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清华 《今日浙江》2009,(11):58-58
一位老教授回忆在延安见毛泽东时,说:“我去见主席,主席拿出纸烟来招待我,可是不巧纸烟只剩下一支了。我想主席怎么办?他自己吸不请客人吸,当然不好;请客人吸自己不吸,客人肯定不同意。而主席将这支烟分成两半,给我半支,他自己半支。”毛主席把别人看似很难办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我是个伤残退役军人,出门乘车经常买不到半票。今年4月7日下午,我持军人伤残证职从贵阳购半票返回平坝,司机却不愿按有关规定售半票给我。他说车子是他个人的,不是国营的。我向他解释说,省交通厅有文件规定,个人的客运车也要按规定卖给伤残军人半票。他却说,他本人没有看见这个文件,接着又说:一如果我卖半票给你,哪个来减免我的税款时,“既然省交通厅有这个文件,那你就去找他们,我是坚决不会卖半票的!”还有不少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客运车也一概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售给伤残军人半票,“理由”是他们单位的经济效益不好,…  相似文献   

3.
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8点半.医院来了一位老人.看上去80多岁,是来给拇指拆线的。他急切地对我说,他原本应在一个小时后去找另外一位大夫拆线,但因9点钟他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照顾一下。  相似文献   

4.
撒旦之吻     
有一句话叫做——人在迷路的时候,往往比平时跑得更快。我当时中邪时就是这样。我竞料定丈夫的这次“度假材之行”,肯定是一个大阴谋!如果到了那里,丈夫或许会“把我干掉!”或许会弄掉我的一只手或者半只脚……她一进门转手就把门关紧了。我见妈妈一脸严肃就问,妈妈你来有啥事吗?她走近我的床,用食指敲着我的床架说,昨夜去了哪里?我一愣,看着妈妈不答腔。过了会儿说,你怎么知道我不在家呢?嗨!昨天半夜里你老公来找过你两次了,一次是骑的摩托车,一次是开了小车来寻的,找不见你他急得什么似的!我一听心中大大吃了一惊,想这…  相似文献   

5.
詹蒙 《今日广西》2007,(3):53-55
丈夫有了“婚外情” 我结婚两年了,丈夫胡伟光是大连市高校的一位老师,我们的婚姻平淡却美满。我的父亲是经商的,我是他们的独生女。他们并不满意我的婚姻,说他与我的条件相差得太远:父母从小离异,他的妈妈靠开小卖店含辛菇苦地把他送上了大学。结婚没有房子,还要养活自己的母亲。但第一次见面,他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时候,他就把他家里的情况如实地跟我说了。他说,如果女方不能接受他的母亲,他绝对不会结婚。就凭这句话,我就决定跟定了他。结婚的房子是我父母准备的。结婚两年来,他对我父母毕恭毕敬,但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他决定考研究生,但是两次都差几分而落榜。我发现两次落榜的打击对丈夫实在是太大了。这一年来,他跟我的交流越来越少,而沉湎于网络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多。有一次,他竟忘记了去给我妈妈拜寿的时间,害得我在公交车站傻等了一个小时。最可气的是,他的手机没电了,也不知道充电。家里电话线也被拔掉了。  相似文献   

6.
8月31日是个沉痛的日子。又一名民警离我们远去了,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派出所民警赖意军正值青壮年就活活累死了。我想赖意军肯定是带着深深的愧疚走的。因为在有生之时,他不能给予家庭正常的照顾,而他离世还给他年轻的妻子和仅仅一岁半的女儿留下深深的伤悲和沉痛的回忆。我想赖意军肯定是不愿意走的,因为他肯定抛不开心爱的妻女和心爱的事业。但他还是走了,就像累极了就一定会睡着一样,他安详地睡着了。关于赖意军的死,他的同事已下了结论———他是累死的。累死虽然没有在枪林弹雨中牺牲那么悲壮雄烈,但其性质一样伟大,而且更…  相似文献   

