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她用自己的爱诠释着家庭美德,用自己的行动做一个好儿媳、好妻子。为婆婆和丈夫撑起一片天空,这个人就是我的姑姐。姑姐名叫汪萍,今年49岁,是九师一六一团一名普通职工。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的她并没有多少文化,容貌和她的年龄也不相符,由于岁月的磨砺使她一半的头发早已花白,牙齿也松动脱落,岁月的沧桑已深深地刻进了她的皱纹里。15年前,姑姐78岁的婆婆由于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有好几次因为找不到家而走失。当时姑姐在基  相似文献   

2.
正她有一个三代同堂的五口之家:88岁的公公和78岁的婆婆,上初三的女儿,爱人在轧花厂工作,十六年来她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用真情关爱着家里的每个人,让家里充满了幸福的味道,认识她的人都称赞她是一个百里挑一的好媳妇,她就是六师一○三团蔡家湖镇医院的庄继红。今年,她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1996年12月,庄继红和爱人孙跃喜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一直很孝顺父母的她决定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在庄继红眼里,爱人的亲人就是自  相似文献   

3.
爱的奉献     
桑宏波  孙莉 《实践》2010,(9):36-36
<正>今年53岁的姬连云是麦新镇水泉村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上有89岁已失明10余年的婆婆,下有一个5岁的小孙子。虽然姬连云识不了几个字,但她用中国传统女性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以及无私的  相似文献   

4.
田鸿  杨耀珍 《新湘评论》2014,(18):29-29
一说起村支书李翠英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芷江侗族自治县禾梨坳乡学堂湾村的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说:"她是我们这最美的媳妇!"2005年,李翠英67岁的婆婆不幸出了车祸,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仍造成了瘫痪。这对于李翠英和她丈夫来说无异是一个晴天霹雳,公公去世早,本来家里就困难,如今婆婆又瘫痪了,生活更加艰难。于是李翠英和丈夫商量:丈夫负责在外打工养家,自己在家照顾婆婆。  相似文献   

5.
好儿媳王燕     
<正>4月16日,当笔者走进七师一二三团九连段翠华家的院子里,就看到今年59岁的退休工人段翠华和媳妇王燕两人有说有笑地在菜园里种草莓,婆婆对媳妇说:"知道你爱吃草莓,今年我专门多种点,让你可劲地吃",媳妇开心地笑着,上前搂着婆婆的胳膊乖巧地说:"妈,您真好",这时婆婆直起腰,看着媳妇高兴地说:"是我有福,娶了你这个好儿媳妇。"王燕长得有些胖,又是80后的独生女,是她父母的掌上明珠。当时  相似文献   

6.
《江淮》2007,(7)
铜陵县老洲乡成德村村民谷玉姐,十五年如一日,侍奉婆婆和两位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以无私的奉献感召着身边年轻的媳妇们,邻里有口皆碑,先后当选"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安徽省第三届"江淮好儿女"。今年38岁的谷玉姐,15年前嫁到婆家,看到公公早逝,婆婆含辛茹苦地照顾两个儿子,她对婆婆的怜悯、惋惜之情油然而生。久而久之,在她的心里便萌生了让婆婆再婚的念头。然而,当她把自己的想法诉说给家人时,却遭到了一致的指责。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我的姑姐名叫汪萍,今年49岁,是九师一六一团一名普通职工。15年前,姑姐78岁的婆婆由于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有好几次因为找不到家而走失。当时姑姐在基建公司每天干的都是搬砖、筛沙子的繁重体力劳动,丈夫又在地方乡场当老师,一个月才能回家一趟,照顾婆婆的重任都落在了姑姐  相似文献   

8.
正十三师红星二场司法所副所长孙咏梅,今年42岁,可她却有一个绰号叫"婆婆"。孙咏梅听到这个称号不但不生气,还笑呵呵地。大家之所以给她叫这么个绰号,是因为她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0年来,以火一般的工作热情,以"婆婆"一般的耐心态度,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人民调解工作,有时候是和风细雨式的,有时候却是千钧一发式的。如果调解人员不及时赶到,有时候后果将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9.
万象百态     
《党的建设》2020,(1):56-56
诚实守信 “信义奶奶”窦兰英获殊荣今年70岁的窦兰英老人,是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寺镇隆畅社区居民。1985年,窦兰英的丈夫因肝癌去世,36岁的她以一己之力承担起抚养两个女儿和照顾婆婆的重担。2006年,窦兰英的大女儿结婚了,但孩子出生28天后女婿就离家出走。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41岁的王谊在农三师小海子水管处医院工作。她一家3口,靠夫妻两人微薄的工资赡养年迈的公公婆婆,还要负担前来投亲的大伯哥一家3口,多年来,她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这个8口人  相似文献   

