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前,昆山是一个农业县,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城市工业向外急剧扩散,位于苏州与上海之间的昆山,通过大量接纳上海工业转移,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同时,自办工业园区,引进一大批中外企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市工业规模迅速扩大,开始从农业县向工业市转化。在经历了“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的发展阶段后,近几年昆山处于“由低转高”提升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继续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和民营经济赶超战略,围绕“四个巩固、四个提升”的发展思路,做大经济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4年以来,我们昆山市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积极发挥自身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走出了一条起步于横向联合、得力于外向开拓、振兴于改革开放的发展路子,经济建设取得了迅速发展。1985年,为加快发展步伐,我们在市区东部自费兴建了一个占地6. 18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几年的努力,区内投资环境日臻完善,项目开发初具规模,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开发区的示范和推动下,全市经济保持了稳定协调发展的好势头,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及城乡各地,初步形成了以外带内、以外促内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张雷 《求是》2002,(19)
昆山,江苏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明末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诞生于此,“百戏之祖”昆曲发源于此,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千年古镇———周庄也在于此。而让昆山更为扬名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个以外向型经济著称的新兴工业城市的崛起。昆山东依上海,西邻苏州,原是一个经济单一的农业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79年工业产值1亿多,财政收入3401万元。1985年开始“农转工”、“内转外”,当年完成产值10亿元。十五大以后,昆山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变化更为显著。2001年,全市完成GDP230.8亿…  相似文献   

4.
苏南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鸣鹛 《求实》2006,(Z1):242-243
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已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发展阶段,2003年以来,在自西向东300多公里的长江三角洲苏南板块,城市规划大调整、大改造和大开发全面启动。南京市城市规划面积扩张到4700平方公里,占南京市地域总面积的71%以上,首次超过农村地域。小城镇高度发达的无锡市,去年将周边13个小城镇并入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过小城镇。苏州市在中心城市扩容增量的同时,张家港、常熟、昆山等群城并起,形成南接太湖,北临长江,环绕大上海的新兴城市群。常州将武进市划入常州市,使常州地域面积增大,经济实力大幅度增…  相似文献   

5.
沈秋农  邵浚明 《唯实》2004,(Z1):25-26
苏南年财政收入超60亿元县级市有四个,即常熟、江阴、昆山、张家港。这苏南"四小龙"的发展道路各有特色,江阴有"江阴板块",张家港靠"规模经济",昆山主打"外向型",而常熟则大力"促私营"。近几年,常熟市在经济发展中外资、内资齐头并进,实现了两个超百亿:引进外资合同金额超百亿美元,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超百亿人民币。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大力引进外资,做强了城市经济,常熟市在江苏省各县市中率先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富民强市。那么,常熟市私营经济是如何获得大发展的呢?细细分析,简单归纳,其实也就两点: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从“有益补充”升华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变化,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证明,在经济改革深入发展过程中,加大力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发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初级阶段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而为了适应不平衡、多层次的生产力发展需要,就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经过40年特别是20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多层次的生产力发展特点决定必须与不同的所有制相适应。在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无论哪种所有制  相似文献   

