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管理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协调各种因素,达到和谐发展的过程。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是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有利保证,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和学生都应成为课堂管理的主体,并积极参与和谐课堂管理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王金凤 《世纪桥》2012,(9):110-111
创造和谐的外语课堂气氛是广大外语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不仅因为教学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课堂受到“社会心理”结构的制约,有效的教学取决于和谐的交往;还因为外语是作为交际工具来进行教学的,课堂是进行交际的场所,课堂教学交流化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中心一环。现代以研究学生为主体的外语教学法都十分强调课堂交流气氛的作用,认为和谐的交流气氛比有效的方法还重要。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是提高质量的主渠道,课堂有效教学实施需要教师的业务功底、课堂的教学形式、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因而,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理念文化、环境文化、教学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多元文化体系,全面实施人文关怀,不仅会给教师、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更会给他们带来学习和工作上的活力和创造性,最好地发挥学生和教师主体的能动性,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是提高质量的主渠道,课堂有效教学实施需要教师的业务功底、课堂的教学形式、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因而,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理念文化、环境文化、教学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多元文化体系,全面实施人文关怀,不仅会给教师、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更会给他们带来学习和工作上的活力和创造性,最好地发挥学生和教师主体的能动性,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1.向课堂要质量,因生存求活力。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要毫不动摇地把提高教师素质放在首位,采取定期派教师外出取经、定期邀请省市骨干教师上门送给、定期利用学校多媒体设施向教师传经等手段改进教法,力求演绎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另外,向课堂要质量,让教师的能力用在课堂,是我校管理的重心。为此,我们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与研究,制订了《杨林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对教学常规的落实、检查力度,每期组织两次学生问卷调查,听取学生对相关教师的教学意见,及时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6.
德育课堂管理有保障德育教学和"即时即地"的育人作用,更是高职德育教学的内涵性要求。当前,高职德育教学面临课堂管理功能的缺失或弱化。要充分发挥课堂管理对于高职德育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管理理念。具体可坚持抓好三方面:激励学生价值实现需要的课堂情感管理;规控学生课堂契约行为的课堂秩序管理;设计吸引学生乐在其中的课堂形式管理。  相似文献   

7.
苏红庆 《世纪桥》2008,(2):140-141
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内容特点以及教育对象情感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课必须实施情感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实施有效的情感教学,就要从情感教学的原则着眼,不但要挖掘教材情感,了解学生情感需求,抓好备课环节;而且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调控情绪,恰当运用语言和表情,把积极情感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还要热爱学生,主动的进行师生角色转换,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情感教育延伸到课堂以外。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推进,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本文通过构建师生的和谐、构建教与学的和谐、构建学生间和谐几方面的阐述,探讨怎样更好地创建德育课教学“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9.
孙秀艳  王奕丽 《世纪桥》2010,(5):139-140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含义有二:第一是以学生的学为本,没有学生就没有大学,第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以学生的学习为本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以上两个含义,要求教师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和谐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是关注人的发展,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员发展和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理想课堂的不懈追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逐步深入,我校以课堂改革为核心,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把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我们从课前的精心“预设”抓起,促进课堂的和谐高效,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没有情感的课堂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课堂难以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为此,要情感教学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动起来。一是深入教材,挖掘情感因素。二是创设与作品相关的教学情境,以境生情。三是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是献出爱心,建立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2.
课堂氛围与英语教学效率息息相关,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保证较高的英语教学效率,反之,课堂氛围不佳,教学效率势必低下。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唤醒学生生命活力的基础,是我们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沃土。课堂氛围的和谐,意味着师生关系的融洽、学习氛围的民主、学习热情的饱满、学习方式的灵活以及师生创造个性的积极展现。和谐的课堂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也是一种理想的课堂,每位英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把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作为自己的目标。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和谐”虽然不等于呆板,不等于循规蹈矩,但也不等于无拘无束、漫无边际、热热…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丽 《世纪桥》2008,(4):83-84
高等教育中教学管理是辅助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改革原有僵化的管理模式,建立和健全以学生为本的科学教育管理方式,为大学生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创造条件。为此应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健全和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健全联系机制,疏通交流渠道。  相似文献   

14.
陈海娜 《世纪桥》2009,(11):116-117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课堂中的倾听为基础。本文以数学课教学和学习为例,从学生角度和教师角度探索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胡悦 《山西青年》2023,(5):25-27
在高职教育改革进程中,高职教育课堂革命是重要内容,能够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本文主要对课堂革命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价值进行分析,结合高职教育课堂革命的发展要素,即教师、课程、教学。提出运用思想革命推动教育观念创新、结合方法革命实现课堂全面改革、通过质量革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娜 《山西青年》2023,(1):87-89
以管理会计“贴现现金流法的应用”相关的案例为例,秉持教学相长的教学原理对课堂案例教学与实践进行规划设计探究,即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升学生学习乐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学习的习惯,丰富教师教学案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最后对基于教学相长教育理念的教学设计要点进行总结阐述。  相似文献   

17.
陈强 《世纪桥》2008,(10):131-131
在政治课堂中,有效提问是实现高效率教学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课堂教师只有不断提出有效的、高质量的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息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我国传统的教师观、教学观,它强调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至高无上的威严与地位,也表明教学过程自上而下的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主动学习,使学生最终达到“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9.
黄立君 《世纪桥》2016,(3):93-94
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维护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本文针对当代学生最常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及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提出了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及基本思路,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增强学生的走向社会以后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应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位学生,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独立探究知识.课堂教学不仅具有传递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它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教师要好好的研究这种艺术,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水平直接体现着这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