11.
正郝凤霞今年44岁,夫妻俩都是七师一二八团十五连的回族职工。1994年,郝凤霞和丈夫罗新林结婚成家后,婆婆就和她们生活在一起。自古以来,人人都说媳妇不好当,婆媳难相处。但郝凤霞却说,做一个好媳妇并不难,只要把婆婆当作自己的亲妈用心去照顾,就没有难相处的婆媳关系。2010年,婆婆不慎把盆骨摔成粉碎性骨折,生活不能自理。郝凤霞就给婆婆做饭、梳头、洗衣、洗澡、倒便盆等等。那段时间,婆婆精神萎靡,  相似文献   

12.
正俗话说:自古婆媳水火不相容。但这句话如果用在七师一二六团五连职工范丙春和她的婆婆身上,那可就不灵验了。为什么不灵验呢?话还得从头说起。1985年,范丙春和刘永春喜结良缘,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结婚第一年,丈夫就和她商量:与公公婆婆共同生活。刚开始,她很担心与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日久天长必然会产生矛盾,难以相处。但在丈夫的耐心劝说下,她考虑到:丈夫的4个妹妹还在上学,丈夫的哥哥在边远连队工作,公公婆婆年  相似文献   

13.
今年40岁的维吾尔族女职工枣丽娜,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1986年4月,枣丽娜嫁到了农十二师三坪农场。她的婆婆早年去世,结婚后一直和公公尼牙孜生活在一起,今年她公公已是105岁高龄,患有老年痴呆病。年迈的公公、两个可爱的女儿和多病的丈夫以及家里的一切事务都由她一人来照顾。枣丽娜原是农场冷饮厂的一位工人,1998年冷饮厂停产、关闭,她失去了工作。她没有气馁,凭自己的实力和对工  相似文献   

14.
十三师红星二场司法所副所长孙咏梅今年42岁,可她却有一个绰号叫"婆婆"。孙咏梅听到这个称号不但不生气,还笑呵呵地。大家之所以给她叫这么个绰号,是因为她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0年来,以火一般的工作热情,以"婆婆"一般的耐心态度,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20年来,她处理各类纠纷10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其中,她所主持调解的一起跨界纠纷,被中央电视台12频道《道德与法》栏目以《抢来的新娘》为题拍了专题片进行了播放。2012年她被国家司法部表彰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是‘干妈’陈茂珍让我享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快乐!”彭小露今年12岁,是云阳县凤鸣小学的学生。1岁半时,她的爸爸、妈妈就双双南下打工去了,留下她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父母每隔两三年才回来一次。  相似文献   

16.
<正>提起王春萍,在二师铁门关市二十九团一连,大伙没有不夸赞的,尤其是那些当婆婆的老太太们,更是为她翘起大拇指:"谁家要是娶到这样的媳妇,那可真是有福气呀!"王春萍今年48岁,高中毕业后,在家里待业了两年。1988年作为军垦第二代的她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了  相似文献   

17.
正这些日子,一个街头卖花的老婆婆牵动着成都人的心。这个婆婆叫罗锦凤,今年94岁,在成都盐市口卖黄桷兰已经13年。每天清晨,她会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到盐市口摆摊卖花,摆一天摊她只挣几十元钱。10多年里,随着人们口口相传"有个太婆每天在新世界百货门口卖黄桷兰",越来越多人专程去买她的花,很多人放下10元20元,提走一串黄桷兰,不等找零就匆匆离开。  相似文献   

18.
<正>在农二师二十九团园十二连,有一位"星级"婆婆,她就是75岁的退休职工丛振香老人。人们常说婆媳难处,别人当一个媳妇的婆婆都怨声连连,而丛大妈却与4个儿媳相处融洽、情同母女,这还真是难得。问起原因,老人却只用了三句话就解开了这一谜团:"手心手背都是肉,媳妇  相似文献   

19.
正24年过去了,当别人夸她真是个孝顺的好媳妇时,祁春华总会说:"以前,婆婆帮我带孩子,照顾我们,对我像亲闺女一样,现在她老了,身体不好,我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亲妈妈一样照顾她。"祁春华,三师四十九团医院的一名清洁工,多次被该团评为优秀工作者,2014年荣获师级道德模范称号。人们常说,婆媳是天敌,婆媳关系最难处。47岁的祁春华一直与78岁高龄的婆婆生活在一起,20多年的风  相似文献   

20.
徐刚 《党建文汇》2007,(12):35-35
“老董”名叫董立太,今年45岁,目前任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民政局社救科科长。几年前,妻子找到一份相对固定的环卫工作,但她自幼高度近视,“一米以外的东西都看不清楚”,再加上心脏也有毛病,身体一直不好,我常担心,她哪一天会突然昏倒在路上面无人发现”,董立太说。从2004年开始,董立太每天都要在科长与环卫工这两个身份之间变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