7.
友情如鞭     
一次,一个陌生口音的人打电话来,请求我的帮助,很肯定地说我们是朋友(我们就称他为D吧),相信我一定会伸出援手。我说我不认识你啊。D笑笑说,我是c的朋友、我不由自主地对着话筒皱了皱眉,又赶紧舒展开眉心。因为这个c我也不熟悉,幸好我们的电话还没发展到可视阶段,我的表情传不过去,避免了双方的尴尬。  相似文献   

8.
<正>那天,我和朋友约好早上9点一起去办事。可当我到达约定地点时,未见其踪影。我平生最深恶痛绝的,就是"不守时"。打电话"责问"为何"违约",朋友却委屈地申辩:"为了不迟到,我早上7点半就出门了!鬼知道今天的路会这么堵!"我估计,要等他来至少还得四五十分钟。为了不耽误办事,我不得不"甩掉"了他。  相似文献   

9.
胡明做助理     
“他是大好人,是我们的大恩人哪。”在沾益县白水乡苏家箐村采访时,提起乡民族工作助理员胡明,一位苗族大妈动情地向记者讲述一件至今令她难忘的事: “1997年10月,平和村的一位汉族大哥到我们村来上坟,由于天气炎热,他就到我家的萝卜地里拔了一些萝卜来解渴,在我们这里随便吃点萝卜我们是不收钱的,但后来他们有十几个小伙子就到我的地里拔了一些萝卜就背走,一分钱也没有给我。后来我找到正在我们村调研的胡明同志,是他帮我‘拿’回150元钱呢”。这位苗族大妈用不太流利的汉话边说边拉着他的手,感激的泪水盈眶而出。原…  相似文献   

10.
一年半前,我躺在肿瘤医院的病床上,常常想,这个病房很可能就将是人生的终点!我对面床铺的老王,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他的全身。有时候难受得厉害,他就一个人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着:“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呀?”没过几天,老王便离开了人世。他虽然走了,这句话却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里一一活着,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45岁的时候,移居去了美国。他到美国后三个月,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早先到美国的朋友好心地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快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他笑笑说:“不需要那么久,三个月就可以了。”三个月后,他去移民局,果然获得批准。他的朋友知道后,十分不解:“你年龄比我大,钱没有我多,申请比我晚,凭什么比我先拿绿卡?”他微微一笑,说:“因为钱。”“你来美国带了多少钱?”“10万美元。”“可是我带了100万美元,为什么不给我批反而给你批呢?”“我的10万美元,在我到美国的三个月…  相似文献   

12.
赞赏的力量     
“这么简单的问题,你怎么还不会……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能找个好工作……老 师都是为你好……”又是一番苦口婆心的说教,学生A低着头,眯着眼睛,一言不发。显然 我那母亲式的智慧之词又一次在他装聋的耳朵面前失败了。  我做学生A的政治教师已半年有余。第一次政治考试他竟然得了零分,印象中的他课堂 上总是将他那肥硕的身体斜靠在椅子上,上课总是低着头,偶尔抬起头看看墙上的钟表,一 脸木然的样子。坦白地说,我不喜欢这个学生,看得出来,他也不喜欢我的政治课。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他的才能。课堂上他的笔不停地写…  相似文献   

13.
前一段,我带三岁的儿子回农村的婆婆家玩,婆婆的院子里养了几只鸡,儿子向来胆子小,开始有点害怕。婆婆一看,那还得了,怎么能让孙子害怕呢,于是拿着笤帚朝鸡挥去,鸡飞狗跳之后,婆婆告诉孙子:“大宝不害怕,大宝来打鸡。”儿子拿着笤帚开始象征性地挥动,在婆婆的鼓励下,他觉得挺好玩,整个下午都在乐此不疲地追着鸡打,还兴奋地喊着:“打死你们,打死你们!”我觉得不妥,但想着第二天就回家了,就别说他了,说了婆婆也会不高兴的。  相似文献   

14.
警察男友     
警察男友离慧我的男友是一个标准的“公安郎”,公安专科学校毕业,一个基层派出所的小警察。瞧他精瘦的个子,我从不奢望他有一天会威镇四方、名扬天下做英雄,我的闺中密友也都说看不出他有机警敏捷的警官素质。可他偏偏进了警营。有时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他当警察,简...  相似文献   

