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不久前的一天,当笔者走进农二师二十四团六连职工宋义启夫妇的小院时,他正忙着为新育的大棚菜苗浇水,他们笑着说:"今年这8分地的大棚仅育苗就可挣到1500元左右。"该团大力提倡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增加收入。农户在管理好大田作物的同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发展庭院经济,在自家小院的小天地里作起了致富的文章。该团经过危房改造后的农家小院  相似文献   

2.
张江华是一位身高只有1.6米,身材瘦小的男人。1992年春天从河南老家来到农四师七十团九连打工,他每天帮助连队的职工们间苗、除草等,每天的工钱也只有8元。当时该连有许多职工因为种地亏损,纷纷将土地退还给连队。他看到团场连队的土地面积大,犁地、播种、中耕等主要的农活都是靠机械化作业,要比自己在老家种上几亩地,靠人拉肩扛省力得多。他就在连队承包了30余亩连队职工不愿种的地。  相似文献   

3.
正1990年6月,徐向前元帅因为肺病住院治疗,那天出门前,他看着自己居住的小院,轻声说:"这次去,就回不来啦……"一位百战沙场的元帅,早已不惧死亡。面对前来探望的老战友李先念,徐向前郑重地说:"我的遗言有三条:一是不搞遗体告别,二是不开追悼会,三是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两年之后,李先念病逝。临终前,他也交代了自己的后事:"将来我的后事要节俭,一切按中央规定办。我只有一个请求:把我的骨灰撒到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  相似文献   

4.
这是邯郸曲周白寨镇的一个普通农家院落,几间农房里的住户却有些特别,他们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在读硕士研究生,这里是全国第一家科技小院--白寨科技小院的所在地。这是白寨科技小院的普通一天,10月18日一早,6名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这是他们入住小院的第257天。  相似文献   

5.
他做的事,都是平凡的小事,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有几个人能把这些事坚持做25年呢?从鹤庆县城出发,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艰难车程,终于到达龙开口镇大箐口村。在山路的尽头,一所小院伫立在山坡上。这个占地不足一亩的小院,就是大箐口村一师一校教学点,也是赵增25年来坚持耕耘的园地。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却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下午4点,正是上课时间,院子里静悄悄的。因为生源有限,教学点隔年招生。2014年,二年级的学生转入位于山脚的中江乡中心小学读三年级,这里只剩下十几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彝族、苗族、傈僳族……"赵增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如数家珍,"这些娃娃都是少数民族,刚来的时候连汉话  相似文献   

6.
李海江 《实践》2014,(10):39-39
<正>今年春,纳林套海农场的孟永平美滋滋的,他种植的18亩"有机"小麦已订出14亩,亩均订价21 50元,按每亩产500斤小麦计算,每斤小麦卖出4.3元。据孟永平介绍,他从各种杂志了解到,绿色、有机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就萌发了种植有机小麦的想法。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他从200多亩耕地中选出18亩好地种植了  相似文献   

7.
正眼下正值冬闲时节,昔日在家"猫冬"的五师八十六团农业连队的职工们却都在外出务工致富路上忙得红红火火。"连队给我找活儿,每天8小时,虽然有点儿累,可每月有5000块的收入呢,好好干上两个月,家里一年的生活费就够了。"该团园艺一连职工王振义兴奋地告诉笔者。王振义今年种了20亩红提葡萄,地里的活儿一忙完,他就来到五台石灰窑采石场打工,和他同来的还有该连的职工,他们都是在连队党支部的统一介绍下,一起外出务工创收的。  相似文献   

8.
<正>在方正县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一种执政自信——近些年,一提起村屯、农民之间的土地纠纷,总是令基层干部头痛不已:张家说王家占了他的半根垄,可王家坚称那半根垄本来就是自己的,村支书上门调解,也挡不住两家人到县上找地方说理;李家种了36亩地,而承包权只有23亩,其余13亩明明属于村集体的,村委会却不敢收回,怕李家闹访影响稳定……因为土地纠纷的敏感性,许多地方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往往避犹不及。  相似文献   

9.
一师八团五连的刘合东,今年35岁,经过他8年的辛苦努力,开拓进取,勇于探索,从一个打工仔,如今已发展成为单位有名的农机大户。他家现有农机装备3台套,其中:"824"拖拉机一台,纽荷兰140匹马力的机车一台,小四轮拖拉机一台,农机装备固定资产累计四十余万元,其中"824"拖拉机是利用国家补贴资金和自筹资金购买的,机车年纯收入12万元,每年用拖拉机联合整地2500亩、播种1800亩以上,年产值21万元,极大地推动  相似文献   

