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11):F0003-F0003
刘仁静,湖北应城人,生于1902年,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刘仁静参加过五四运动,参与发起了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的成员,领导组织了北京社会手义青年团,作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一大”以后,创办并主编了团刊《先驱》,1922年与陈独秀一起出席了共产国际四大。  相似文献   

2.
《北京支部生活》2007,(7):14-14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12名代表及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代表全国5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也出席大会。  相似文献   

3.
1902年,刘仁静出生于湖北应城。16岁那年,刘仁静考入北大物理系,后转入哲学系,又转入英文系。刘仁静博览马列群书,得到陈独秀、李大钊器重,与张国焘、邓中夏并称北大三杰。  相似文献   

4.
1921年4月,第三国际派代表马林(荷兰人)来中国,6月初到上海,与他同来的还有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俄国人)。他们和上海党的发起组取得联系,建议早日召开全国党代表会。由上海发起组通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各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参加一大。 7月下旬到上海参加大会的13名代表有:湖南,毛泽东、何叔衡;湖北,董必武、陈潭秋;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刘仁静、张国焘;山东,王尽美、邓恩铭;广东,陈公博、包惠僧;东京,周佛海。 包惠僧出席会议,是陈独秀派他参加的。李大钊正在忙于其他工作,陈独秀在广东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均未参加。到会代表除原住上海的人外,多数住在法租界蒲柏路博文女校。  相似文献   

5.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市望志路106号开幕.全国有七个地区十三名代表参加会议.陈公博、包惠僧、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张国焘、刘仁静、王烬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周佛海及第三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李克诺斯基,一共十五人.在此次会上,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身在广州的陈独秀被选为中共总书记.  相似文献   

6.
1922年11月初,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为参加第四次共产国际代表大会,抵达莫斯科,代表团仅有3个成员,是由陈独秀亲自率领的,另两名代表团团员是王荷波和刘仁静。在此之前,我从未见到过陈独秀。而陈独秀的命运都是与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的。现在可好了!我可以有不止一次的机会去看望他,向他表示崇敬之意。 陈独秀抵达莫斯科时,已是“不惑”之年:40岁出头了。他中等身材,前额宽广,留有小胡子,牙齿整齐洁  相似文献   

7.
出席“一大”的代表共有13人,其中北京代表是张国焘和刘仁静,上海代表是李达和李汉俊,长沙代表是毛泽东和何叔衡,武汉代表是董必武和陈潭秋,济南代表是王尽美和邓恩铭;广州代表是陈公博,东京代表是周佛海,而包惠僧是陈独秀指派的代表。 代表的产生是和各地的建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20年5月至8月,陈独秀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首先在上海积极开展建党活动。他们以新青年社为中心,经常组织座谈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改造等问题。后来张东荪、戴季陶等人相继退出,余下的一批早期共产主义者筹备成立共产党,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相似文献   

8.
同刘仁静一样,另一位"一大"代表包惠僧也是中途脱党后又迷途知返.不过,包惠僧与刘仁静不同的是,刘仁静的"一大"代表资格清楚,而对包惠僧的"一大"代表资格却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9.
1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现为兴业路76号)秘密举行.因会场受到密探注意和法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出席大会的有上海、北京、长沙、武汉、广州、济南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推选的12名代表.他们是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刘仁静、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包惠僧参加了"一大",但其代表资格问题一直是党史界争论的焦点,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他不是"一大"的正式代表,而是陈独秀个人的"指派代表","一大"的代表人数应为十二人。但本人认为包惠僧应该是作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一大"的正式代表,而不是陈独秀个人的"指派代表","一大"代表人数应该是十三人。  相似文献   

11.
刘婕 《党史博采》2007,(11):24-25
包惠僧参加了"一大",但其代表资格问题一直是党史界争论的焦点,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他不是"一大"的正式代表,而是陈独秀个人的"指派代表","一大"的代表人数应为十二人.但本人认为包惠僧应该是作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一大"的正式代表,而不是陈独秀个人的"指派代表","一大"代表人数应该是十三人.  相似文献   

12.
凡了解中共党史的人都十分清楚,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有15人,其中国内同志13人,共产国际代表2人。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及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相似文献   

13.
寻找中共一大“第十五人”照片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凡了解中共党史的人都十分清楚,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有15人,其中国内同志13人,共产国际代表2人。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及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举行。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出席大会13人,他们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相似文献   

15.
包惠僧参加一大的身份考证——兼谈包惠僧的资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惠僧参加了"一大",但其代表资格问题一直成为党史界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他不是"一大"代表,"一大"代表数是12人;另一观点认为他是"一大"正式代表,因而"一大"代表数是13人,该观点又有三种看法:代表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广东共产主义小组;代表陈独秀.本文通过考证广东共产主义小组的选派过程认为:由于陈独秀等对"一大"不重视,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只派陈公博一人作为代表出席"一大",陈独秀托其捎去致大会的信;在通知陈公博后的较长时间广东发生一些变化,陈独秀又临时指派包惠僧前往上海解释说明,包惠僧的这种特殊身份使其不是代表而得以进入会场参加大会,与会者对其资格有不同的理解,才有"正式代表说"和"非正式代表说".决定其资格问题的关键是身份.包惠僧只是陈独秀派往上海向临时中央汇报情况的使者而非"一大"代表,包惠僧不具备"一大"代表资格.  相似文献   

16.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召开。出席大会的有毛泽东、李汉俊、李达、张国焘、刘仁静、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13人代表着全国各地50多名党员。  相似文献   

17.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举行。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艇举行。参加党的一大的有12名代表,他们是:李达、李汉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日)。包惠僧受当时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  相似文献   

18.
《党史纵览》2002,(11):4-5
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晚上开幕.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国内各地党组织和旅日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会议.他们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2月16日,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在安徽大学召开"陈独秀经济思想学术研讨会"暨陈研会第二届理事换届会.来自合肥、安庆、蚌埠、芜湖、马鞍山、淮南等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除选举产生了省陈研会第三届理事会外,着重讨论了陈独秀的经济思想等学术问题.兹将会议主要内容和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市望志路106号开幕。全国有七个地区十三名代表参加会议。陈公博、包惠僧、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张国焘、刘仁静、王烬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周佛海及第三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李克诺斯基,一共十五人。在此次会上,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身在广州的陈独秀被选为中共总书记。在中共“一大”会上,包惠僧和毛泽东地位相同,表现各异。27岁的包惠僧发言活跃,28岁的毛泽东沉默寡言。“一大”一结束,包回到武汉,担任湖北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回到长沙主持湖南共产党的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