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湖北省秭归县教育局在全县教育系统广泛开展了学习“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求全县各中小学要以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契机,把“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同时积极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五进”,即进学校校园、进教学计划、进校本教材、进教学课堂、进学生头脑。  相似文献   

2.
正值全国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以鲜明简练的语言、深刻丰富的思想、立意高远的内涵,全面诠释了中华悠久文明的美德精华,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的伟大事业确立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价值取向,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工作方向。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点和关键群体——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优劣高下,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必须把培养学生正确荣辱观,作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任务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3.
第二部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校园阅读提示营造浓厚的校园教育环境,是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真正让荣辱观教育走进校园,具有大量细致的工作要做,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常抓常新,武汉市育才小学和武昌实验中学在这方面颇有特色,洪湖市教育局周密部署、精心策划、分步实施的经验,也值得学习借鉴。一、荣辱观进校园的基本要求1.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网络、橱窗、黑板报、公益广告等载体广泛进行宣传,使广大学生了解“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具体要求。2.在校园醒目处、教室等学生活动场所张贴“八荣八耻”宣传画。3…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树立了新标杆。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校创新教育路径、载体和形式,以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切入点,扎扎实实地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八荣八耻”真正让学生“入乎心,见乎行”。  相似文献   

5.
践行“八荣八耻”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确定了社会主义“荣”与“耻”的评价标准,引导人们知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打造现代银行目标,适应自身改革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发行海南州分行坚持以“八耻八荣”为主线,将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长期任务来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引导职工明荣辱之分、做光荣之事、拒为耻之行,使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全行员工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7.
第五部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活动阅读提示利用活动进行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形式,也是学生最喜爱的方式之一。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问题在于活动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能够收到实效,宜昌外国语实验小学、安陆市实验小学、武汉市四中、宜昌夷陵中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范例,值得学习探究。一、荣辱观进活动的基本要求1.制订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专题教育活动方案。2.举办“八荣八耻进校园”签名活动,让学生在签名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一份责任。3.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团会、队会等活动,将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8.
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从八个方面讲述伦理学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发展,并认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即五项原则:“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人道,公正与诫信”;“六项规范: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吴江市南麻中学严卫林: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给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了是非鲜明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处世哲学,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点亮了信念的“明灯”。学校作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阵地,要明确目的,端正态度,克服形式主义,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和灵活多样的途径,切实把荣辱观教育落实好,让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融入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0.
《吉化党校学报》2006,(4):38-40
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了以“八个为荣,八个为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时在祖国大地掀起千层浪。“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提出,既及时必要,又符合民意,是匡正社会风气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荣辱观的内涵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历久弥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准确内涵,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对于有效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也为进一步构律和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第三部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课程阅读提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能当作“一阵风”,也不能搞“花架子”。因此,荣辱观教育必须进教材、进课程,运用载体,构建平台,常抓不懈,不断创新,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和武汉市广埠屯小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成功作法与经验。一、荣辱观进课程的基本要求1.组织开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内容的校本教材。2.编写“在国旗下讲话”——“八荣八耻”教育系列内容。3.结合学科教学有机渗透荣辱观教育。4.利用当地德育资源,组织荣辱观教育活动。5.开拍校园“八荣八耻”D V剧,组织学生自…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更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八荣八耻”的精神,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到团结友爱,从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到崇尚道德,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到勤劳诚信,既有对光荣传统的发扬与继承,也有对现代文明的创造和发展,是新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它包容了中小学教育教学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全部内涵。将荣辱观教育注入语文教学教育活动,必将给学科思想教育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信息链接     
周济要求将“八荣八耻”教育引入课堂“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中突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日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参加“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座谈会时强调,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与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认识水平结合起来。为了增强广大青少年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活动的效果,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于3月14日上午将刚印制好的“八荣八耻”宣传画送到了海淀区四季青中心小学…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的4月     
《新湘评论》2006,(4):64-64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七十八届奥斯卡奖揭晓;绝不允许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隆重纪念林伯渠同志诞生120周年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刊特组织河南省伦理学界的四位知名专家,分别从“八荣八耻”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八荣八耻”对传统荣辱观的继承与创新,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新思路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角度,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新型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内化为学生人格的核心要素,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新型荣辱观教育多元一体策略系统的研究和构建,对于荣辱观的内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时期正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是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做  相似文献   

19.
鲁万明 《共产党人》2006,(17):20-20
高校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其主阵地的功能和作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我完善,正确引导其发展,是高校党的各级组织和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有什么样的荣辱观,事关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我们要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切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要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拓展教育途径,增强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国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说法。我校把实施孝敬教育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切入口.以“小”见“大”,引导学生从爱父母、爱老人的情感扩展到爱同学、爱他人的思想,进而使之升华为爱集体、爱祖国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