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我国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所以又通称黄埔军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筹建之初,军校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是党代表的参谋长,特殊情况下可代行党代表职权。从1924年5月25日成立政治部到1927年4月15日校长蒋介石叛变革命杀害共产党人止,在将近3年的时间内,先后担任政治部主任的有戴季陶、邵元冲、周恩来、卜士奇、包惠僧、邵力子、熊雄等。这几位后来就像臧克家《有的人》一诗中写的那样:有的成了反共专家,“他的下场可以看到”;有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  相似文献   

2.
正黄埔军校政治工作的开创者张申府、周恩来、熊雄、聂荣臻回国后都曾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他们是军队政治工作的开创者。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苏联的帮助下筹办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军事教育和招生、组织学生等方面给予了积极协助,特别是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熊雄任政治部副主任及主任期间的出色工作使该校政治气象焕然一  相似文献   

3.
雍玲玲 《黄埔》2007,(3):39-41
无论是鲁迅先生的传记还是黄埔军校的文史材料,关于“鲁迅与黄埔军校”的记载比较少,只有鲁迅在广州时被邀请去黄埔军校进行演讲,记录比较详细。笔者认为,鲁迅和黄埔军校最有渊源的联系也就这次“鲁迅造访黄埔军校”之事。  相似文献   

4.
正1924年春,我的祖父郑洞国从湖南奔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与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和主任的周恩来有着师生之谊。周恩来当时年仅26岁,却已经是著名的中共领导人之一了,在军校内颇受学员们爱戴。多少年后,祖父还清晰地记得他讲课时英俊潇洒的风度、铿锵有力的声音。第一次东征战役时,周恩来任东征右翼军政治部主任,祖父先后任所属党军教导1团连党代表、教导2团营党代表,相互间有  相似文献   

5.
《黄埔》2017,(3)
正戴季陶是中国国民党首席理论家,黄埔军校首任政治部主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复校南京时再任校本部政治训练处主任,广州黄埔本校改称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时仍发表他为政治训练处主任,他还曾任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主任,20世纪30年代有关党国、军校政治教育训练决策导向皆集其身。嗣后连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7至第22期校务委员会委员,是文官续任黄埔军校校务委员最长者。长期以来缘于朝野党派歧见,对其在黄埔军校政治教  相似文献   

6.
1926年秋,我由法国留学归来,到广州后,经戴传贤、丁惟汾等之推荐,去中山大学任职。1928年初,蒋介石因为北伐军即将进入山东,特向中山大学要山东人随军入鲁。当时戴传贤竭力推荐我,他写了一封给蒋介石的信叫我带去。我第一次见蒋介石,是1928年2月底或3月初。不久,蒋就发表戴传贤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我为"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接着又给我一个"兼代主任"的委任状。当时我对于军事一无所知,也不懂得什么是军队的政治工作,但时来运转,我  相似文献   

7.
1927年,鲁迅先生三次去过香港。元月离开厦门赴广州,于门日首次抵港;2月18日,在许广平等人陪同下,鲁迅由广州再次赴港,在香港青年会发表(无声的中国)、(老调子已经唱完)两次演讲,20日回到广州中山大学;是年秋天,鲁迅和许广平同乘“山东”轮离开广州经上海途中,于  相似文献   

8.
《公安教育》2008,(11):F0004-F0004
2008年10月21日,全国公安厅局政治部主任座谈会暨全国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蔡安季出席会议并讲活。全国各省级公安机关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正走进江西省宜丰县芳溪镇的下屋村,村里一如往日宁静,曲径通幽处,一位烈士的故居默默地伫立在那儿。耳边传来沙沙作响的竹林声,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这位烈士的历历往事。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重要负责人熊雄。熊雄,1892年出生,江西宜丰人。儿时,他在家乡下屋村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培  相似文献   

