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十五年来,深圳的经济建设成就显著,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今深圳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特区艺术舞台好戏连台,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繁荣仍然是初步的,与深圳作为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和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为适应深圳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对我市文化事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一番理性的思考,并从理论上对我市的文艺发展战略规划作初步探讨。(-)十五年来,深圳文化建设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设…  相似文献   

2.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需要金融业强有力的支持。而在这一过程中,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本文就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特别是建设南山金融服务区的有关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去年,广东省委第八次党代会和深圳市委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分别提出要加快深圳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建设,为处在进行二次创业和迈向21世纪关键时期的深圳明确了进一步发展的新目标。这一新目标的定位,对于深圳增创新优势,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改革的试验场、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地的带动以及对香港繁荣稳定的促进等四个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然,深圳到底能不能建成经济中心城市,建成怎样的经济中心城市,以及深圳如何建设经济中心城市等,这些便是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的问题。从作为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仍然是规划和发展深圳…  相似文献   

4.
深圳城市建设创造了全国乃至世界城建史上高速发展的奇迹,外国朋友把深圳誉为“一夜城”,外电评述深圳是一座“爆炸出来的城市”!面对深圳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作为城市建设龙头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和挑战。这种压力主要表现在:(-)城市的性质、功能、规模、标准难以控制。深圳自设立特区以来,城市规划经历了五次较大的变动,平均每三年修调一次。——1980年初,最初规划设想深圳作为来料加工区,划出蛇口、罗湖、沙头角三块用地总面积10.6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万,远期2000年20-30万人。1980年末,国务院批准设…  相似文献   

5.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一直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特区的建立和发展打破了人们狭隘的封闭意识,树立了面向世界的开放观念。深圳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任务就是要凭借邻近港澳的地理优势,运用特殊政策,大量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扩大出口创汇,加速深圳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国内其它地区经济的增长。深圳从昔日的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集工业、金融、商贸、旅游、信息、房地产、货运和仓储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城市,这一奇迹般的变化有力地表明了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一条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深圳经过18年的建设,已从过去的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的一座新兴城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深圳正面临知识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把深圳定位为经济中心城市,对特区新优势的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实现把深圳建成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将产生重大促进作用。这一新定位,无疑给处于“特区中的特区”──福田保税区指明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深圳经济中心城市建设中,福田保税区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能否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一个强有力支撑点?本文集中对这些问题作一…  相似文献   

7.
一、深圳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目标选择关于深圳建设国际性城市的基本涵义,一般认为,国际性城市是指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影响和作用的辐射空间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区域和本国,而是在世界或世界的某一区域范围内产生较大的影响,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各种国际功能兼备或成为一种或多种国际中心,如国际政治中心、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心、博览中心、采购中心等。深圳根据自身毗邻国际大都市香港,地处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交汇点;立体型口岸体系比较发达完备;市场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经济活力较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一、争创一流大学是深圳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深圳第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看,深圳人无疑立下了要把深圳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的宏伟夙愿。那么,从世界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新概念看,大学在其所在城市发展框架中占居着从未有过的举足轻重的位置。因为城市要抢占时代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使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拥有信息经济时代、文化时代、高科技时代的所有根本属性,就必须充分体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时代特征。而在这个时代,大学则以“不可替代”的身份,扮演着“轴心机构”的角色,起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作用,成为城市…  相似文献   

9.
一、从深圳实践看文化对精神文明的推动作用深圳在建立特区前,是一个文化基础非常薄弱,文化设施极为简陋的南国边睡小镇。到办特区初期,曾一度被人贬之为“文化按漠”。历经了短短的十五个春秋,深圳的文化建设随着特区经济的腾飞而出现了超乎寻常的发展,为深圳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一)精句构建现代化文化设施,为精神又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建立现代化文化基础设施,是建设国际性城市的需要,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党的十四大报告说:“精神文明建设要有相应的物质保障,要通过各种渠道增加收入,并把…  相似文献   

