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胡佛研究所的全称是革命、战争与和平研究所,是冷战的产物。胡佛研究所档案馆于1919年建成,从1921年开始收集沙俄和苏联的档案、书籍。目前该研究所档案馆是除俄罗斯本土以外,世界上收藏十月革命和苏联共产党历史档案最多的机构。这些档案不仅填补了俄罗斯本土档案收藏的空白,而且把所藏苏联档案编出英文目录,从而为世界各国研究冷战历史的学者提供了解该档案馆所藏档案很好的研究索引。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最近出版的《绝密文件:卢比扬卡①致斯大林关于1922-1934年苏联国内情况的报告》,是一部大型的多卷本历史档案汇编,收录了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1922-1934年间致斯大  相似文献   

3.
苏联东欧各国文化和文化政策研究是我国苏联东欧问题研究领域的缺门,亟需给予应有的重视。学科建设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苏联东欧问题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其中苏联东欧文学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正在向纵深发展,写出一本又一本很有见地的专著,苏联东欧政治、经济研究后来居上,对社会主义各国当前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总结,为党和国家的改革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随着我们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加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苏联政权的崩溃,俄罗斯新的统治者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何处置那些体现苏联时代的符号?如何采取措施与过去切割?然而关键是需要一种新的叙事。尤其是当政治发生剧变时,新的叙事就更为必要了。在叶利钦时期,由于采取强烈的反共姿态,最大程度地否认苏联时代对俄罗斯的经历有任何积极的贡献,结果,以此为基础的叙事受到俄罗斯社会诸多派别的反对,引发了激烈的政治争论。新的叙事应该在全面研究苏联历史、对苏联时期作出有意义的阐述的基础上形成。这种有意义的、具有连贯性的叙事,能够为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提供合法性的长期基础。  相似文献   

5.
上海苏联东欧学会于1987年3月24日在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上海市各界从事苏联东欧研究和实际工作的有关人士约200人出席了成立大会。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龚心瀚、市社联主席罗竹风到会祝贺。大会通过的学会章程指出,上海苏东学会是上海各界对苏联东欧研究有兴趣和爱好的人士组成的民间学术性团体,旨在进一步开展对苏联东欧各国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研究,加强国内外学术性交流,为上海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6.
赵常庆、陈联璧、刘庚岑、董晓阳共同撰写的《苏联民族问题研究》一书,近期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虽然对苏联的研究在我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然而把苏联当作人类历史上已翻过去的一页来研究,目前却还只是开始。苏联解体后,我国学者已撰写了一些颇有水平的对苏联兴衰进行历史反思的著作,其中不少也论述了民族问题,然而,作为专门研究介绍苏联民族问题的著作,这却是第一本。它是四位学者多年辛勤研究的成果。在当前学术著作出版困难的情况下,这本专著能够问世,是十分可喜和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7.
新书架     
罗伟清 《美国研究》2020,(1):I0004-I0004
冷战史研究档案资源导论姚百慧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9年10月第1版本书是为冷战史初学者撰写的一部档案资源导论,介绍了冷战史研究中美、英、俄、法、德、日、中等国档案的解密、出版情况,以及重要档案在中国的馆藏情况。本书旨在帮助冷战史研究者熟悉相关档案的基本情况,提供查找相关资料的经验,并为出国查寻相关档案提供指南。与初版相比,本书增加了介绍澳大利亚、韩国和东南亚国家档案的章节,并对第一版部分章节特别是第一章"美国档案"做了改动,以反映各国档案解密、出版情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纵观苏联70年的建军史,无论是从横向上看,还是从纵向上看,它都是一部充满继承与发展、创新与守旧的军事改革史。本文将主要研究二次大战后苏联的两次军事改革:一是曾被苏军称之为飞跃和质变的50年代的军事革命;另一是目前苏联全面改革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军事改革。而作为这两次军事改革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他们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某些看法和做法惊人地相似。可以认为,戈尔巴乔夫今天的军事改革是做着30年前赫鲁晓夫要做,但未能成功的事情。所以对比不同时代军事改革的动因与效果,对研究苏联军事战略,对深刻认识戈尔巴乔夫的全面改革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1992年10月11日——17日,在石家庄召开了国际共运史年会。与会代表围绕“苏联解体的教训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和交流。一、苏联解体的原因代表们一致认为,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改革和前途,因此,  相似文献   