10.
1月12日~13日,来自香港的著名素质训练专家——香港历奇辅导学会刘有权副主席、香港小童群益会督导主任陈国荣先生在广州青年培训学院为100多位广州青少年领袖训练导师开设了以“新理念、新方法、新训练”为主题的精彩的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1.
正曾购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两本《读党史》小册子。第一辑是《从望志路到南湖》,第二辑是《国共早期军事人才的摇篮——黄埔军校》。其中,第二辑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毛泽东为黄埔军校招生的事情。而且说,当年的毛泽东,就是黄埔军校的"招生办主任"。我到图书馆查阅了一些其他资料,证明确有其事。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17,(4)
正刘璠,字资航。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三月廿七日(1907年5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益阳县十九里泉交河镇一户殷实农家。他天资聪颖,在益阳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原益阳县第一中学,现箴言中学)毕业后,考入长沙市岳云中学就读,中学毕业后立志参军革命,先考入湖南讲武堂学习,后编入广州大本营军政部讲武学校学习。1924年冬,该校并入黄埔军校第1期,刘璠被分派到黄埔军校第1期第6队学习。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导团排长、区队副、国民革命军第2师的连附,营指导员等职务。  相似文献   

13.
正邵力子是近现代中国著名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早年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与苏联十月革命较早的传播者,他参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早期活动。他于1925年5月任黄埔军校秘书处处长、秘书长,继任政治部主任等职,对于黄埔军校有过擘划献策之功。他长期主张国共两党问题政治解决,致力于《双十协定》之签订,因而获得"和平老人"称誉。本文根据  相似文献   

14.
半个世纪的革命友谊──记周恩来同志与郭沫若郑毅涛,郑宇同志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们既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又是亲密无间的朋友。郭沫若最早见到周恩来是在广东大学(后改为中山大学)。是他去听周恩来的演讲。1926年6月,在邓演达出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  相似文献   

15.
黎惠东 《黄埔》2009,(4):44-46
中国第一家革命博物馆是1926年由黄埔军校创办的“革命博览室”,它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黄埔军校于1926年11月开始筹建,目的在于纪念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先生,主要展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事迹。它位于广州黄埔岛黄埔军校校本部西侧的一座现在被群众习惯称之为“中山故居”,黄埔军校时期被学校师生称之为“孙总理纪念室”的两层小洋楼内。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22,(1)
1926年8月19日,黄埔军校第4期学生毕业时,校政治部主任、中国共产党员恽代英在《黄埔日刊》上发表了《本期同学录序》,第一次提出黄埔精神。此后,以爱国革命为核心的黄埔精神,感召激励了一批批、一代代黄埔人舍生取义投入东征北伐,慷慨赴死抵抗日寇入侵,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以及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复兴而英勇奋斗。  相似文献   

17.
少将方之中     
毕一功 《黄埔》2011,(5):30-31
1907年7月,方之中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他从小聪慧过人,颇有才气。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湘鄂西秋收暴动。后到上海加入左联,经著名剧作家田汉介绍参加"南国社",主持创办与鲁迅《海燕》杂志齐名的《夜莺》月刊,并与鲁迅先生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交往。  相似文献   

18.
一月大事记     
<正>(2017年1月1日~1月31日)1月4日~5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满仓带队赴郑州、信阳视察部分省重点项目建设情况。1月6日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102次主任会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主持会议,副主任刘春良、刘满仓、王保存、段喜中和秘书长张启生出席会议。1月9日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在郑州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主持会议并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0,(5):42-42
孙中山先生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亲临黄埔军校。 从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开学之日起,孙中山先生。曾先后5次亲临军校视察,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方针政策上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正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创办90周年纪念日。90年前,孙中山先生与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道,共同创建了黄埔军校。"到黄埔去!"成为当时投身革命的嘹亮口号,一批批爱国志士来到广州,一批批革命精英从黄埔军校奔赴战场,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舍命合作,共同挽救民族于危难中。在创校90周年之际,广州黄埔军校迎来了一批批两岸的老兵、学者、年轻人。"天下黄埔是一家",这在两岸的黄埔人中已成为共识。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黄埔精神"成为今天海峡两岸统一合作、共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