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根据亚洲开发银行1994年统计资料,在过去的20年内,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年平均增长率高达8%,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4.3%和发达国家3%的年平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拉丁美州地区的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1950-1980年三十年间,整个拉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 6%,仅低于石油输出国组织(6. 6%),而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5. 3%)和工业发达国家(3. 2%)。按当年对美元平均汇率折算,1980年拉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约为七千六百亿美元,其中巴西约二千四百八  相似文献   

3.
在联合国开发二十年期间的经济成效就联合国开发二十年期间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发动向看,除了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在六十年代期间的经济增长率低于先进工业国家的经济增长率(5%)之外,余者大都均较顺利。就是说,除了六十年代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情况以外,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字以及各类发展中国家集团的经济增长率均高于先进工业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参看第一表)。  相似文献   

4.
略论东盟在未来亚太格局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7月,东盟成功地接纳了越南,并决心在2000年前让所有的东南亚国家都加入这一组织,从发展的趋势看,东南亚一体化即将成为现实。随着东盟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和安全机制的确立,在21世纪初期,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继美、中、日、俄之后的重要一极。 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是东盟成为亚太新一极的基础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国际行为主体发挥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实力强弱。以实力作后盾的东盟有希望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90年代以来,东盟各国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以GDP年均增长速度为例,从1991年至1995年,新、马、泰、印(尼)、菲、越的平均增长率超过了7%,预计今后几年东盟各国的平均增长率仍然保持这一水平,仍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1995年东盟7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6867亿美元,人均约1560美元。争取加入东盟的老、柬、缅三国近两年的经济增长率也都超过了6%。目前东南亚10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  相似文献   

5.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 1999年底的预测 ,亚太地区经济将继续顺利恢复 ,亚太地区整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在 2 0 0 0年将达到 5 7% ,其中 ,香港、韩国和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经济区的平均增长率估计为 5 2 % ,东南亚国家为 4 5 %。几个深受金融危机打击之苦的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引人注目。泰国经济在 1999年实现了 4%左右的增长率 ,2 0 0 0年估计将达到 5 %左右。近年来 ,泰国的通货膨胀率明显下降 ,此外 ,1998年大幅下降的进口也开始增加 ,出口也在稳步恢复 ,但银行部门依然面临严重的不良债权问题。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印度尼西亚经…  相似文献   

6.
1996年经济发展回顾1996年东亚地区,发达国家日本的经济已进入复苏进程,但仍困难重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较之上年趋于放缓,但基于内外投资依然活跃,内部消费仍保持一定增长势头,增长率仍在7%以上,大大高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增长率。日本经济从1994年底开始走向复苏,1995—96年度增幅达2.3%,预计1996—97年度达2.5%。然而"泡沫经济"的后遗症依然在起作用,工业生产支柱制造业仍不景气,国内市场需求不振局面亦未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一、1985年马来西亚的经济实绩在开放经济体制下,世界的经济衰退给马来西亚经济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其结果是:马来西亚经济1984年的实际增长率为7.6%,1985年下降到5.2%。1985年这么低的经济增长率起因于:国外需求萎缩、外债利息支付增加、原油生产削减。但是,1985年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率仍然远远高于东盟国家的平均增长率(2.7%)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长率(3.6%)。  相似文献   

8.
少数几个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长成就,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显得犹如鹤立鸡群。东亚的经济增长率向来就高于整个第三世界的增长率,而“四小虎”,或日“东亚四小霸”的增长率则不仅与整个第三世界相对而言是极为高速的,即使是与该地区的其余国家相对而言也是很快的。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极高速的增长一直伴随有生产结构的迅速转变、工业劳动  相似文献   

9.
序言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字,1981—84年期间发展中国家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只有1.1%,低于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2%,也低于发展中国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根据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字,发展中国家同期的外贸下降率(按美元计算)大大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的外贸下降率(出口贸易额下降率为0.3%、进口贸易额的下降率为3.4%),无论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的下降率均高达13%,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从而下降了。尽管是在世界经济、世界贸易有所好转的1984年,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  相似文献   

10.
主要观点  90年代墨西哥经济年均增长率 (3 .5 % )高于 80年代 (1 .9% ) ,其中塞迪略政府执政期间国民经济连续 5年持续增长 ;2 0 0 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 7.0 % ,为 1 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鉴于存在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些有利因素以及福克斯政府中期经济发展战略和新经济政策的正面作用 ,2 0 0 1年墨西哥经济形势乐观。 2 1世纪初墨西哥的经济增长率将高于拉美地区其他国家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将大大提高。国际石油价格和美国经济走势仍是影响墨西哥经济发展的变量。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家们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年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3%,其经济就称得上是繁荣。而越南自1986年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到去年为止,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4.8%;从1991年到1995年越南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1994年增长率达到8.5%。在外交和对外经贸合作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近50个国家和地区在越南投资,总额达150亿美元。据世界银行预测,这个全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其经济有可能依靠其大量的低工资劳动力而步入东亚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行列。是什么力量促成了越南  相似文献   

