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胡锦涛的民生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新宇 《世纪桥》2008,(9):16-17
关注民生是十七大报告的一大特色,也是党得到广大群众拥护的重要原因。胡锦涛重视民意,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他提出以人为本,发展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关注民生是十七大报告的一大特色,也是党得到广大群众拥护的重要原因.胡锦涛重视民意,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他提出以人为本,发展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执政党对民生的高度关注,表明加强和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要保证人民幸福,社会必须和谐;而要社会和谐,就必须为人民创造幸福的条件,两者相辅相承,互为依托,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涉及民生的各种问题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国计",更多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赣州市委全面领会胡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结合赣州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民众的企望,郑重提出了建设幸福赣州的发展要求。编制民生幸福指数要做到"四个注重",即:注重实际。着眼于评价民生幸福的结果,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工  相似文献   

6.
提到民生问题,我们往往就想到十七大报告第八部分指出的"五有",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属,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实质看,还不够全  相似文献   

7.
唐志萍 《新长征》2009,(4):14-15
税收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密切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国家将在财税政策上进一步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将更多财力投入到为人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落实到税务部门,就是要围绕做好“公平、公正、公开、公共”这篇大文章,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切实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检察机关作为党领导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需要在抓好正规化与职业化建设的同时,更加凸显检察机关的人民性与群众性。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两年来,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检察院多措并举,在"关注民生,走近群众"主题实践活动中,努力探索破解民生难题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取得了实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与赞扬。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民主的论述很多,有六十多次用到”民主”字眼,我们可以看出十七大报告是一份关注人民民主的报告。在这一报告中,有两个民主值得关注,一个是基层民主,另一个就是党内民主。只有把两个民主统一起来,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才能最终实现人民民主,实现社会主义中国的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本文着重从两个民主建设来解读十七大报告。  相似文献   

10.
吴永新 《实践》2008,(1):15-15
把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既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落实自治区八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必须全力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把改善民生与加快发展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1.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什么是民生?就是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啊。十七大说,民生就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我们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单独立题阐述,这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的第一次。民生问题成为十七大报告中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民生连着国运。国家建设得好不好,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从表面看,衣食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都是个人生活问题,但从全局看,从深层次看,民生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民生不仅反映民心向背,还集中地体现着执政党的价值追求、治国理念和执政水平。解决民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是执政党增强执政合法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之初就关注过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光耀 《当代贵州》2007,(22):20-20
"我文化不高,十七大报告我反复读了三遍。党中央更加关注民生,关注‘三农’,我们的信心更足了!"水城县纸厂乡前进村党支部书记何明军和乡亲们毫不掩饰心里的激动和振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并且就解决教育、医疗、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报告在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一系列的新论述新举措,深刻体现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和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快,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十七大报告突出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深刻的现实依据。贯彻落实“十七大”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大关系”,立足于现实国情,有重点、分步骤、理性推进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我们党在十七大上向人民、向世界、向未来作出的庄严政治宣示,是十七大的灵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就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有了主心骨。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党员》2010,(6):47-47
一、十七大把改善民生写进党的报告,探路城乡统筹重任的重庆,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同时,着力民生建设,为人民谋幸福。本期“特别策划”栏目推出《民生重庆:要为人民谋幸福》组合报道,集中反映了民生建设的“重庆作为”。各级党组织可在近期通过专题组织生活会、报告会等方式,参考以上文章,组织党员干部就如何发展和保障民生进行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关注一个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十七大还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  相似文献   

20.
改善民生是党的重要政策指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成为社会建设的突出目标;改善民生就是满足人民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党的"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探讨人的需要与民生问题,对于深入理解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