10.
每年,总有一些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写信向空政文工团的著名词作家阎肃请教:"您是怎么成功的?"被誉为"艺坛常青树"的阎肃,回答只有简简单单8个字——"天分、勤奋、缘分、本分"。他戏称这8个字就是他登顶艺坛的"敲门砖",而他尤其看重的是"勤奋"。妻子李文辉说:"老阎的驼背就是他勤奋的证明。我看过他中学时的照片,身板挺直的。30岁前,老阎连一个休息日都没有,常常是一杯茶、一支烟,一本书看一天。"如今的阎肃依旧勤奋,虽已八旬,可从来没有在凌晨1点半前睡过觉。对此,阎肃  相似文献   

11.
<正>时下,在农十师一八二团,由"智能型"职工发起创办的"农家科技沙龙小院"在各连队悄然兴起。他们预测发布农副产品市场价格,传播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2.
正黔西县通过宣传发动,嘉奖激励,调动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丰富文明实践活动,进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弘扬乡风文明。"赵世军家团结邻里、遵纪守德。他这个庭院给人满满的幸福感。"6月9日晚,黔西县绿化乡大海子村赵世军家的小院人头攒动,一场生动的"套餐式""幸福小院"文明实践活动赢得了群众阵阵掌声。为创新文明实践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拓展延伸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载体平台,今年,黔西县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3.
南江县上两乡洋滩村党员岳兴宇,积极转变种植观念.去年种植2.5亩美国"红提"葡萄,经过科学管理,今年顺利挂果,预计亩收入可达6000元.他高兴地说:"种1亩葡萄的收入比种10亩小麦还多,科学调结构让咱沾了光."  相似文献   

14.
盘山县高升镇南关村农民张志权,开动脑筋调整自己的种菜时间和结构,超常规管理,收人颇丰。3亩小院年收入3.5万元。  相似文献   

15.
正"这片60亩的地原来就是一个河沟,被我们填河造地,其中10亩地用于建家庭农场,一年村里可收入约12万元。其余50亩地种植玉米等农作物,一年村里可收入2.5万元,现在白营子村已从全镇的倒数第一名跃升到前三名……"朝阳县波罗赤镇白营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国慧敏说。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普通的团场职工,杨青莲先后荣获了兵团、农七师"巾帼科技致富能手""兵团双文明屯垦戍边劳动奖章"等25个光荣称号。特别是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先后4年被评为团优秀共产党员。有人说,杨青莲"能"。是啊,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团场职工,她为团场生产棉花近40万公斤。生产小麦8万多公斤,个人纯收入10多万元,是团场的科技示范户。也有人说,杨青莲"傻"。2000年,单位只付7000元工资,她就甘愿为连队管理了无人要的650亩棉花。当时她自己还承包着53亩地,望着一连片的9块地,几名外来的雇工才干了一个星期,就受不了那份艰苦,走了。她和  相似文献   

17.
<正>农九师一六八团南区三连党支部、妇代会按照"典型引路、科技支撑、产业富民"的工作思路,协调引导女职工开展"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并将该连总面积为270亩的5#地9位女职工承包的番茄地设立为巾帼科技示范园区。在示范园区建设过程中,南区三连妇代会以带动女职工共同致富为宗旨,围绕探索"四新"机制,即"产业化经营新理念、规模化  相似文献   

18.
齐峰是二师三十团九连的一名职工,连续5年被团评为"五好职工"、"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党员"以及"和谐小康家庭",他承包的120亩棉花地,年收入10万元,2012年产值达15万元,他自己凭借着勤劳肯干的双手,多元化增收每年收入10万元,被评为连里的"致富能手"。2002年首次承包棉花地的他,由于承包体制,棉花管理技术不过关等原因,片面地追求高产,致使棉花地长期投入不够,土质严重受  相似文献   

19.
正眼下正值冬闲时节,昔日在家"猫冬"的五师八十六团农业连队的职工们却都在外出务工致富路上忙得红红火火。"连队给我找活儿,每天8小时,虽然有点儿累,可每月有5000块的收入呢,好好干上两个月,家里一年的生活费就赚够了。"该团园艺一连职工王振义兴奋地告诉笔者。王振义今年种了20亩红提葡萄,地里的活儿一忙完,他就来到五台石灰窑采石场打工,和他同来的还有该连的3名职工。该团有农业连队21个,一线农工4438人,往年冬闲,职工大多无所事事,走东家患西家。秋收结束前,该  相似文献   

20.
<正>"我这60亩酱用番茄苗能按时保质地移栽到地里,多亏有了农民兄弟的支援。兵地共建就是好,让我们和地方村民实现了双盈。"农五师八十六团值班连职工朱忠庆高兴地说道。值班连的承包职工只有93人,而耕地面积有近2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