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27年6月27日,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不到两个月的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由陆军、海军、外务三相和驻华公使、驻奉天总领事、关东军司令官和关东厅长官等30余人参加的所谓“东方会议”,密谋侵略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伪满州国。会议历时10天,未取得一致意见。8月l6日,又在我国东北召开“大连会议”,进一步讨论侵华政策,制定出“对华政策纲领”八条,提出所谓“武力解决满蒙问题”的“积极方针”,并把这一方针作为日本的最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为了实现所谓侵占满蒙、征服中国、称霸亚洲的“大陆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在军事侵占中国东北的同时.向东北地区大量移民,派遣所谓开拓团(也称拓殖团),妄图将中国东北变成日本永久占领地。  相似文献   

3.
1945年 8月 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关东军迅速战败。   战败的关东军首脑,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保护他们的家属呢 ?日军旧军阀们至今对此讳莫如深,寥寥的知情者多已谢世。但目前日本仍有一位古稀老人亲历过历史中的这一时刻。这位老人就是高桥助太。 活证人高桥助太   高桥助太原本是一位日本农民的儿子。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时,他才不过是位富于幻想的少年。后来,他经过加藤完治的内原训练所的培训,参加了日本侵略者的“开拓团义勇队”,打着“开拓满蒙”的旗号,进入到齐齐哈尔以北的富裕县五棵树开拓区…  相似文献   

4.
侵略中国的急先峰1904年,日本出兵入侵中国东北挑起了日俄战争。经过一年多厮杀,日本获胜。长期觊觎我国东北土地的日本侵略者,借口保护南满铁路权益,专门成立了一支所谓的“满铁”守备队,另外还留驻南满一个师团。两部兵力大约两万人,归属关东总督指挥。当时日本在其控制的东北地区设置了“关东州”,所以这支部队也称为“关东军”。由此,关东军便开始了盘踞东北长达40年之久的罪恶行径。1919年,为提升关东军地位,日本撤销了关东都督府,设立了权限较小的关东厅,并在关东都督府陆军部的基础上组建了关东军司令部,统帅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军各…  相似文献   

5.
李重勤 《世纪桥》2003,(1):31-32
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直接威胁和动摇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因此,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炮制了“治安肃正三年计划”,从1935年秋冬开始对东北抗联进行“讨伐”,并把重点直接指向了活跃在东南满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相似文献   

6.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武装占领我国东北三省,扶植满洲国傀儡政府,实行法西斯殖民统治。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关东军为了彻底镇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斗争,曾在东北各地大规模推行集团部落(东北群众称“归屯并户”)活动。这一野蛮行径是日本侵华战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6,(12)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爆发。皇姑屯事件不仅是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一个严重事件,也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皇姑屯事件的发生,对当时中日两国的政局及两国间的关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围绕皇姑屯事件的相关问题再次进行历史思考。  相似文献   

8.
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政府在东北地区野蛮推行的集团部落政策,是日本侵华战争中的重大暴行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同这一法西斯政策展开的英勇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战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根据仅存的历史文献资料,拟就东北抗联反集团部落斗争的历史过程,作一概述;并对王明,康生在东北推行消极退守的反集团部落斗争策略方针及其严重危害,略作探析。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我国东北三省。1932年伪满洲国粉墨登场,东北三省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统治,东北各族人民和爱…  相似文献   

9.
关东军是抗日战争前日本帝国主义驻在我国东北的军队。 为什么叫关东军?这和这支侵略军驻地有关。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在山海关以东,广义地说是关东,或称关东三省,狭义地说,关东指间隔辽东湾、与山海关遥遥相望的辽东半岛。这块地方久为日本帝国主义所觊觎。早在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里,日本就迫使清政府割让了。条约签订后,沙俄认为日本此举阻碍它向中国东北扩张侵略  相似文献   

10.
石原莞尔1889年生于日本山形县鹤冈市,1918年毕业于陆军大学,曾在侵华日军华中派遣队司令部任职,后留学德国,并在陆军大学任教。1928年10月,其调任关东军参谋,在逐渐完善其"石原构想"的同时,也将之付诸实践,策划实施了九一八事变,成为侵占中国东北和拼凑伪满洲国的急先锋。卢沟桥事变前,他出任参谋本部作战课课长、作战部部长等要职,积极推行其庞大的侵略计划。后因其“不扩大”政策最终被日本高层抛弃,转任关东军参谋副长,继而在东条英机的打击下,在任第十六师团长期间被免除军职,成为主张“东亚联盟”的“远吠败犬”。青年时代的军旅生涯  相似文献   