7.
在西部大开发中 ,内蒙古具有独特的地区优势 ,但地区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只有依托地区优势和地区特色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 ,壮大以资源深度开发为特色的加工工业 ,培育和发展稀土、生物高科产业 ,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 ,经济优势才会形成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进入“九五”后期,上海工业已顺利地完成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各项任务。但在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上海工业要跟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必须在继续完善调整的基础上,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上,以新的姿态和新的面貌,迎接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一、西部地区地域范围界定的必要性1999年11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这是我国自20年前确定实施沿海地区开放战略以来在经济发展的地区布局上作出的又一次重大战略性调整。过去,我国曾对西部地区的地域范围作过明确的界定,比如,“七五”计划根据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0.
在西部大开发中,内蒙古具有独特的地区优势,但地区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只有依托地区优势和地区特色,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壮大以资源深度开发为特色的加工工业,培育和发展稀土、生物高科产业,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经济优势才会形成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体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一直比较突出。中国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既体现在东部与中、西部这样的地域间的不平衡,也体现了在同一地域内的不平衡。化解中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在坚持适度不平衡和互利共赢的发展原则上,走内外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地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大对中部潜在经济发展地区的支持力度,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和开发,实现东部与东北部、中部、西部四大地域板块的经济协调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2 1世纪新疆选择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路 在新世纪初期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促进新疆经济快速发展 ,必须在总结新时期新疆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基础上 ,提出 2 1世纪前 2 0年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并在较长时期贯彻执行。改革开放以后 ,新疆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 ,是新疆人民经过十几年探索过程形成和发展的 ,符合客观历史进程 ,总体上是正确的 ,但这个战略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要求 ,不适应我国加入WTO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2 1世纪前 2 0年 ,新疆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战略 ,关系到新疆实…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制思想是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们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对内搞活经济 ,对外实行开放 ,我国的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由于体制中本身固有的弊端 ,如过分的行政干预 ,管得过死 ,计划调节过多 ,忽视市场调节等 ,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建设过程中危害经济发展的违法犯罪行为及腐败现象开始出现。因此 ,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调整 ,使经济活动有法可依 ,有序发展 ,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法制思想。一、强调经济活动应法制化早在 1 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 ,在…  相似文献   

14.
正富饶的地域优势、开放的区位优势,让处于长江上游的天府之国——成都在西部大开发以后一直领跑于西部其他城市,位居首位。而在全省经济发展大格局下,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发展又是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5月16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  相似文献   

15.
江洪 《江淮》2004,(12)
近年来,肥东县牢固树立工业立县的理念,实施工业富县战略,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2002年和2003年连续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十强县行列。一、抓认识促发展,理清工业经济发展总体思路肥东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2001年工业增加值仅占GDP比重的17%,县域经济呈现“哑铃”型结构,为此,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工业立县的根本指导思想, 明晰了发展工业经济的总体思路: 即依托我县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以配套协作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制造加工业,夯实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着力构建以一批知名企业为支撑,以大批中小型企业为羽翼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社会经济,尤其是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经济的发展水平。199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开放带动战略,从政策和发展战略上制定了相关政策,对我省的对外开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如何提高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水平,推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未能引起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7.
范军 《实事求是》2005,(5):64-66
额敏县位于新疆西北塔额盆地中心,水土光热条件优越,农牧业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着产业结构层次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因此,必须制定以优势资源转换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融合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句容历史悠久,是苏南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紧邻南京,是南京的东南门户,素有“金陵御花园”之美誉。句容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沪宁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宁杭国道纵贯南北。境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道教圣地茅山,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把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改善发展环境作为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把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战略,促进了经济的较快增长。去年GDP完成67.7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0.8%,实现财政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23.4%。大力实…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围绕加强农业这一基础地位,各地特别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市)都作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在致力发展县级经济,争创一流,争进百强的大潮中,对正确地理解、充分地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一些地方、一些同志还存在偏差,尤其是在产业经济发展的关系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堕入“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思维定势中。这种观点从表象上看强调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实质上却掩盖了只有加快农业发展才能稳定农业,发展农业也能致富一方经济这样一个深刻的内涵。在这样一种思维模式的导向下,提到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一些地方首先想到的是大力发展工业,找资金、上项目、铺摊子、搞基建,外向开拓,横向联合。总以为农业潜力不大,只要稳住就可以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些地方一味强调发展工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带来经济的滞胀;另一些地方坚持发挥地方优势,大力发展农业。致富一方经济。面对这些经验和教训,有必要对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农业的基础地位进行深刻的反思,澄清认识误区。县级经济作为整个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对农业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文化资源丰富是河南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实现中原崛起的明显、独特和重要的优势.文化产业是代表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承担着参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使命,同时其自身也面临着重大的结构调整,必须从转变发展方式中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河南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方面进行探析,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事实、数据来论证如何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