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江舟 《党建文汇》2008,(9):37-37
美国科学家正在试图发明一种“读脑机器”。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只要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将一些电极植入人的大脑中,科学家就可以通过电极反射回来的信息,通过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读出一个人看到了什么,或正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2.
一、美国科学家获得月球上存在水的证据。美国科学家3月5日宣布,1月发射的“月球勘探者”探测器传回地面的初步数据表明,月球南北两极存在着大量冰冻的水。9月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称,“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发回的最新数据再次表明,月球两极存在着冰冻的水,数量可能达到100亿吨。 二、“阿尔法”国际空间站计划正式开始实施。11月20日,俄罗斯大功率火箭“质子——K”号将“阿尔法”空间站的主舱——功能货舱送入太空,标志着这一“世纪工程”正式开始实施。 三、美研制出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电脑。美国IBM公司10月份宣称研制出一台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电脑,它每秒能进行3.9万亿次运算,可用于模拟核爆炸试验。 四、克隆技术取得一系列突破。7月5日,两头克隆牛在日本诞生,这是自克隆羊多利诞生后第一批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成功的动物。7月23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由日本、英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用成年鼠的体细胞培育出三代共50多只克隆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克隆动物克隆出克隆动物。  相似文献   

3.
正人从什么时候开始衰老?是从长出第一根白发还是从生出第一条皱纹时开始计算?最近,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人开始衰老的生理年龄——这一不可逆过程始于39岁。研究人员表示,衰老与人的大脑慢慢停止生产髓鞘有关,而这种蛋白参与形成新的神经纤维。髓鞘覆盖着神经元,保  相似文献   

4.
《兵团党校学报》2010,(4):64-64
有的人睡眠很浅,极易被惊醒,有的人却能在各种噪音中安然入眠,令人羡慕。这是一种天赋吗?现在,科学家们也许找到了这个谜题的答案。大脑中的丘脑,在感知信息向大脑方向传递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相信,有些人在熟睡时,其丘脑内简短的突发性电子活动“睡眠梭形波”,用某种方式阻挡了外界声音信号传输到大脑中某些能让人醒过来的区域。也就是说,睡眠浅的人产生的“睡眠梭形波”,不像“死睡”的人产生的那么多。  相似文献   

5.
近日,看到有这样一幅漫画:一硕鼠扛着鱼竿,兴高采烈地向同伴高呼“钓猫去”,大大咧咧的虎猫,竟然缩头缩尾,猫之天威荡然不存。“老鼠钓猫”无疑是猫的大不幸。老鼠天性捣乱作祸,搅得人们寝食不安。人们总是依仗猫威捉鼠镇乱,以保平安。所以,人们爱猫、喜猫、养猫,视其为平安“保护神”。如今,猫竟被鼠辈所钓,猫将不猫,民何以安?曾震惊全国的江苏无锡新兴实业公司特大非法集资案中,在主犯邓斌的“钓竿下”,竟有46只“大猫”(县处级以上干部)上钩,为其非法集资摇旗呐喊,奔走助威;浙江省富阳市委原书记周某这只“猫”在…  相似文献   

6.
猫鼠之战     
记得有这样一则笑话:猫来到老鼠洞门口说,“你知道我在等你吗?”老鼠在洞内说:“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这虽是笑话,但却也说出了猫没有忘记自己的天职:捉鼠。可近日看到一漫画:一只猫忽然发现一只衔着鱼的老鼠,即扬爪逐之。鼠见猫穷追不舍,便扔下鱼逃之。是继续追鼠还是停下吃鱼?猫的选择是:叼走了鱼,放走了鼠。一向恪尽职守的猫为何一反常态“渎”了“职”呢?原因无非三个方面:一是主人失职,没有教育好、管好猫,没有让猫去练就在新时期捉鼠的  相似文献   

7.
知识长廊     
火星——人类的“第二故乡”?2004年1月3日20时35分,经过半年多的星际旅行,美国“勇气”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成功登陆。火星,再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火星和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金星是地球的过去,而火星是地球的未来。科学家对金星的多次探测表明,金星上的环境异常恶劣,绝不适合人类居住。那么火星呢?如果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地球人有朝一日很可能会把火星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8.
1、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通过对超新量的研究发现,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反引力,正是这种力与引力相抗衡使得宇宙不断地加速膨胀。这种观点不同于某些天文学家提出的理论,即宇宙是从“大爆炸”中诞生的,最终会走向“大收缩”。 2、科学家发现果蝇、老鼠和细菌具有类似人体生物钟的守时基因,也许正是这种基因决定了许多有机体包括人类为什么能在白天醒来晚上入睡。 3、科学家发现神经系统里有能够使化学信号以每秒100个离子的速度从一个神经元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结构。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从根本上理解神经系统如何工作。 4、日本进行的实验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这一发现与传统的理论相悖。天文学家认为夹杂在宇宙射线里来到地球上的中微子,在构成宇宙的质量中可能占有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正>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主持研制这项“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获得了“原子弹之父”的美誉。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主持研制这个项目的中国科学家是谁呢?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呢?由于严格的保密,中国一直没有做公开报道。外国人呢……“外国人不会猜呀!”2022年4月清明节的时候,央视《面对面》栏目制作了一期“我的两弹一星父辈”节目,在谈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主持人董倩与“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之女王遵明有一段这样的对话:王遵明:“当时美国的报纸上就登了我父亲的事。”  相似文献   