11.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妄图灭亡中国的开端。由于国民党决策人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东北军撤退,日军得以不费一枪一弹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了东北三省,实现了日本灭亡中国先占领满蒙的第一个重大步骤,进而于1937年7月7日发动芦沟桥事变,对中国开始全面进攻,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十分惨重的灾难。九·一八事变是一起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九·一八事变60周年之际,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记取沉痛教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1,(10):33-34
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西北,乌苏里江畔虎东山脚下,距虎头镇2公里。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原中苏边境上修筑的一个军事基地,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期留下的极其重要的罪证之一。  相似文献   

13.
马守芹 《世纪桥》2012,(22):36-40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东北,对东北人民进行残酷的政治压迫、经济掠夺、精神奴化和军事镇压。在中华民族的危机时刻,中国共产党发起抗日号召,组织武装反抗。1936年,抗日武装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分为第一、二、三路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在派兵进攻关内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倒下的炸弹     
在“九一八”事变博物馆的院内,有一硕大的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炸弹尾翼形状的纪念碑.这是当年日本关东军为庆祝所谓的“柳条湖事件”的“功绩”而建立的.如今已被胜利的中国人民掀倒,成为日本侵略者的罪证之一.  相似文献   

15.
侵略中国的急先峰 1904年,日本出兵入侵中国东北挑起了日俄战争.经过一年多厮杀,日本获胜.长期觊觎我国东北土地的日本侵略者,借口保护南满铁路权益,专门成立了一支所谓的"满铁"守备队,另外还留驻南满一个师团.两部兵力大约两万人,归属关东总督指挥.当时日本在其控制的东北地区设置了"关东州",所以这支部队也称为"关东军".由此,关东军便开始了盘踞东北长达40年之久的罪恶行径.  相似文献   

16.
1931年9月18日晚十时左右,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部一段南满铁路路轨,随即制造借口,进攻沈阳城附近的北大营。“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的侵略事件,目的在于侵占中国东北,然后以此为基础,侵占中国。1932年5月2日日军侵占了牡丹江,日本法西斯策划把牡丹江作为侵略苏联的前哨和重要军事基地,加强其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统治中心地位。加强了对牡丹江城市统治。1937年6月,伪满国务院公布新建牡丹江省,将原松江省辖属的宁安、穆棱、东宁、虎林、密山五县和牡丹江区域划归牡丹江省,省会设在牡丹江,省…  相似文献   

17.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灭亡中国,有着长期的历史。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的东北,中华民族的危机到了危急关头。素以爱国爱乡而著称于世的海外华侨,与国内同胞一起,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对祖国军民的局部抗战和抗日救亡运动,从各个方面给予援助和支持,极力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抗日战争高潮的到来,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古琳晖 《世纪桥》2010,(14):35-37
<正>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利用其空中力量优势,对中国实施狂轰滥炸。在艰苦的反空袭斗争中,年轻的中国地面防空部队奋勇作战,成为反空袭斗争的重要环节,在抗战史上写下了不寻常的壮烈篇章。在战火中发轫1931年,日本发动意欲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事变当时,张学良在北京养病,得知日本关东军利用闪电战术占领奉天和长春后,下令东北边防军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迅速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日本各财团紧随其后蜂拥而至,吞噬和掠夺我们的资源与财富。与之相配合的“开拓团”,是一支堪称“■部队”的侵略工具。如果说日本关东军和财团蟋踞的主要是城镇、港口和铁路沿线的话,那么作为“■部队”的“开拓团”,则将侵略的魔爪伸到了腑地、乡村,全方位填充了日本侵略的领域。“■部队”的名与实把日本“开拓团”定名为侵华的“■部队”,它是当之无愧的。当年的日本当局就把“开拓团”的中坚力量定名为“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队”;日本1966年由“满洲开拓史刊行会”发行的《…  相似文献   

20.
1933年1月25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入黑河。1934年12月1日,成立了伪黑河省公署,辖漠河、鸥浦、呼玛、经辉、奇克、逊河、乌云、佛山等8个县。日本帝国主义把伪黑河省定为国境省,作为进而侵犯苏联的桥头堡,设置重兵(仅孙吴曾驻扎10万关东军),特务、警察、宪兵星罗棋布,统治森严,实行所谓“地带法”,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尽管如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三、六军,以及后来的第三路军三支队,以大小兴安岭为屏障,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在东北抗联斗争鼓舞下,爱国群众自发的抗日斗争风起云涌,抗日烈火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