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多拉 《唯实》2006,(2):63-64
2005年底,因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而引咎辞职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成为中国因环境污染事件被解职的级别最高的官员。外界对解振华辞职普遍给予积极评价,认为中央迅速查处环保最高官员,“给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发展的官员敲响了警钟”,也说明“中国的政治制度越来越完善,官员问责制越来越健全”。  相似文献   

2.
《党建》2008,(11)
最近一段时间,"问责风暴"正持续发力,激荡中国政坛,其问责范围之广、所涉官员级别之高,都堪称前所未有。这场"问责风暴",确实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央从严治吏的决心,也给了官员  相似文献   

3.
邱祥吉  舒炜 《廉政瞭望》2010,(17):12-15
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多举措掀起官员学习潮。学习——在形式复杂、充满多种挑战的新时期再次成为官员从政的关键词。然而,功利而浮躁的社会气氛、一些庸俗的官场生态,使学习成为某些官员事务中的最末选项,无足轻重。 欲建学习型政党,必先有学习型官员。官员学习,不仅关乎个人素养,更关乎学习型组织的每块肌体。建设之道,不仅是简单的倡导与硬性要求,根子在制度。  相似文献   

4.
肖剑 《廉政瞭望》2011,(12):60-61
从新中国建立之初直至1977年,中国对“第三世界兄弟”有求必应,在带来一定政治效应的同时,更因其超出中国的实力范围而引发争议。令人惋惜的是,那些对援助提出质疑的官员在文革中大多受到批判——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08,(10):36-36
中国官员问责制于2003年非典期间启动。包括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北京市市长孟学农两名省部级高官在内的上千名官员,因隐瞒疫情或防治不力而被查处。非典过后,从中央到地方加快了问责制的推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2~2011年12年间中央和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比较中央与地方报告的GDP总量、人均GDP、GDP增速、GDP计划增幅与实际增幅这些宏观经济数据,探析数据指标差异的成因,进而反思中国地方政府竞争机制、官员晋升制度、行政问责等制度中潜在阻碍中央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发挥作用的因素。论文认为,各级政府官员是在既定的正式制度约束下追求自己政治升迁的经济人,而现行的政绩考核依然突出的是经济指标。论文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对上负责"的政治体制、行政体制的痼疾依旧,并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而有所收敛,或者也可以解释为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并没有真正彻底地实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进步有两个支撑,一个是制度基础,另外一个是中国人的基础。制度基础包括六个。一是中性政府,不被利益集团捕获。二是县际竞争体制,将官员升迁与经济升降挂钩,通过层层的经济考核指标及中央与政府财政分权,使地方官员把精力放在搞活经济上。  相似文献   

8.
新华 《党建文汇》2001,(8):44-44
1.清华大学:校友在中国政坛拥有极高的威望,政治局7位常委中就有朱镕基、胡锦涛两人,政治局委员中还有吴邦国、吴官正、黄菊等,中央各部委和地方的首长更数不胜数:2.中国人民大学:素来以培养共和国的“官员”著称,若论各中央政府机关里面的公务员,无疑人大的校友最多,因为很多人拿到这里的成教学院文凭。3.上海交通大学:走技术立国道路的上海交大向国家输送了许多技术官员,比如江总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等。  相似文献   