12.
表1:世界主要经济指标变动情况(1970—2010年)年份实际GDP增长率(%)消费物价变动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增长率(%)贸易额增长率(%)实际长期利率(%)商品价格(1995年=100)非石油商品油价1970年5.105.674.243.069.681.86238.0468.191971年4.515.524.452.495.711.80219.4278.481972年5.355.045.503.357.682.39206.9076.631973年6.838.139.974.8611.780.03281.8786.371974年2.7713.9815.640.846.074.17301.49267.711975年1.9211.7811.450.062.211.98223.48236.401976年5.128.827.913.329.680.84238.75231.121977年4.379.0610.192.625.…  相似文献   

13.
(一)从六十年代以来,东盟五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说来都比较快,使东盟地区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六十年代,东盟五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6.4%,高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年平均增长率5.1%,也高于整个发展中国家年平均增长率5.9%。进入七十年代之后,西方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多年来,东亚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出口导向经济,大大改变了原有的产业结构,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商品构成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而使它们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拟就东亚的南朝鲜、台湾和香港三个地区这一变化的过程、原因以及这一变化对我国今后参与国际分工尤其是参与亚太地区的国际分工所将产生的影响,作一些探讨。一六十年代以来,南朝鲜、台湾和香港经济发展一直较快。进入八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明显放慢,而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了较高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国际资本投资进一步向发达国家倾斜。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资本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下降。拉美地区由于爆发了债务危机,经济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严重,汇率不稳,投资环境急剧恶化,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中拉美地区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1980年拉美地区占60.7%,亚太地区只占29.5%,其他地区占9.8%;1985年亚太地区已占50%,拉美地区占32.9%,其他地区占17.1%;1988年亚太地区所占比重增加到59%,拉美地区的比重却降到23.6%,其他地区占17.4%。拉美国家在面对沉重的债务负担、国内资金严重短缺和得不到国际商业银行新贷款的情况下,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从80年代起,拉美国家都把进  相似文献   

16.
东亚地区在地理上主要包括日本、中国、"四小龙"和东盟国家。东亚是当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但这指的是除日本之外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分析和预测未来东亚经济发展前景时,应把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地区)加以区分。本文以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要论述对象。  相似文献   

17.
进入9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且经济恢复不断被推迟,反观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却依然保持生机蓬勃,在全球一片低迷的气氛中成为“唯一的亮点”。一、1993年经济形势根据亚洲开发银行公布的数据,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993年全年的经济增长率超过8%,其中,“四小”的平均增长率达到54%,略低于1992年的5.6%,而东盟(除文莱新加坡)四国则由1992年的62%上升到6.7%。在“四小”中,新加坡的发展速度最为突出。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1993年12月31日晚发表的新年贺词中透霸,新加坡1993出现了全面的经济增长,其中金融业、商…  相似文献   

18.
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走势现在国际机构和专家们众说不一。有的说,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走出谷底,现正缓慢复苏。有的说,亚洲金融危机尚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也有的说,亚洲金融危机即将到达谷底,开始走上经济复苏之路。我个人认为,尽管亚洲金融危机已出现若干趋稳的迹象,但要走出危机尚需时日,经济复苏将是十分艰难和缓慢的。98年东亚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的经济平均增长率将下降3.5%。受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国家(印尼、泰国、韩国、马  相似文献   

19.
1960—1979年泰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5%,其中农业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3%、工业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02%。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年增长率为4.6%。这期间泰国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不仅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5.9%,也高于联合国第二个国际开发战略所规定的年平均增长率指标6%。泰国的经济增长率较高,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财政措施。在1961—1979年的十九年期间  相似文献   

20.
一、1990年世界经济背景随着1981—82年经济衰退后开始出现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强劲经济增长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走向较为温和的增长时期。1990年上半年曾经出现过一般对世界经济前景的乐观情绪,东欧所出现的新的经济机会与西欧由于准备迎接1992年统一市场而产生的强大经济增长趋势增强了这股乐观情绪。但是,1990年8月爆发的海湾危机却冲淡了这股乐观情绪。结果,世界经济环境增强了不稳定因素,人们日益担心着世界经济衰退的到来。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减速和1990年下半年石油价格的暴涨使199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使其人均收入仅比1989年稍有增长。但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却仍比其他发展中地区高得多,尽管绝大多数的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在1990年均面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