明观念,促进社会结构的整体转型,建构整体文明建设的各项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的三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的提出,源于人们已经深切认识到,人的生态生存是人的实践生存的必要条件.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内在包含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不是与之并列.人类正在力图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完整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尚不存在.思考和建设生态文明,应当坚持把重心放在保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上.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要义是,必须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得以保障前提下,谋划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为此,必须牢固树立文明的可持续性、生态的系统整体性、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互补性、发展的知识性和实现目的的条件性等重要观念.  相似文献   

16.
西方的文明形态论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明发展史观,同时它在解释文明的发展规律及其方向时也带有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因而理应遭到批判.但是它的多样文明共同发展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史观基本一致,因此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本文中,“中国文明模式”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形态,中国文明模式是由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主体文明等依据严密的逻辑结构整体生成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中国文明模式是在新中国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演进生成的.中国文明模式的生成遵循一种整体生成论的思维发展逻辑,它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成论”逻辑,因而具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提出的又一重要理念.生态文明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相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  相似文献   

18.
人类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创造文明的历史,人的文明是社会一切文明的前提,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永远鲜活的力量,是社会一切文明的核心.现代社会要稳定、持续和健康地发展,必须以人的文明为其引导.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需要深入勘探的学术疆域,本文围绕三个基本问题提出了深化生态文明的10个思考.一是在为什么的问题上,提出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变革性反思,指出传统工业文明受到两个基本的限制,即自然资本对于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增长对于生活质量改进的限制,中国发展生态文明就是要处理好自然资本和生活质量的双重挑战.二是在是什么的问题上,认为生态文明是要用较少的自然消耗获得较大的社会福利,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是按照生态文明的原则实现传统工业文明的任务,为此需要转向循环型的新型工业化、紧凑型的新型城市化、功能型的新型现代化.三是在怎么做的问题上,强调中国生态文明需要遵循从文化到制度再到物质层面的推进顺序,提出了需要内化于生活之中的生态文明基本法则,呼吁中国的企业、社会和政府创新要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王天玺 《创造》2008,(7):8-15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天灾,是一场极其严重的天灾.这样的天灾对任何社会文明都是严峻的考验.中国的社会文明经受住了这场严峻的考验.中国的社会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从中国人民克服严重地震灾害的过程中,世界看到了社会主义文明的曙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