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峨山是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云南省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也是云南省5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全县辖3镇3乡2街道78个村(社区),在1972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居住着彝、汉、哈尼等25个世居民族,总人口14.39万人.1951年5月12日,峨山民族自治县成立;1954年6月,改称为"峨山县彝族自治区";1956年1月,更名为"峨山彝族自治县",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2.
可顺祥 《创造》2012,(8):62-65
峨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也是云南省43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十一五"以来,峨山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充分找准自身县情特点,围绕建设中国第一个生态彝族自治县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1951年5月12日,峨山在全国率先成立彝族自治县,自此,峨山各族群众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共同迈步伟大征程,共同投身伟大实践,共同谱写了峨山民族团结进步的美丽华章.近年来,峨山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新时代峨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为主题,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峨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让民族团结进步旗帜在峨山高高飘扬.  相似文献   

4.
王志新 《创造》2014,(10):64-65
正峨山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也是滇中革命的摇篮。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峨山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文旅活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  相似文献   

5.
正1951年5月12日,滇中革命的摇篮峨山在全省率先成立民族自治县,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云南省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峨山县是玉溪市下辖县,国土面积1972平方公里,辖3镇3乡2街道、76个村(社区),居住着彝、汉、哈尼、回、傣、蒙古、苗、白等20余个民族,总人口17.01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68万,占68.6%。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的峨山,始终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指引下努力实践。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10年来,县委、政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走自己的路,把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作为振兴峨山民族经济的战略任务来抓。199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33617万元,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5%,乡镇企业实交税金占县财政收入的21%,乡镇企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9.1%,居全区第二。为加速峨山经济的全面发展,县委、政府从峨山实际出发,提出了依靠科…  相似文献   

7.
正在峨山县,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相关部门文件里和每年开展的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中,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和行动中,成为一件随处可见的事。89岁义务宣传员普朝富位于峨山县双江街道登云社区彝族村寨小龙潭居民小组村口的三块黑板报,每个月都会更新。这三块黑板报能随时更新,得益于该村彝族村民普朝富。普朝富今年89岁,坚守黑板报这个小龙潭村的宣传阵地已经有33年。  相似文献   

8.
正峨山,旧名嶍峨,是中国彝族花鼓舞之乡,彝族四腔发源地,是彝族祖先阿普笃慕主持六祖分支的地方,素有"天下彝家·笃慕梦园"的美誉。今日峨山,在传承与保护中,民族文化蓬勃发展。传承彰显地方魅力走进彝家山寨,每当看到身穿传统服饰的彝家姑娘,总会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那繁复且寓意深远的图案、艳丽又不失层次感的色彩总让人叹为观止。而这些,都  相似文献   

9.
<正>峨山县位于云南省中部、玉溪市南部,地处哀牢山脉以东、滇东高原以西,是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云南省级生态文明县,素有"滇中绿色明珠""滇中咽喉""花鼓舞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峨山县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和云南加快发展八大产业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强县"战略,全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  相似文献   

10.
在峨山彝族自治县,提起“丫则取”、“以正可”、“本沙莫”这些音译的山苏(彝族支系)村寨时,人们便会与偏僻、贫困、封闭等字眼联系起来。的确,在这哀牢山区、绿汁江边的地方,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是峨山县较贫穷落后的地方。然而,普家彦却爱上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爱上了这里勤劳憨厚的山苏人民,并为此无怨无悔地奉献了34个春秋。1965年11月25日,普家彦荣幸地加入到了人民教师的行列,从此便与山区民族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普老师吸收为民办教师的第二天就被分配到峨山县富良棚乡最贫困、最偏僻的本沙莫…  相似文献   

11.
1951年5月12日,峨山彝族自治县成立,她是新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第一个实行民族自治的地方。如今,半个世纪过去,让峨山各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已不仅仅是峨山历史上的这两个“第一”……数字背后看峨山沧桑  相似文献   

12.
牟定纪行     
关于牟定,出行之前知之甚少。最直接的印象是那里出产的油卤腐很有名气。想找些资料来看看,却什么也没找着。只是基本弄清了牟定的位置,知道这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西北的一个县,至今还有很多彝族文化的原始遗留。据说由于地处偏僻,外来文化对这一地区的触及还不算太深。因而当地彝族至今还保留着纯朴的农耕生活和传统的节日习俗。另外,又恰好遇上这里彝族的一个特殊节日──三月会,通过采访纪录,了解牟定彝族的节日习俗,将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 1996年4月11日,我们从昆明出发,这是三月会的前一天,农历三月二十六。牟…  相似文献   

13.
<正>彝族、烤烟、山区......端午前夕,得知要随第4工作组蹲点云南省峨山县富良棚乡,我在网上搜罗了关于富良棚乡的信息,这三个词便浮现在我的脑海。富良棚乡总人口10554人,彝族人口占98.69%;作为纯农业地区以烤烟种植为主;全乡山地面积广大,是典型的山区乡,如此描述倒也恰如其分。蹲点期间,工作组推进开展民政工作"大走访、大调研、大督查、大解困"活动,研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减灾项目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内,使有着一定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使各个民族都能按照自己的实际发展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田荣。玉溪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有峨山(彝族)、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新平(彝族傣族)三个自治县及13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58.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186.88万人的31.46%。自1984年10月…  相似文献   

15.
秦莹  李昶罕  罗边伍各 《传承》2013,(11):102-104
四川凉山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当地人民生活朴实简单,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婚姻习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由于受外来文化冲击,彝族本土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困扰。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彝族婚俗变迁的实情进行对比梳理分析,可为保护彝族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四川凉山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当地人民生活朴实简单,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婚姻习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由于受外来文化冲击,彝族本土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困扰。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彝族婚俗变迁的实情进行对比梳理分析,可为保护彝族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彝家女李桂英出生在滇中峨山的一个彝族山寨——富良棚。从富良棚出发,她果敢顽强一路走来,亲身参与了新中国建立前艰苦的革命斗争和热火朝天的新中国建设,感受着新中国生生不息的脉搏。  相似文献   

18.
<正>每天清晨,洗漱打扫完后,普青华就坐在院子里,沐浴着暖暖的阳光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早上和中午光线好,她就剪纸样,到了傍晚光线逐渐暗下来,她就贴花,一直要忙到夜里十点左右。她五天赶三个街,拖着沉重的装着花样的箱子奔波于落水洞、龙武和哨冲之间。她日复一日忙碌着,巧手剪出了美丽的人生。在石屏县的哨冲镇、龙武镇、大桥乡及峨山县的小街镇,生活着彝族尼苏支系的花腰彝,他们以女性服饰色彩鲜艳、绣工精美而声名远扬。外来文化的冲击让许多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逐渐没落,而花腰  相似文献   

19.
张媛 《今日民族》2016,(9):18-21
"老师,天安门广场有多大?是什么样子呢?""老师也不太知道……"这些曾经出现在电视里的场景,真实地发生在许多国家级贫困县,特别是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里。生活在玉溪市峨山县彝族村寨的王敏今年10岁,和身边大多数同学一样,王敏的父母也在外打工。从小就缺少父母关爱的她,最渴望的就是能到北京登长城,可是她却连昆明也没有去过。于是,她把对外界的向往寄托在老师刘大福身上。刘大福每天不仅要承担自己的教学工作,还要为这些大山里的孩子解读山外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三”,作为一个成数,在彝族文史典籍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浸透着它的神秘影响,从古史到当代现实生活,神秘的“三”无所不在。“三”作为彝族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代表了从古代社会到当今彝族生活各领域的一种文化脉络。探寻“三”的文化意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彝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