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克己奉公、一心为民,是对领导干部政德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人们在处理公私关系时,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结合起来;要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当二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反对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的思想和行为。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界限分明的公私观,把先公后私作为处理公私关系的基本原则,培养职业道德,恪尽职守。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不断走向成熟必然并且已经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心理结构的整体嬗变,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碰撞中融合,形成一种新的道德价值观。市场经济讲究效益和利益,它要求市场主体在商场上要锱铢必争,斤斤计较,而道德则要求人们在利益冲突时要替别人着想,节制自己,先人后己。诸如此类的矛盾现象,就使一些人觉得市场经济与道德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相容。笔者对市场经济的一般性道德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道德问题以及道德实现的主体问题作些考察。一市场经济作为人类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胡冰 《前沿》2012,(7):47-48
韩非认为道德就是要保全自身,君与国是同体的,所以君主的道德实现意味着保全国家和君主自己的生命;臣子的道德要求服从于国家和君主。在韩非的理想社会里,没有战争,每一个人都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因此,道德在这里得到了全面地实现。  相似文献   

4.
提倡集体主义原则与个人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集体主义原则是处理个人同国家集体关系的唯一正确的道德原则。它要求我们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二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并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提倡集体主义原则会不会妨碍个人的全面发展呢?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智力和体力获得各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作为共产主义新人,还必须有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和纪律,即有崇高的精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一些人追求利益时惟利是图,违法乱纪,有必要借助于法律和道德进行“必要限制”。从法律方面产生的他律和自律以及从道德方面产生的他律和自律有利于促使人们在追求利益时不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或者其他人利益———合法的或者道德上认可的,并促使人们自律的时候在“必要限制”的范围内争取更多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正> 职务经济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在行使职务过程中,为谋求经济利益,利用职务职权之便,侵犯管理国家的职能和声誉,损害公私财产所有权或破坏经济管理秩序而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也即人们通常说的贪利型职务犯罪或职务性经济犯罪。其实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念,特别是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都在发生着变化。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是高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我们所倡导的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同个人利益关系的准则,其实质是强调个体与整体在利益关系上的协调统一。它要求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之间要做到互相兼顾,并以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为重。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在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支持个…  相似文献   

8.
提倡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与尊重个人合法利益是否相矛盾?这是许多同志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 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并非不尊重个人合法利益,而是根据社会主义义利观,要求人们自觉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融入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中,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并不是要求人们完全放弃个人利益,也不是不容许人们对个人利益有任何考虑。在这里,淡泊名利指的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社会主义公私观是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同时也承认党员干部追求合理合法的个人正当利益。在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上,领导干部应在遵循法律规范和社会道德的基础上谋求个人利益。因此,我们要树立公私和谐的价值目标,使广大党员干部形成公私分明、公私兼顾的正确公私观。  相似文献   

10.
1.诚信危机的道德批判 诚信危机是以道德行为失范表现出来的,因而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道德批判.罗国杰等专家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利益关系,往往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集体利益之上,见利忘义,做出种种有悖于社会主义利益原则的事,其中包括失去诚信的欺诈勒索等不良行为.要从根本上限制和约束这一行为,必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其中包括诚实守信准则.韩庆祥等学者提出,我国社会道德开始滑坡,主要表现是:一些人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和社会;只为今天,不论明天和未来;为了钱权,不惜代价和手段;为了声色,不计廉耻和方式;为了名利,往往杀鸡取卵,敲诈勒索,缺乏应有的诚信操守.  相似文献   

11.
刘宝立 《前沿》2006,2(12):10-12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主要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与道德相统一、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基础上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兼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义利观;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效益与公平并重的公平观以及对党员干部道德先进性和群众道德要求的广泛性相结合的道德评价标准。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对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道德协调发展,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德是规范个人行为、调节人际关系、保持社会和谐的有效形式。要发挥道德的应有作用,必须确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道德标准。一、反映人的根本利益我们知道,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人们之所以从事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活动,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即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离开了人的利益需要、特别是没有了经济利益的引导和驱使,人的行为就会因缺乏目标和动力而终止。道德是在人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而人的社会活动又时刻受着利益的支配。因此,我们在确定现实社会道德标准时,一定要…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建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利益为基础的利益导向机制。这种利益导向机制要求以人们最关心、最敏感的“利益”为出发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中,从物质利益、精神利益、长远利益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利益导向,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实现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全面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  相似文献   

14.
王玉霞 《前沿》2008,(9):67-69
公共利益表现为社会利益与国家利益,如果没有个人利益,国家利益最终将失去意义,所以,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最终还是为了个人利益,利益的主体与享受者是人,保护人是国家关心的事项。公共利益是一个应用广泛的法律概念。虽然构词简单,但法律意义重大。所谓公共利益,一般情况下,应是由政府作为代表者,而依法为不特定多人谋求的,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实际利益。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法定性、现实性、发展性、相对性,处理好它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们所有的共产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在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做得是好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党员和干部违背党的要求,他们在人民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更多地偏向于自己的个人利益,甚至热衷于追逐不应该属于自己的不合理的、非法的个人私利,并不惜利用自己的地位、职权、影响去竭力维护和扩大这种私利。许多消极腐败现象,都是由这种私利引起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的是要提高最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人们从事经济活动,追求个人利益的积极性,同时也滋生出见利忘义、拜金主义等现象,这种双重效应的产生,促使人们去考察、研究市场经济中人们的个人利益问题:在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中个人利益居于什么样的地位?人们如何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社会应怎样维护人们的合法、正当的个人利益?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众所周知,人是社会和自然双重属性的存在物,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它是生命有机体,血肉之躯,每日每时都要同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  相似文献   

17.
<正> 如何调节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笔者认为,作为调节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集体主义道德准则,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导向,只是在坚持贯彻集体主义价值导向的理论与实践上,务必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个体的“自我牺牲”与社会的“利益补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声音     
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相似文献   

19.
<正> 个人本位可以走向合理的利己主义,而社会本位只能导致极端的利己主义。人从本性出发,必然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在正常的社会条件下,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时努力促进社会和他人利益,因为正是维护公正、平等社会和他人,才是增进个人利益的必要条件。但是,社会本位的道德观以社会整体名义来压抑、否定个体,人们也必然要用个体来反抗整体:既然社会本位的道德观片面地强调社会整体,社会即成了脱离与个人利益无关的、可敬而不可亲的抽象物,从而也就没有必要为它贡献;既然个人对社会来说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砖瓦”、“小草”,没有任何权利和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和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优良传统,比如,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部队;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项具体工作任务中去做;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实行奖惩结合;思想教育要贯彻疏导的方针;做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领导干部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等等,这些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性的总结,在新的形势下要继承和发扬。但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主要表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产生的三个多样化上:一、和平建设时期个人的利益矛盾呈现多样化战争年代,条件艰苦,人们的个人利益矛盾主要是在残酷斗争面前的生死考验。和平建设时期就大不一样了,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在多数情况下,生死矛盾降为次要,而其他个人利益矛盾升为主导,如婚姻家庭、住房、就业、文化生活、物价消费、分配等,个人利益矛盾比战争年代复杂得多。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观念的转变。如讲奉献问题,同样完成一项任务,战争年代经过简单动员,大家就会毫无代价地争先恐后去积极完成,而和平时期就出现了在完成任务中提出的奉献时限、程度和回报等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