10.
深圳是中国的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创业的十五年里,深圳以伟大的开拓精神和实干精神,以中国史无前例、举世罕见的速度,把一个小小的渔村建设成了一个拥有三百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但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深圳不应该只是经济的,而应该有自己的独特风貌、精神内核,有自己的文化特征;不应让人们认为深圳不过是个可赚钱的地方,而应该有自己的凝聚力,她应该把自己建设成一个文化都市,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高度发展的城市。深圳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为自己的城市文化建设定位。一、思考的前提──定位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一、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科教兴市意识,把科技进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科技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根据深圳的发展实际,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确立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为本,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施这个战略,是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把深功l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必然选择。科教兴币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所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教兴市意识,带头学…  相似文献   

12.
一、深圳经济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型,需要确立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和物流业为支柱的经济发展战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以传统加工工业为代表的制造业快速形成和发展,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商贸运输、房地产及金融信息等服务行业,到90年代初大致完成了启动深圳地方国民经济的历史任务,初步形成了系统完善的生产服务型城市经济体系,基本完成了以快速扩张为主要特征的超高速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经济转型加速推进,深圳经济已经进入了经济功能转型、产业结构提升的转折点,经济增长模式开始从外延性数量增长转向内涵性质量增…  相似文献   

13.
深圳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是从原农村集体经济改造而成的新型经济组织,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改造不彻底,制度不完善,经营管理者素质偏低等因素,目前暴露的矛盾问题突出。如何引导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健康发展,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也是一项政治工作,关系到深圳的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政权建设、经济体制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社区稳定,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深圳经济中心城市的建设”,增强广州、深圳两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充分发挥两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全省城乡发展的龙头作用,重点在金融、科技信息、商贸、交通、文化、旅游等方面成为区域中心,发挥辐射作用。深圳市二届八次全会也作出了加快经济中心城币建设的部署。贯彻省党代会和市委会议精神,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正确认识深圳特区的城币功能定位。(一)一个城市的功能定位是否正确,对其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要制定其中长期及近期的发展战略,包括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把深圳建设成为经济中心城市,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举措,大家深受鼓舞,干劲倍增。但对于能否把深圳建成区域性文化中心,却存在异议,有的甚至表示怀疑。为此,本文拟从以下几点,略抒对深圳建成区域性文化中心的一孔之见。一、区域性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城市的关系1.从社会发展系统观来看。文化同经济、政治一样,为社会发展的三大要素。但三者并非平行排列的关系,而是全面与重点的有机统一体。首先,经济发展是中心,是基础。诚如邓小平所说:“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当作中心”而稳步推进的政治发展则为经济的前进保驾护航,不改革政…  相似文献   

16.
洛杉矶从一个远离美国经济中心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太平洋经济圈中重要的世界级城市,其发展过程与深圳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其成功经验对深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期“推进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栏目刊发了一组重要文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研究员、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周一星教授等对如何加快深切国际化城市建设问题作了精辟分析。 王一鸣:《深圳应加快深港经济融合和腹地资源整合——兼论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与珠三角经济合作》——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全方位推进,深圳的体制和政策优势已经大大弱化,深圳要继续保持快速成长态势,就要促进区位优势与腹地优势的有效结合,即深化与香港的分工关系和经济融合,培育深圳-香港双核都市圈,积极参与大珠三角的经济整合,拓展“泛珠三角”腹地资源,使深港双核都市圈成为更大尺度空间的经济中心。深港经济融合是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最便捷的路径,而增强深圳对腹地资源整合能力,则更有利干深圳与香港的经济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举办大运会,对促进深圳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提升城市的竞争力、综合实力,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都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大运会是个庞大、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统筹解决.其重中之重是场馆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深圳是经济特区,要不要建成“文化名城”?我想着重谈规划的意义。大家都知道,深圳十五年来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城市发展的方向上一直摇摆不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深圳已由一个边睡小镇变成了初具规模的新兴城市,但是由于城市功能的单一和发展方向的模糊,限制了深圳的进一步发展。到了九十年代,深圳已面临着再上新台阶的课题。在第二次创业的重要时期,市委、市政府已确定最终将深圳建成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这个战略目标的提出,应该说是深圳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从无序到有序,是一个城市走向成熟的标志。那么,…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结束的中共深圳市第二次党代会和深圳市人大二届一次会议都明确提出,要在今后5年中把深圳初步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青岛等几十个城市也都先后提出了类似的发展目标,这说明建设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不仅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深圳各项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而且也是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战略中一个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条件和发展战略问题做初步的探讨。一、关于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几个基本概念要建设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我们必须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