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民安居乐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加强了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特别是以公...  相似文献   

2.
现代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例如,地震、水灾、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海难、空难、火灾、爆炸、放射性物质泄漏、大规模断电等重大事故,各种传染病和疫情流行等公共卫生突发公共事件,恐怖主义袭击、暴力冲突、社会骚乱乃至战争等社会危机事件等等。突发公共事件是公共安全的最大威胁,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沉重的。  相似文献   

3.
刘云光 《求知》2006,(6):19-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要“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领导干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事件能否得到及时妥善有效解决,关系到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能否继续维持。  相似文献   

4.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今,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隐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为,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科学问题研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大现实需求,对于建立和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理论以及相应的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此基础上,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科学问题归纳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战略研究、典型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灾害的机理机制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研究、应急资源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认知与决策行为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模拟仿真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系统研究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后评估与重建研究,并对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扼要的回顾和展望;最后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设立重大研究计划以便加强研究力度,并就如何提炼和组织其中的科学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为我国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科学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必须要高度重视,谨慎对待.借鉴国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有利于我国建立和健全新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尹瑜 《理论探索》2006,(6):139-141
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有以下几种途径:及时公开信息,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进入新阶段,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增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2008年1月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电力设施、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击风雪,取得了抗冰救灾的伟大胜利。但是雪灾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就此问题针对性地从政府管理机制、管理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8.
突发公共事件的频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可避免的现象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公民伦理精神的倡导和彰显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它有利于政府与社会二元主体的协调互补,实现突发公共事件治理中社会自我管理和政府适时干预的最优组合。其次,它有利于积聚和储存社会资本,减少或降低因突发公共事件而付出的高昂的社会成本。当前公民伦理精神的当务之急应当抓两个方面:建立社会信任;强化荣辱观念。  相似文献   

9.
2006年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此举受到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就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及特点进行了论述,并与美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进行了比较,提出在中国完善实践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措施及策略。  相似文献   

10.
应急管理风险教育是指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及对风险认知、辨识、管控、减轻等方法传递给人的活动,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围绕广东省应急管理风险教育体系,通过数据资料调研,分析应急管理风险教育的内涵,研究广东省应急管理风险教育体系的短板,提出了广东省应急管理风险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为提升各级组织的应急管理风险教育水平,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强化公众安全意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稳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高质量公共安全产品的供给需求越来越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成为一切工作追求的目标。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必须转型和调整,从应急管理逐步走向风险治理、从危机事件应急转向安全风险的防控,确保公共安全风险处于可控状态。当前,可基于系统脆弱性理论框架剖析公共危机事件生成的机理,探讨公共安全风险源头治理的路径选择和策略,确保从源头上消除危机事件产生的风险和隐患,杜绝重大危机事件的发生,实现安全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如"9·11"事件、非典暴发、禽流感流行以及印度洋地震海啸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加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势在必行。发达国家之一的英国,基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原因,时刻面临着诸多类型的突发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32)
近些年,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无论在社会经济上还是人民群众的心灵上都会遭受严重的创伤,并且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如何高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医疗救援队伍救治效率,最大程度减小突发公共事件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灾害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问题。针对高密市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如下:领导要高度重视;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14.
刘炜霞 《学理论》2012,(5):25-26
近几年我国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极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已成为政府和民众迫切关心和思考的问题。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对策是:一是完善法律机制;二是建立预警机制;三是完善组织机制;四是建立资金保障机制;五是建立公共支持机制;六是完善科技机制。  相似文献   

15.
尚哲  刘杰 《学理论》2013,(23):19-20
突发公共事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害越来越严重,能否积极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领导者的能力及其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者应对公共危机的策略是:迅速反应;强化沟通;勇敢负责;做好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如“9·11”事件、非典暴发、禽流感流行以及印度洋地震海啸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加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势在必行。发达国家之一的英国,基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原因,时刻面临着诸多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威胁。在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实践中,英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政府的媒体政策,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除传统的防洪、抗震等公共安全问题外,一些新的公共安全问题,如SARS、禽流感、松花江水质污染等突发事件也给国家公共安全敲响了警钟。业内人士认为,应立足于新时期管理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共同探讨我国应急网络通信平台的一体化建设。据了解,目前我国城市应急指挥分属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分兵把守、自成体系,如防洪、地震、消防、公安、市政等都建设一套自己的信息管理和通信  相似文献   

18.
张学亮 《理论导刊》2020,(5):97-101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代表的突发公共事件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考验国家治理能力,极易引发舆论风暴,这是突发公共事件中主流意识形态风险的衍生逻辑。突发公共事件的"突发性"与真相调查的"过程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公共性"与矛盾斗争的"潜在性"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破坏性"与国家治理的"复杂性",使主流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更加困难和复杂。为此,需要构建权威人物权威信息有效供给机制、领导干部危机处理能力提升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公众心理预警机制,以防范和化解主流意识形态风险。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5,(5)
<正>公共安全治理,事关广大群众生命、健康与财产的损益,事关社会秩序与生存环境的良善保护。上海外滩发生的拥挤踩踏事件再次为社会公共安全治理敲响了警钟,这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公共安全治理是一个应该时刻关注的永恒主题。既然如此,适应社会安全形势与群众安全需求,持续思考、探索并完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修复漏洞,补缺短板,不断增强其安全性能,就显得非常必要。总结近年来国内公共安全治理的实际状况就会发现,信息的发布与有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1,(8)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牢牢掌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为有效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保障。然而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着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西方敌对势力及网络媒体的挑战,因此从打赢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斗争、管控好网络媒体、加强外宣等方面掌控话语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