10.
为遏制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苏联自1933年起便通过“东方公约”、莫斯科谈判试图同英法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但未获成功。此后,为避免提前卷入战争,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又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二战期间,苏联通过与英美结盟,保障了自身战后在波兰、德国和远东的利益。苏联的外交政策目标明确,在二战的动乱年代,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11.
在越南战争期间,苏联向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提供了大量的军事人员和军事物资的援助,为北越的胜利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质和技术条件。然而,由于冷战的特殊背景和国家利益的考虑,苏联政府长期对于这段历史秘而不宣。20世纪80年代末,俄罗斯政府揭开了这段秘辛并公布了相关档案文献。本文探讨苏联军事专家在越南战争中的活动和作用,并关注他们身上所反映和塑造的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形象——"苏联形象"。  相似文献   

12.
张曙光 《美国研究》2006,20(4):140-149
外交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历史档案和文献的解读。如何解读?这牵涉到史学界争论已久的一个命题:从学理的角度看,历史研究到底是科学(Science)还是艺术(Arts)。前者要求对档案和文献的解读要严格地忠实于原文;后者则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的“再创造”。②那么,对由国家核心机构形成、保存并选择解密的外交和国防档案文献的利用和解读要遵循哪些原则?随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外交流的不断拓展,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利用美国外交和国防档案研究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越来越深入。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越来越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也开始引用美…  相似文献   

13.
苏《鼓动员》发表文章说:苏联平均每小时约有一千人迁入新居。在1982年改善了住房条件的苏联公民为990万人。今天苏联已约有80%的公民拥有单独的住宅。现代住房的条件如何呢?作者在克林市人民代表苏维埃执委会副主席德鲁日宁的陪同下走进了该市车站附近居住区的一幢房子,任意地参观了一套住房。住房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法制是苏联国家体制的基本原则之一。正如苏联宪法第九条所指出的,巩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法律基础乃是苏维埃政治体制发展的主要方针之一。苏联检察机关是苏维埃国家的专门机关,它的职责是保证执行独立于任何地方机关之外的统一法制,其基本任务是保卫苏联宪法所肯定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体制、国家财产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对正确而又划一地行施法律实施最高监督,并积极地执行苏共制定的有关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未,在俄国已开展了社会学研究。在发展这门科学方面,沙皇俄国不逊于西方国家。许多社会学家是马克思主义者。在苏维埃政权的头几年,列宁不止一次地强调具体社会研究对民主管理的极端重要性。 20年代广泛地、目标明确地进行了具体的社会研究。当时最大的社会学家是布哈林,但是广大的苏联人没有机会读到这位被列宁称之为党的最大理论家的著作。苏联的极严肃的理论社会学没有能生存到今天。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演变是20世纪的一件大事。目前,世界上众多国家内不同立场不同政治观点不同研究方法的学者都在研究苏联覆灭这一历史事件,试图作出最合理的解释,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少。俄罗斯历史学家罗伊·梅德维杰夫说,苏联剧变的原因,可能要花两代人的时间才能研究清楚。短短几年间,一个曾经令世人望而生畏的超级大国一下子土崩瓦  相似文献   

17.
苏联《经济报》1984年第23期刊载苏联工商联合会主席团主席波得符拉诺夫与《经济报》记者的谈话介绍苏联工商联合会的活动。苏联工商联合会由4500多家工业企业、研究单位、设计院、外贸组织与国内贸易组织联合组成。它在促进苏联外贸发展方面起  相似文献   

18.
苏联教育部长普罗科菲耶夫在《苏联教育》1982年第6期上发表一篇文章谈苏联教育的发展情况。文章列举了一些数字和事实来说明苏联教育的发展。他说:在沙俄时期,国家学前教育机关网十分缺乏。目前苏联已有十二万七千八百多所幼儿园和托儿所,容纳一千四百五十万儿童。正在制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前教育机关的纲领,目的是为了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陆南泉、姜长斌、徐葵和李静杰主编的《苏联兴亡史论》(以下简称《史论》),这是我国研究苏联兴亡的新成果。第一版印数为4000册,很快就销售一空。紧接着2004年又出了修订版。这说明我国广大读者对苏联问题的关切,也说明了作者的认真负责态度。修订版接受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修订了某些不准确的说法,统一了一些名词术语,对一些提法作了更为准确的表述,使本书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一)自1959年苏联工艺合作社并入国营企业后,消费合作社成为全苏唯一的自上而下、组织齐全的集体所有制系统。近年来消费合作社在苏联商业中始终占有一定的地位,1983年消费合作社的商品零售额达861亿卢布,占全国商品零售额的28%。其主要任务是在农村地区组织日用工业品供应,提供公共饮食业服务和农副产品收购等。消费合作社网点遍及全苏城乡各地,尤其是农村地区,对于解决农村商品买卖难起了一定作用。苏联领导也认为,消费合作社是苏联商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长期存在的必要。战后以来,苏联为巩固和发展合作社商业采取了不少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入股股金为例,1983年消费合作社的股金达173亿卢布,比1950年增加16倍,就业人数增加一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