10.
《党建文汇》2014,(4):50-50
荷兰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成功采用电击疗法删除了人类大脑里的指定记忆。这一突破有望在未来帮助抑郁症患者及受过心灵创伤的人忘记痛苦的过去。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力促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 《党建文汇》2009,(7):52-52
“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真的公平吗?中国教育战略问题研究专家田文江表示,这只是表面和形式上的公平,因为这是以一种人才标准来衡量所有类型的人才。人的大脑潜质有差异,思维方式不一样,人的天赋不同,成才的类型就不同。“什么样的人是人才?人才的标准是什么?90%以上的答案:科学家,大教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这对吗?”田文江说,家长和教育界在教育实践中是在用“训练科学家”的方式培养“普通劳动者”。他称,家长要树立多元的人才观。在人才培养上要将孩子的特长挖出,因材施教。田文江指出,小部分家长不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2.
要经得起“钓猫”的考验肖璋日前,看到一幅题为《钓猫》的漫画:一只硕鼠扛着一根钓鱼竿,鱼钓上的钓铒是一条生,鱼篓里却卧着被钓住的猫。明眼人一看便知,漫画表面画鼠,意在画人。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那么一些人学会了"钓猫"术,为升官晋级去钓上级和人事领导者有...  相似文献   

13.
一个年轻人到一家杂志社实习,遇到一位以严格要求和博学多才而闻名的老编辑。年轻人每次交稿时,这位老编辑总是一句话:“如果你对某一个字的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并且规定,年轻人每天得写一篇文章放进编辑桌上的盒子里。哪天没有,他就敲着桌子说:“文章呢?”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岁月中,年轻人的文章一天一个样,终于在写作上取得很大成就,并参与了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这位年轻人就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民主主义革命者乔·富兰克林。指点他的那位编辑名叫弗恩。富兰克林一直以一种敬畏和崇拜的心情按照弗恩的严格要求磨砺自己,终于取得了成功。后来,弗思去世了,富兰克林在整理弗恩的遗稿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孩子,其实我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人。我并不懂写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家已经制成一个交互式综合"大脑图谱",并已经上传到网上,以便帮助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进行神经学研究。美国西雅图艾伦脑科学研究所创作了这个图谱,他们希望其他研究人员把他们通过大脑扫描和遗传研究获得的发现与之进行比较,并希望为这项工作提供一个"基准",帮助科研人员揭开更多有关精神病的谜团。这个图谱是通过扫描3个"临床上很寻常的"大脑制成的,这些大脑是一位24岁男性死者、一位39岁男性死者死后捐赠的,另外一半大脑是第三名男性捐赠的。人类染色体组里有超过2万个基因,大约84%活跃在人类大脑里。为了创作这个图谱,科学家先  相似文献   

15.
解读“UFO     
近一段时间,前些年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飞碟(UFO,即不明飞行物)重又闹得沸沸扬扬起来——北京有人看到了不明发光物,上海有人看到了不明飞行物;东北有人拍下了不明发光物的照片,西南有人录下了不明飞行物的影像;国内有发现不明发光物的新闻,国外有遭遇不明飞行物的报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也“不明发光物”、“不明飞行物”、“飞碟”、“UFO'’地渲染——全都是言之凿凿,人证、物证俱在,不由得你不信。不由得不信,又难以令人相信——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官方肯定世界上确有“飞碟”存在,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拿得出地球上确实来过“UFO'’,也没有任何一个目击者有充分的证据说明自己的所见不是幻觉或错觉。神秘莫测的飞碟,真耶?假耶?扑朔迷离的“UFO”,有耶?无耶?“UFO”,自古就有?在西方,最早见诸报端的“UFO”出现在1878年1月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当时一个叫 J·马丁的农民说看到空中有一  相似文献   

16.
“猫论”,指的是邓小平引用刘伯承同志经常讲的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后来引申为“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一论点,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一个真理:干革命、办事情,不要拘泥于现成的方法和既定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曾出现濒死经历、在此过程中,他们自称看到来世景象,或者灵魂飘在上空,看着医护人员抢救他们的生命.听着虽然不可思议,但根据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濒死经历背后的真相并不复杂。研究指出这种经历由濒死大脑内的电活动激增导致.  相似文献   

18.
美国《侨报》日前刊登新闻观察:一个美国家庭在抵制“中国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造,生活一团糟”。看到这样的报道,笔者有抑止不住的兴奋,相信大多数中国人也会如此。可是,细读报道发现,使美国人“生活一团糟”的“中国造”不过是“桌子上的电视机、门边的网球鞋、圣诞树上的彩灯、地板上的洋娃娃”等等。这一下子又把我从兴奋的山顶推到了扫兴的山谷,自豪感也大打折扣。我们知道,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那么,是不是没有中国造,美国人的衣食住行就一团糟了呢?事实肯定不是这样,美国人未必都穿中国造的服装,也不是缺少了中餐就“嘴里…  相似文献   

19.
14.能屈能伸莫怒莫怪案例: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的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阔步。一进门,头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不住地用手揉搓,看着比他身子矮一截儿的门。出来迎接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 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正是我要教导你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报告称,他们让两只大脑被植入微型传感器的猴子,学会只凭借意念思维控制机械臂,用机械臂去够食物,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它们可根据食物的大小和粘性作出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