9.
特别策划     
《廉政瞭望》2012,(18):22-24
一任官员,为政一方,是权力在空间上划个范围。而一方民众,迎来一任新官,是当地在时间上经历一个阶段。在仕途的竞赛场上。官员考虑的是如何跑好自己这一棒。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12,(2):14-16
2011-2012年,是中共各级党委的换届年,越来越多的年轻官员,在此次换届中崭露头角。截至2011年底,已经完成换届的14个省区中,“60后”常委达到56名。 目前,中国的干部梯队形成了“5678”格局——中央领导层中,多位“50后”官员进入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省部级官员中,“60后”已经集结;“70后”则逐渐成为厅局级官员的主体;“80后”已开始充实县处级官员队伍。“5678”格局为我国的干部队伍逐步实现有序更替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徐浩程 《廉政瞭望》2013,(13):36-37
首批中央交流到地方任职官员中,至少产生了8名副部级官员。在未来仕途竞争中,他们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看到诸多公共事件中扮演不光彩乃至引起公愤的角色已不是贪腐官员个体,而是一些理应令我们尊重的公共组织,震惊和失望在所难免。为什么在中央高压态势下,腐败行为却在脱胎换骨,从官员的个体腐败演变发展到组织的集体腐败?这一现状凸显了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也折射出当今国家反腐败战略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监督政府官员,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监督制度。古代监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法令的统一,参与并监督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对重大案件的审理活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甚早。战国时,执掌文献史籍的御史就已有明显的监察职能,自秦开始形成制度以来,历朝历代都把监察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不断加以改革完善。秦时,中央设立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在地方,皇帝派“监察御史”常驻郡县,负责监察郡内官员。汉承秦制,西汉时中央仍设御史大夫为长官,…  相似文献   

14.
阳卫国 《学习导报》2009,(11):54-55
今年《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全国范围组织了一次“万名党政干部读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多数干部均有读书的爱好和愿望,但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因“工作忙”和“应酬多”抽不出时间读书而困扰,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每周读书时间在3小时以下,大大低于中国人平均每周读书时间8.1小时。与此同时,《中国报道》杂志也策划了一期“官员读书”专辑,他们在对数十名各级官员进行读书状况调查时,有半数以上官员坦言:白天要开会,晚上有应酬,’哪里有时间读书?  相似文献   

15.
阳卫国 《新湘评论》2009,(11):54-55
今年《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全国范围组织了一次“万名党政干部读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多数干部均有读书的爱好和愿望,但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因“工作忙”和“应酬多”抽不出时间读书而困扰,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每周读书时间在3小时以下,大大低于中国人平均每周读书时间8.1小时。与此同时,《中国报道》杂志也策划了一期“官员读书”专辑,他们在对数十名各级官员进行读书状况调查时,有半数以上官员坦言:白天要开会,晚上有应酬,’哪里有时间读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一个问题,从哪里改起?从中央改,还是从地方改,从司法制度改,还是从选举制度改,或者从其他什么地方改?有时候,人们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基层的领导人身上,希望他们能闯出一条新路,然后可以得到肯定和推广。就像最近四川巴中自庙乡公布了政务开支明细,大家就在探讨此事在更高层面和更大范围上的可能性。但我认为,我们不能把政改的希望寄托于地方的基层官员身上。  相似文献   

17.
谢宪 《学习导报》2013,(20):22-23
退体制度在中国是自古有之,而出于中国长期以来是“官本位”之国,各项政治制度的设置,基本上是围绕各级官员进行,所以古代退休制度主要也就是官员的退休制度。  相似文献   

18.
王春 《廉政瞭望》2007,(10):15-17
内部申报,隐私还是隐私 近年来,为了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中央和地方出台了监督官员的一系列措施,这些监督措施涉及官员们的隐私,涵盖了官员的个人收入和家庭财产,官员个人事项比如婚变等。但官员借隐私权的掩护进行腐败的行为并没有减少,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14,(15):16-16
去年10月,中央规范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掀起官员独董离职潮。然而,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也有不少上市公司的“官员独董”,煞费苦心地采取“曲线”策略,至今依然在职。  相似文献   

20.
严羽 《当代党员》2007,(7):58-59
最近,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涉嫌重婚罪一案在北京首次开庭。在中国腐败官员名单上,邱晓华是第一个因涉嫌重婚罪被追究的省部级高官。据悉,除了涉嫌重婚罪,有关部门还查出邱晓华与多名妇女通奸,并在境外涉及色情活动。纪检部门有关人士表示,邱晓华被查处,表明官员生活圈已纳入中央反腐视野。把脉近年来被查处的众多腐败分子,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现象:贪官好色,色促官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