15.
丈夫下岗了。丈夫高中毕业,没什么文凭,找个吃饭的工作不容易,每天看着他愁眉苦脸地坐在屋里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我心里甭提多难受了。几经周折,在一位老同事的帮助下,丈夫进了保安公司。刚穿上制服的那天,丈夫很不自在,下班回家后羞愧地对我说,真没想到会落到今天,靠给人家站岗巡逻混碗饭。那一段时间丈夫最怕见熟人朋友,走在街上总是躲来躲去,下班一回家门就锁死了,还一再嘱咐我和三岁的儿子如果有人找,就说他不在。   看着丈夫每天做贼似的上班下班,我心里不安起来,真怕时间长了,他会闹出精神病来。一天,我试探着对丈…  相似文献   

16.
我们这批新招的民警中,谁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是按“师傅”(老民警)们的叫法,称他“黄军裤”。他总是穿着一条八三式的绿警裤。其实那并非是军裤,也非黄色的,但大家习惯这么叫,我们也这样称他了。每逢他来,各办公室的老同志,都赶快喊:“快关门!黄军裤来了!”“黄军裤”每次来局里都浑身酒气,提着半瓶劣质酒,疯疯癫癫地找人说话,特别是见到穿警服的,更说个没完,但是没有人搭理他。若是有人搭个腔,他就越发地来劲。有一次我看他那样子可怜,好心地劝他:“老师傅!快回家吧!这是公安局,我们在工作呢!”他吼叫起来,“什么?公安局!我知道!老子…  相似文献   

17.
粤劳  鲁嘉微 《人权》2009,(3):23-25
多次复吸的康复人员李某,2007年5月初刚从劳教所出来后又复吸,被家人强行送到了三水戒毒康复所,至去年底康复时间已超过一年半,成为了五星员工,并被聘为协管员,这年初又被评上“康复标兵”。当他接过“康复标兵”的证书时,心里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他说:“没有康福苑,我可能早就没命了;没有康福苑,我就不可能像人一样有尊严地活着。”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19):55-55
不忍心看周末,老婆挥汗如雨地干着家务,而老公却悠闲地半躺在床上看电视。老婆抱怨说:“你就能忍心看我一个人在这里苦干?”老公同情地说:“那我回里屋睡一会儿,”度日如年有一位到城里打工的青年给远在农村的父母写信,告知自己在城里度日如年。老父亲看完信后高兴地说:“这小子在城里混得还挺好.过日子就像过年一样。”老母亲却不放心地问:“那为什么还要我们寄200块钱给他呢?”“你真老土.他天天过年能不花钱吗?”老父亲不耐烦地开导老伴儿说.  相似文献   

19.
会心茶座     
□尹玉生爱在心间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8点半,医院来了一位老人,看上去80多岁,是来给拇指拆线的。他急切地对我说,他原本应在一个小时后去找另外一位大夫拆线,但因9点钟他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照顾一下。出于对老人的尊重,正好我当时又有一点空闲时间,我就为老人拆起线来。在治疗过程中,我和老人攀谈了几句。我好奇地问:“来这么早干什么?”老人不好意思地笑道:“我要在9点钟到康复室和我的妻子共进早餐。”这一定是一对恩爱老夫妻,我心里猜想。话题便转到老人妻子的健康上。老人告诉我,妻子已患了老年痴呆症。我问道:“如果你去迟…  相似文献   

20.
17岁那年,我去大渡河畔的泸定农村当知青。 记得学校一宣布我们所要去的地方后,我就下去了。其他同学东折腾西折腾,直拖到半年后才来。那时当知青,国家要先供应一年的口粮,第二年才和当地农民一道进入粮食分配。我是提前半年下的乡,可刚到小春分配时,公社就把该供应给我的半年口粮断了。小春分配只有一些粗粮,对于我这个城里来的知青可想而知是什么滋味。特别是看到那些后下来的同学可以吃上整整一年的白米干饭,我更感到不公道,就给甘孜州知青办公室写了一封信。半个月后,州知青办回信了,说我的日粮应供应一年,信的末尾还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